香港罷課不罷學 金鐘就是教室
【記者曹嘉詠 / 香港報導】平常是車水馬龍的金鍾夏慤道,近日成為香港市民為爭取真普選而發動的佔領運動-「遮打革命」(又稱:雨傘革命)之主要據點。走在夏慤道至添馬艦政府總部的路上,發現這裡已成為全港最大的自修室,不少年輕人捧著課本埋頭苦讀,更有人自發為參與公民抗命而缺課的中學生提供補習義教,協助他們趕上課程進度。「罷課不罷學」這句口號不是空喊的。Michelle...
View Article巢運夜宿帝寶 守護「家」的正義
【記者尤文、郭昱宏/台北市報導】仁愛路三段,被稱為全台房價最高的地段。十月四號這天晚上,一群公民選擇在此露宿。吶喊聲打破了沈靜,人潮聚集在象徵權貴的帝寶大廈前,齊聲捍衛人民應有的權利—居住權。這是已經推動了二十五年的無殼蝸牛運動,今年更名為「巢運」。他們向政府提出五大訴求,期盼終結台灣的房市炒作,守護居住正義,同時跨海聲援香港的佔中運動。 老蝸牛傳承...
View Article午後書房 東海街角的舊書屋
【記者徐于涵、柯佳佑/台中市報導】遠離喧囂的台中市區,坐落於台中市藝術北街的午後書房,是專賣文史哲類書籍的二手書店。店外精緻的小庭院搭配上老闆最愛的英國搖滾樂,融入在這個藝文社區內。老闆吳家名對於店內的書籍不僅求量更求質,自行開車環島收書,幾近逛遍全台的舊書店,找尋遺留在台灣各角落的人文書籍。...
View Article自己耳朵自己救 聽力雲線上檢測
【記者張佑任、郭庭伊/台北市報導】由台大學生及校友共創的「Erdo聽力雲」在九月十二日正式上線,讓民眾可藉由電腦或手機,佩戴耳機後便能進行簡單的線上施測,了解自己的聽力狀況。簡單方便的檢測系統,可讓家中長輩快速了解聽損狀況,減少延誤就醫的風險 。 聽力雲團隊合影。創辦人廖玄同(右)外婆聽力損傷 影響家庭和諧創辦人廖玄同...
View Article有機水筍田 復育生物多樣性
【記者傅韻芳、江育綺/南投縣報導】南投縣生態有機發展協會理事陳新豪,生長在農村,十年前發現家中的芒果樹只開花不結果,領悟到氣候變遷對農業帶來的影響,兒時在田裡聽的到蟬鳴鳥叫,蝴蝶翩翩起舞的景象不復存在,使他以及許多農民感到擔憂。他從二O一二年開始推動「綠保計劃」。綠保計劃就是以南投盛產的茭白筍田做為動植物的共生田,在茭白筍田附近挖一個生態池,讓田裡的生物不會因為茭白筍休耕而水位下降導致沒有去處,另外...
View Article虛擬稻米App 在家也能做公益
【記者李宜佳、盧冠雯/台北市報導】想為公益出一份力卻總是沒有多餘的資金怎麼辦?廣東省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畢業的學生莫子皓、王子等人由此產生靈感,推出了中國大陸第一款公益APP——米公益。用戶只需要每天從APP中獲取新的小知識、給父母打個電話、進行健康慢跑、做做舒展運動、扭扭腰身,就可以獲得虛擬的稻米。每個專案在募集到足夠的虛擬稻米時,企業便會按照承諾,捐助相應的物資,幫助困境中的人們。米公益團隊創意總監...
View Article改良尿壺 行動不便也能輕鬆自如
【記者張嘉珈、李宛庭/桃園縣報導】因為社會新聞上常出現獨居老人半夜起床如廁,不小心摔倒造成受傷或身亡的意外事件,設計人蕭國喬、李奕廷、廖廷瑋和董芳,為了解決行動不便者夜間如廁問題,同時幫助無法承擔雇用二十四小時看護費用的一般家庭,進而設計出改良版尿壺──輕鬆自如,讓人們能夠將它擺放在房間內,藉此減少摔倒事故及社會悲劇的發生。...
View Article傳遞原民傳統 用雙手回饋在地
【記者傅馨嫺、許政榆/台東縣報導】「我做陶的同時,也在做社工。」臺東縣卑南鄉「九鳥陶燒工作室」陶藝家廖光亮表示,在他創作屆滿二十年之際,希望用自己的雙手來回饋在地,將藝術化作愛與關懷,捏進陶作品中,傳遞給當地需要幫助的民眾。他多次參與公益募款活動,將陶藝作品義賣所得捐出;長期以來也幫助輔導在地失業原住民就業,教授做陶技藝。 「九鳥陶燒工作室」陶藝家廖光亮創作貓頭鷹造型的陶藝品。廖光亮陶藝創作...
View Article築夢創業 拍下棄兔幸福故事
【記者王心璇、焦若蘋/台中市報導】今年二十五歲的鄭如敏,原本是一個台北標準的上班族,因為一次去台中找朋友散心的路途中,在荒地撿到一隻棄兔「露莎」而讓他放棄了台北原先的工作與生活,讓熱愛攝影的她決定搬到台中,孤注一擲地展開了成為兔子攝影師的旅程,希望藉由攝影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兔子的美好,未來更進一步想要開一間兔子咖啡店,寫下屬於她與兔子的幸福故事。...
View Article三明治工 用藝術翻轉公益形象
【記者吳如斐、許資旻/新北市報導】「怎樣把合作對象的特質和特性找出來,是我們在做設計時最在意的,希望透過我們的轉化,讓大家對公益有不同的看法」。留著過肩的黑髮,紮起俐落的馬尾,這個纖瘦素雅的女生,是三明治工的創辦人之一,謝若琳。她柔柔地道著屬於她和李萬鏗、曾韻潔,這三名志工一路從樂山教養院開始的故事。三明治工利用自身的藝術設計專長,與社福機構、公益單位合作,協助提升機構形象,將公益視覺化,而不單單只...
View Article木匠的家 為老舊物品注入新生命
【記者劉宛欣/桃園縣報導】木匠的家是一間咖啡館,也是公益二手店,透過回收再利用,支持弱勢族群生活與各個公益行動。藉由回收民眾家中淘汰的家具、物品,訓練弱勢朋友修復,支持他們走過生活困境,至今已修復數萬件家具,幫助七十餘人獲得重生的機會,更支持許多項的公益活動。...
View Article傳愛雲南 不只祝福也要多元知識
【記者卞其磊、李萱/台北市報導】木頭搭建的教室內,一雙雙清澈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儘管課桌椅已顯斑駁、喀喀作響,台下的眼神依然閃閃發亮,這是雲南騰衝北部——界頭鎮的一所小學。台上生動演戲的大哥哥、大姊姊來自由兩岸學生共同組成的服務隊,今年是團隊第三度踏入雲南鄉下支援教學。每一次的到訪,這群熱血青年不只準備了各自擅長的課程,也從小朋友身上帶回了意想不到的人生體悟。...
View Article甘樂誌 尋回被遺忘的人事物
林峻丞創立《甘樂誌》,是希望有更多人以不同的方式去推動社區發展。【記者曹嘉詠、張凱淇/新北市報導】提到三峽,大部分人會聯想到遠近馳名的金牛角或是三峽老街,但近年坐落於老街旁邊的一家用老房子改建的小店卻別樹一幟,店前樹影婆娑,很難想像到它其實是藝文空間-「甘樂文創」,更是獨立雜誌《甘樂誌》的基地。用人物認識台灣是《甘樂誌》的宗旨,在「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眼中,採淡菜的漁民、修理螃蟹的籠子的人等,這些...
View Article專業視障調音師 走出不一樣的路
【記者廖之瑩、歐育芸/新北市報導】劉文祥今年三十五歲,是一位視障者。先天眼睛弱視、後天因視神經萎縮成為全盲者。大學畢業後,先在按摩院工作,之後由朋友介紹參加視障者家長協會開設的鋼琴調音課程。現在則由協會安排,在各學校從事鋼琴調音的服務。許多視障者畢業後進入按摩院工作,但視障者家長協會認為他們的職業可以更多元化,因此投入許多時間和心血培養視障者鋼琴調音師。未來希望能將視障者調音服務更深入社會,讓更多人...
View Article小草明信片 不妥協的藝術
【記者計雯婉、林嘉勤/台北市報導】明信片,在許多人看來不過是出外旅遊時常會買的一份紀念品,但是藝術家秦政德卻把無數屬於台灣的老故事附著在一張張的明信片上,讓這些非同尋常的「小草明信片」成了可以拼湊台灣整個歷史面貌的藝術品,也讓屬於台灣的古老記憶終將以另一種形式而得以保存。 由秦政德繪製的小草明信片。(由秦政德提供。)一場「革命」...
View Article有機青菜底呷 北投社大小農市集
【記者尤文、郭昱宏/台北市報導】星期三晚,人煙稀疏的北投市區傳來陣陣喧囂。只見北投社區大學門口橫列一排課桌椅,上方陳列著新鮮的蔬菜、剛出爐的麵包以及各類純手工食品。一群婆婆媽媽或坐或站,他們都是北投社大的農友與志工,用笑顏與熱情招呼著經過的人們。這裡是北投「青菜底呷」農民市集,每週三晚上都可以在北投社大見到他們的身影。...
View Article為圓助人夢想 輪椅街舞跳出極限
【記者徐立芃、廖齊笙/彰化縣報導】一個翻轉,接著倒立,四位身坐輪椅的小兒麻痹舞者一字排開,以編排華麗的隊形,融合地板動作,呈現街頭舞蹈。來自彰化縣二林鄉的「極限輪椅舞團」歴經十年焠煉,蓄勢待發,準備明年四月與馬來西亞「共享空間舞團」在台灣舉辦舞展,希望藉由不斷精進的舞技,完成極具難度的表演,驚艷全場。 不勞他人幫助...
View Article為罹癌妹圓夢 姐開親子蔬食餐廳
【記者許政榆、傅馨嫺/新北市報導】為了實現罹癌妹想開親子餐廳的夢想,「貓咪不吃魚」負責人張雅慧創立這間親子蔬食餐廳。店內以蔬食義大利料理為主,選用天然食材,如對家人般用心準備健康餐飲。長期以來,「貓咪不吃魚」多次舉辦親子講座和社區親子音樂會,讓來店用餐的顧客除了吃得健康,也增進與家人間的互動。 「貓咪不吃魚」餐廳負責人張雅慧。一圓妹妹的夢想...
View Article共享單車 分享輪減輕校園負擔
【記者張佑任、郭庭伊/台北市報導】捷運站外的Youbike是許多人短距離移動時的選擇 ,既省錢又環保,與三五好友一同騎著腳踏車踏青,成為現代人的樂活點子。其實在校園中,還有更便利的腳踏車租借模式。由台大校友組成的「拾玖團隊」創辦分享輪計畫,以不需要在特定租借站停車、免費租借一個學期的模式 ,至今在台北地區已有十所大學、一千輛單車可供出借的成果。 創辦人陳佾㴠與分享輪合影因讀書會而相聚...
View Article實習一把罩 We-student給你正確方向
【記者王心璇、焦若蘋/台北市報導】近年來,許多學生喜歡利用在學期間或是寒暑假時間申請進到大企業裡實習,希望在進入社會之前能具備足夠的職場能力,累積經驗值。但是除了透過學長姐介紹之外,是否有更好的管道讓想實習的學生進一步了解實習內容和資訊呢?現在「We-Student學生實習」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平台讓所有想要實習的學生都能一探究竟! 一起認識 We-student...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