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跑道 莊詠智的飆風人生
【記者蔡瀚霆、余奕賢/台北市報導】穿著合身的自行車服,在訓練專用的自行車上揮汗如雨,不停地鍛鍊著。二〇一三年夏季聽障奧運自由車代表隊選拔賽第一名的莊詠智笑著說:「當比賽抵達終點的那種成就感,讓我深深地著迷。」每個星期二和星期四,他都會到樂騎適自行車店裡,做一個小時的自主訓練,無論寒暑,從不缺席,目標放眼明年十一月的國際聽障自由車環台賽。二〇一三年夏季聽奧自由車代表隊選拔賽第一名的莊詠智。...
View Article導覽員謝平 二叭子的生態尖兵
【記者黃毅、陳耕彥/新北市報導】從新北市新店區的雙城路一路延伸,狹窄的產業道路環著安坑山區而繞,有著「安坑綠寶石」之稱的二叭子植物園便鑲在其中。園區規模不大,因交通關係遊客也不多,兩年半前,這裡的工人頂多從事植物修剪的工作,直到謝平發現此處,為這兒的生態交響樂,譜下了第一個音符。謝平用自己拍攝的照片為遊客做導覽。 攝影/陳耕彥...
View Article育成基金會 創建天然有機餐廳
【記者林苡婕、韓亞諾/台北市報導】走進外觀小巧可愛的屋內,食物的香氣撲鼻而來,杏仁薄餅出爐囉!正在端菜、收拾碗盤的服務生,一點也看不出來是身心障礙的朋友。育成基金會宣廣組主任的陳怡如說,希望打造一個身障者獨立自主的工作環境,提供他們更多的就業機會。忠孝庇護工廠員工正在製作糕點。 攝影/韓亞諾新享受...
View Article原民部落大學 築起原漢交流橋樑
【記者王妤安、曾佳萱/台北市報導】「教學的成就感,就是這些不是原住民的學生替我們把文化發揚光大」,在台北市原住民部落大學授課的林南古老師說,原住民部落大學本是為提供原民終身學習和促進原民文化傳承與創新而創立,但報名參與課程卻多為對原民文化有興趣的漢人,意外的促成原民與漢人多元交流的契機。來自布農族的林南古老師(右一)背負傳承使命,教授學生。...
View Article笑聲療法 紅鼻子醫生計畫
【記者馮薇之、徐冠縈/台北市報導】「媽媽,小丑醫生來了嗎?」病房裡傳出稚嫩的聲音,每個禮拜小病童最引頸期盼的時刻又要到來。或許有很多人沒聽過小丑醫生,他們到底是小丑?還是醫生呢?原來他們是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他們將歡笑帶進冰冷的病房,讓長期在白色巨塔內生活的小朋友,也能一嚐童年的快樂滋味。每位小丑醫生裝扮設定都不一樣。 攝影/徐冠縈跳出劇場...
View Article圓夢踏實 揚馨合唱團餘音傳愛
【記者董博尹、馮安華/桃園市報導】「這句不要拖那麼長!」揚馨合唱團的指揮呂政男疾聲修正團員,再次停頓後,他高舉雙手揮入下一個音節。十五年前,一群熱愛唱歌但沒有表演機會的志工媽媽們,為了一償美夢共組合唱團,並力邀呂政男擔綱指揮,每周一次的練習、每年一次的公演,是他們對夢想付諸行動的腳步。揚馨合唱團在創立之初是由桃園建德國中的志工媽媽隊組成,現在的成員則大多為退休的公務員、老師、學生家長。...
View Article好好鮮生 把現撈魚送到你家
【記者薛紹苓、趙子揚/台北市報導】一通突如其來的電話,讓原本在鴻海工作的女孩莊景宇決定要回到「他」的身邊。莊景宇跟著「他」學習辨認海產的技巧,在「他」工作勞累時給予最大的精神鼓勵。如今女孩順利地走出自己的路,而女孩所感謝的「他」正是她的父親,一位擁有三十年海產經驗的專家。 好好鮮生創辦人莊景宇(中間)。 莊景宇提供放棄鴻海工作...
View Article與「黑暗對話」 發現真實的自己
【記者范家宏、李效慈/台北市報導】假如失去光明,眼前只剩下無盡的黑暗與未知,你會陷入怎樣的境地呢?失去視力,在風聲、水聲、人聲、車聲的環繞下,你會有膽量按照指令完成任務嗎?在「黑暗對話社會企業」的課程中,離開熟悉的環境,陷入黑暗,面對恐懼,發現性格中的優缺點,反思自我。張馨芳向體驗者講解手杖的使用方法。 攝影/范家宏受到德國啟發...
View Article高架栽種「一籃子」的生命
【記者黃巧汶、何佩霓/新竹縣報導】「快快睡,我寶貝…」耳熟能詳的搖籃曲,是母親孕育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徐怡君也以「籃子」在呵護自己的寶貝──番茄和草莓。用籃子裝上培養土、高架栽種,可隔絕地板病毒,有效避免病菌的傳播,而她對作物的愛與關懷,同時顯現在用人方面,體恤員工以及彈性的工時,未來更朝休閒農業發展,讓更多人認識果園栽種方式。徐怡君一一介紹番茄的品種、栽種方式。...
View Article都市香草秘境 種出東英社造之夢
【記者劉馨宜、陳可熏/臺中市報導】隨手摘下一片甜菊葉和綠薄荷,放入口中細細咀嚼,沁涼甜味在舌尖上蔓延,這是市售薄荷口香糖最天然的滋味。而這個即摘即可食用的小動作,隱含的是台中東區東英社區居民,用心培育香草的成果。從栽種到發展香草產業,東英社區正逐步實現一段「香草奇緣」。東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萬池介紹「遊東英好運道」社區地圖。...
View Article水木書苑 提供空間與閱讀
【記者李艾庭、賴容愛/新竹市報導】走進週末的清大校園,除了住校學生以外,還有許多來這邊踏青的居民,當他們累了想找一處休息、看書時,他們可以選擇有清大誠品之稱的水木書苑。老闆蘇至弘認為開一間書店不只是販賣書籍,也要能拉近學生和居民的心,讓大家喜愛上閱讀,喜愛這個空間。認真看書的清大學生。...
View Article與憂鬱共舞 楊舒涵的生命治療
【記者徐冠縈、馮薇之/台北市報導】憂鬱,是種情緒,是種狀態,視嚴重程度來說也常是需要治療的疾病。面對憂鬱的方法千百種,有別於傳統療法的「藝術治療」即為其一。楊舒涵,便是帶著自己的生命歷練,用舞蹈的力量去照亮一個個受挫靈魂的助人工作者。身心靈桃花源創辦人楊舒涵。 攝影/徐冠縈不凡的生命...
View Article交大創新課程 生態融入建築
【記者陳泓儒、郭卜瑄/新竹市報導】從教室出走鄉間,來自交大各科系的學生在短短一學期內,將峨眉鄉湖光村以竹材建物打造成智慧便利的社區空間。從設計到完工都由學生全程參與,他們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實際組裝、搭建出實用建築,甚至打造象徵稻穗的互動燈飾在橋上搖曳,兩排如飽滿稻穗的竹條交會成農夫市集的場地。交大建築所的許倍銜老師說明學生設計的義築模型。...
View Article享安全APP 提升行人安全
【記者陳泓儒、郭卜瑄/高雄市報導】隨著近年來開放政府的趨勢,政府提供越來越多的開放資料供民眾使用。高雄大學資訊管理系的學生林希璇、林呈翰、許姵汶、陳柏吟,就藉由這個機會,把政府資料中關於交通事故和婦幼容易受犯罪的地點彙整,開發出「享安全」APP,告訴行人走到哪裡時需要多加小心,能更注意自己的安全。享安全APP能運用政府開放資料過濾出危險地點 攝影/郭卜瑄課程指導...
View Article輪椅警示系統 提升老人照護
【記者劉沁璇、陳泓儒、郭卜瑄/台中市報導】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老人長照越來越受到重視。弘光科大資工系學生陳擁銘,發現大家在照顧老人時,常沒注意到老人雙腳是否有放在踏板上,而使他們暴露於危險中。經過半年的設計發想,他研發出一套輪椅警示系統,能讓老人的腳不在輪椅上時,發出警示音提醒照顧者,以維護老人安全。輪椅警示系統發想者陳擁銘細心解釋輪椅的各項設計。...
View Article興大睿茶 產學合作新標竿
【記者蘇楚婷、周舒儀/臺中市報導】清脆的餅乾咬一口,茶與米的芳香滿溢。這是「Sateava茶米坊」販售的餅乾,原料使用臺灣在地的茶與米,強調有機、天然又健康,沒有一般餅乾過於甜膩的味道,頗受消費者青睞。這是國立中興大學的學生團隊透過「睿茶平臺」的產學合作機制,自行研發製作而成的學習成果。在創新創業競賽獲得第一名的團隊「Sateava 茶米坊」。 攝影/蘇楚婷課程創新...
View Article彈性鋼融入雨衣 快乾又好收納
【記者吳佩蓁、蘇冠瑜/台北市報導】通常我們使用雨衣後都是隨手收納,下次再拿出來時常常因為沒有完全風乾而發出陣陣惡臭,就讀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暨創新設計研究所的蕭學哲為了改善雨衣難乾易發臭的問題,將彈性鋼結合雨衣,以軟性骨架撐開雨衣達到快速風乾的效果,更利用彈性鋼的特性,透過旋轉折疊的方式,只要三秒就可以輕鬆收納快乾雨衣。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蕭學哲設計快乾雨衣解決雨衣難乾易臭的問題。...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