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楚婷、周舒儀/臺中市報導】清脆的餅乾咬一口,茶與米的芳香滿溢。這是「Sateava茶米坊」販售的餅乾,原料使用臺灣在地的茶與米,強調有機、天然又健康,沒有一般餅乾過於甜膩的味道,頗受消費者青睞。這是國立中興大學的學生團隊透過「睿茶平臺」的產學合作機制,自行研發製作而成的學習成果。
課程創新 注重專業培育
以農立校的國立中興大學位於臺灣中部的產茶區,為了推廣當地茶產業及促進產學合作,獲教育部「智慧生活創新創業育成平臺試辦計畫」經費補助,在二O一一年成立「興大睿茶平臺」,以學程的方式結合相關系所教師、農委會及茶業者,建立起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茶產業人才培訓機制。
睿茶平臺的兩大重點學程為「生物產業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及「文化創意產業進修學士學位學程」,前者提供農業及生物產業發展領域的課程,屬於茶產業的上游及中游的部分;後者則是文創產業及經營管理的學習,屬於產業的下游鏈,將重點放在包裝及行銷。透過產業上、中、下游一連串的課程規劃,學生能自己選擇想要精進或補足哪一塊的知識。
興大睿茶平臺結合這兩種學程,將茶產業相關的科目分為「生產與製茶」和「文創與行銷」兩大屬性類別,範圍包含栽種、生產、製作、行銷,以學程內分組的方式,發展出特有的茶產業課程。除了上課以外,還有政府機構、學研機構、地方產業業者等多方交流、合作及學習,學生能在這個機制裡考取證照、創業及就業;希望透過地方及學校的資源整合,帶動在地茶產業的發展效能。除了在校學生以外,也提供已就業的社會人士及弱勢家庭學子參與進修。
創新創業競賽 挹注學生創業資源
睿茶平臺成果發表在今年的興大校慶中展出,當日展出學生團隊的創業品牌。這些團隊多半是創新創業競賽的得獎者,拿到獎金之後投入創業。第一名的團隊「Sateava 茶米坊」,由三位農藝系的學生組成,學生許齡勻表示,系上本來就有茶相關的課程,也有辦過跟茶葉有關的展覽,去了之後碰到另外兩位同學,都覺得很有興趣,所以就參加了比賽,得獎後進而一同創立品牌、研發產品。
獲得第二名的「樹樹選物」是五位國際農學碩士學位學程的研究生,同樣與有機農場合作,推出各式各樣茶包禮盒。每一系列的產品都有不同的包裝,因應不同的場合及用途提供客製化的服務,例如當天展出的「朱炙」以喜氣的紅色為設計,隔天正好要用於婚禮上給賓客的禮物,因此他們在每一個茶包都印上新人的英文名字。蘇奕文說,她們參加完比賽得到很多評審老師給的寶貴意見,還有廠商跟業界人士的經驗傳承,讓「樹樹選物」能改良得更盡善盡美。
樹樹選物團隊。 攝影 / 蘇楚婷 |
郭賢臣與他創立的「香草先生」。 攝影/蘇楚婷 |
目標將產學距離縮至最短
兩個學程加起來總共二十六門課,學生能依照各自的需求及進度選修,以彌補自己的不足或找到專攻的領域,例如農學院的學生能學習如何用文創包裝產品及行銷管理,中文系的學生能補充茶葉的專業知識,和學會生產製作。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的副院長申雍認為,睿茶平臺最大的宗旨在縮小產學落差,邀請業界的講師來開課,順便介紹企業及市場的需求,學生上完一系列的課程之後,畢業後往往能直接投入工作或自己創業。
興大校長薛富盛(中)、農資院副院長申雍(最左)與睿茶平臺執行團隊的老師們參加成果發表。 攝影/蘇楚婷 |
「他們現在有一個名稱叫做微型創業,就是把團隊培養訓練出去後,將來可以作為業界所需要的幹部,然後再繼續擴張產業規模。」申雍說。目前睿茶平台最希望的就是能再縮小學生及產業界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完全熟悉業界的運作模式,進入職場的時候不用從頭學起,能有效率地發揮所長。如此一來,中部地區的茶產業,甚至是整個臺灣的茶產業能藉由這種方式,發展得越來越好。
延伸閱讀
茶籽堂 傳遞台灣的精神與文化
你喝牛樟茶 我來種樹
在地農產保養品 在臉上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