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力新聞
Viewing all 87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路行者咖啡 黃紫雲逆轉人生

$
0
0

    

【記者陳薏筑、王俊傑/桃園市報導】穿越人聲鼎沸的市場走到路行者咖啡,還沒有看見招牌,濃郁的咖啡香氣就早已撲鼻而來。然而這看似簡單,一杯五十元的黑咖啡背後卻有不簡單的故事,黃紫雲在販售咖啡之前曾是裝潢公司的老闆,被惡意倒債後甚至成為街友,但他­面對人生起落不氣餒,在貴人幫助下抓住機會,成功創業找回人生。



黃紫雲驕傲地推薦自己的手沖黑咖啡。   攝影 /陳薏筑

走過人生坎坷寒冬 

黃紫雲曾是桃園裝潢公司的老闆,卻因為當時遭八大行業人士惡意倒債、賴帳及欺壓,導致公司倒閉、妻離子散,之後在工地從事木工,工作中發生意外讓他脊椎受傷而無法繼續工作,失去經濟來源後,只能非自願地成為街友,在基金會協助販售報紙維生。黃紫雲表示,每天早上到火車站附近販售,一份十元,一天大概可以賣幾十份維持生活。

路行者咖啡所使用的咖啡豆也是來自於紅龜募資平台上所販售的咖啡。   攝影/陳薏筑
  
「我曾經拿過全國銷售前幾名呢!」黃紫雲微笑並淡淡地說著。但隨著桃園火車站整建,乘客出入站動線改變,黃紫雲又因病路倒在醫院休養兩個月,原本的熟客流失,獲利不多的報紙販售變得更加的艱鉅,每天的銷售量更是掉到只剩十多份。

一次因緣際會,黃紫雲遇到他生命中的貴人。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劉一龍,在帶領學生參與「流浪生活體驗營」中,發現擔任街友的黃紫雲認真負責的態度,以及強烈的意願,在多次溝通下決定幫助他創業自立,獲取更多經濟資源。劉一龍說:「被黃大哥的態度還有積極的工作意願感動,萌生想法,想說自己能夠怎麼幫助他。」

協助街友  劉一龍創立路行者咖啡 

「剛開始接觸黃大哥時發現他很特別,也就特別地關心起來。」劉一龍邊回顧邊說,當初參與體驗營時他是擔任觀察員,他發現黃紫雲跟其他的街友不同,帶著學生在公園體驗街友夜宿時,不但擔心學生受寒而替他們找紙箱、報紙保暖,整晚更是為了學生安全守夜未睡。「回家就開始構思該怎麼做,如何幫助黃大哥。」劉一龍笑說。

經過多次溝通與觀察後,看見黃紫雲的困境,劉一龍決定提案協助他,考量街友的移動性、黃大哥的個人特質、食品保存和操作便利性,在不變更原先賣報紙的規劃下,他決定透過移動咖啡車販售咖啡增加黃大哥的經濟財源。除了增加財源外,也可以帶來人際互動及成就感,甚至對其他人產生效應,讓他們知道年齡和身體不是就業的障礙,進而對其他街友做出有效的協助。

路行者咖啡店內的留言板,充滿顧客們的鼓勵留言。    攝影/陳薏筑
計畫在募資平台上提出之後,馬上得到網友熱烈的迴響,並在一天不到的時間內募得達標金額一萬六千元,吸引了大多數網友的興趣,也因此讓「路行者咖啡」提前正式營運。不只是網友,很多咖啡店老闆、咖啡達人也都熱心支持。

抓住時機 翻轉人生 

網路造成的轟動,來得快去得也快,現在「路行者咖啡」的生意已經不像去年十二月剛開業時的興隆,劉一龍與長期幫助黃紫雲的桃園市安欣關懷協會的社工,也積極地用SPSS數據分析資料,想找出新的方法將生意穩定下來,解決這段「衰退期」。

但黃紫雲並不擔心。他仍然用心地沖泡著每一杯咖啡,並時時找機會學習,存下賣咖啡所得的每一筆收入,想要買台車將來到各大景點販售咖啡,擴大銷售範圍。黃紫雲笑著說:「人就是這樣,天時、地利、人和,時機一到就會衝下去,翻轉人生。」


延伸閱讀

萬華夢想城鄉 流浪者不再流浪

按摩課程 培養盲人一技之長

伊甸就輔員 協助身障者就業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客製化餐點 照顧癌友營養

$
0
0

    

【記者葉舜欣、張絲雨/台北 市報導】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發現,每五分二十六秒就有一人被診斷出罹患癌症。若癌症病患在治療期間能正確攝取營養將輔助治療成效,讓每一次的化療療程順利完成。奇力愛希望藉由配送客製化的化療餐,協助癌症病患攝取均衡的營養,並分享正確的營養知識。





奇力愛的廚師正在烹煮化療餐。    攝影/張絲雨

護理人員創業協助癌友

奇力愛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二〇一〇年,是台灣唯一一家為癌症病患量身訂製營養餐的企業。執行長王品喬表示,癌症病患在治療期間,營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如果吃得不好,白血球就會長得不好, 那麼會影響病患治療效果。

王品喬回憶創業前在馬偕紀念醫院擔任護理工作時,經常需要幫癌症病患做衛教諮詢,給予他們在化療期間的營養建議。曾經有位患上乳癌的母親向她反映,就算知道該吃什麼來攝取營養,但家裡只剩「老爺與少爺」,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麼幫她準備這些餐點。這位病人問王品喬,市面上是否有像「月子餐」那樣,為病人提供的送餐服務。於是,這成了她創業的契機。
奇力愛執行長王品喬。    攝影/張絲雨

雖然有創業的理念,照顧癌友的經驗,但是王品喬還有資金的問題。於是,她找來了另外兩位同樣為護理師的朋友,大家合資創立了奇力愛。從第一次送餐只有一位營養師與一位廚師到現在,奇力愛已經有四位營養師與六位廚師分別負責設計菜單和烹煮料理。由於考慮到餐點保鮮問題,奇力愛目前的送餐服務都聚集在台北市與新北市。

「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並不容易。」王品喬表示,在創業初期最難的是聘請到能夠支撐下去的工作夥伴。癌症病患的情況是不穩定的,想要針對這個群體製作客製化餐點,就會遭遇許多不定因素。例如臨送餐前,病人的病情突然有了變化,導致前一天已經設計好的菜單不適用了,必須重新評估後才能製作合適的餐點。這些變化和挑戰,如果不是心中擁有同樣的使命,很容易讓人沮喪、煩躁。

王品喬說:「以經營的角度來說,物以類聚是最好的,但不能一昧尋求這樣的方式,不然也許五年十年都找不到人,那麼企業就沒辦法繼續經營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品喬只能盡量在客製化當中做到一定程度的標準化。當病患希望調整餐點的鹹淡度時,奇力愛就會提供六個標準供病患選擇,包括不加調料、淡、稍淡、正常、稍重以及重。王品喬說:「也許病人想要的鹹度在淡和稍淡之間,那我們就會讓他二擇一。」

客製化化療餐 解決病人食慾問題

奇力愛化療餐的菜單經由營養師針對不同化療週期而調配,然後再由廚師烹煮。營養師會依照不同癌症別個案、治療狀況、用藥種類與週期設計菜單。 營養師洪彩綾說:「每個不同的癌症,都有本身的禁忌。例如大腸癌因為腸內有傷口,必須減少排便量,所以調配菜單時,就會減少纖維豐富的食物。」

同時,營養師也會進行家訪,將病患的個人飲食喜好納入考量,為病患量身打造餐點。洪彩綾表示,同樣是粥品,會針對不同病患做細部的改變。如果病患不喜歡竹筍,那麼會改為山藥;如果不吃白米,就會改為糙米。菜餚的鹹淡度,米飯的軟硬度,都會配合病患要求,進行更改。

奇力愛為癌友量身打造的化療餐。    攝影/張絲雨

洪彩綾表示,在設計菜單的過程中,最困難的是遇到病患同時擁有不同的疾病,造成飲食上的衝突。例如癌症病患必須攝取高熱量、高蛋白質,如果病人同時擁有糖尿病,就無法攝取澱粉類食物,但熱量最大來源就是澱粉。但是她說:「其實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是完全不可以吃的,只是份量的問題。」遇到這種狀況時,營養師就會計算,要如何才能不超過病患可以攝取的份量。

洪彩綾說:「當病人有特定口味上的需求時,我們會先考慮他們的要求是否合理。當你滿足他某一點的需求時,說不定就可以藉由這點讓他有更好的食慾。」化療餐希望能夠讓病患更好地攝取營養,所以在不違背這個原則下,營養師會盡可能去滿足病患的需求。
奇力愛用不同的飯鍋區分不同種類、軟硬度的米飯。    攝影/葉舜欣

奇力愛希望給病人全方位的照顧

王品喬說:「癌症這個疾病因為直接連結到死亡,所以在我們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就不單純只是照護了。它同時牽涉到生理與心理層面,甚至自我價值層面等等。」

洪彩綾說:「有時候用餐用得好不好,並不是餐點的問題,因為病患會有食慾、味覺的改變等等。」很多時候病患因為對疾病的害怕,導致失眠,造成他們食慾不佳。營養師會和病患聊天,希望了解他們心情不好的原因。

「其實也不是多麼專業的心理諮詢,可是在某些程度下,病患需要一個了解他痛苦的人去聽他說,但是又不見得會跟家人說,害怕他們擔心。」洪彩綾表示,在成為營養師初期,有時候沒辦法理解病人的心情,而病人又無法表達,她就會回家問曾經患有癌症的母親,希望了解後可以更好地照顧病患。

王品喬表示,奇力愛的理念是提供病患全方位的營養照顧。如果病患沒有經濟能力,但家人可以幫忙準備餐點,他們一樣會樂意提供病人家屬免費的電話諮詢,根據病患的狀況,告訴他們的家人該如何準備餐點。


延伸閱讀

照顧健康 心路守護智能障礙者

希望基金會充實癌症病患生活

安德烈食物銀行 助孩童快樂成長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竊盜地圖上線 犯罪熱點一目了然

$
0
0

    

【記者林蓉、陳是祈/台北市報導】我們對於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多少呢?想知道自己的家園安不安全嗎?二〇一五年十月,台北市政府推出新作「竊盜地圖」,結合竊案資訊與地圖,民眾可以藉由地圖,檢視台北市的犯案熱點。



廖教授-6.jpg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廖興中分析網路上各種竊盜地圖的呈現方式。    攝影/林蓉

開放資料 從治安地圖開始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廖興中表示,開放資料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一九五〇零年代,開始有「民眾監督課責」的概念,接著才出現「開放資料」一詞,但初期只著重於資料是否有透明公開。直到二〇〇八年,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開始推行的政策不再只有資料是否公開,而是資料公開之餘,是否能以合適的格式供民間使用。

台北市政府開放資料小組的研考會副研究員陳宗亨說明了此一地圖的發想過程。「歐美國家兩到三年前就已經在進行相關的政策研發。」他表示,從地方到中央,都已經將開放資料列為施政重點。然而,開放資料應用層面極廣,「究竟要從環境保育、衛生、食品安全,還是治安開始?」經過調查,民眾對治安的關心程度是最高的,因此決定從「公布犯罪熱點」開始著手。

地圖推出 評估民眾意見與改善


從二〇一五年三月開始,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進行技術研發,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則負責與民眾溝通、評估此一地圖的可行性。經過長達半年與警察局及中央警政署的協商,犯罪點位資料得以公開,結合地圖,讓「竊盜地圖」終於正式上線,供民眾瀏覽。

「在研發事前,就有和公民參與委員會溝通過。」陳宗亨表示,研發的過程牽涉到許多細節。民眾樂於知道犯罪點位,好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但是犯罪熱點究竟要多詳細?「一不小心,可能就變成洩漏犯罪被害者的住址和個資。」而犯罪點位一旦公布,勢必也會造成房價的漲跌。雖然地圖公布不到半年,市政府除了按月收集民意,也持續在追蹤地圖可能造成的影響。

研發過程 反映法規缺陷

雖然開放資料的政策推動進行如火如荼,但比開放資料這一個觀念還悠久的「法律」與「體制」,卻是推動過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例如,在爭取犯罪點位開放的過程中,就常常面臨警察局與警政署之間的責任歸屬問題,光是行政作業、審核到資料正式開放,常常必須在兩個單位之間來回奔波。


陳研究員-3.jpg
台北市政府開放資料小組研考會副研究員陳宗亨親自示範如何使用台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的資源。    攝影/林蓉

另外,目前台灣的開放資料是依照二〇〇五年頒布的「政府資訊公開法」執行。但十幾年的差距,讓法規面臨是否要修正的問題。陳宗亨舉例,光是法律條文的名詞,「資訊」和「資料」就有很大的差異。「資訊沒有限制形式,但資料是有形式限制的。」看似只是名詞問題,卻可能造成將來政策制定時的衝突。陳宗亨表示,針對此一法規,也在研擬是否要中央來進行修法。

學者觀點 需注意偏差及利益分責
廖興中以學者觀點看政府在開放資料上的關注,持以樂觀態度。「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政府更加透明,也能夠讓用民間力量來使用資料。」而以研究地理資訊系統為專長的他,也針對竊盜地圖發表了意見。


一月竊盜地圖-6.jpg
利用政府提供的CSV檔便可以自行在網路上製作竊盜地圖。    Google Map提供

「透過地圖溝通會產生偏差。」同樣的資料,用密度圖或環域圖,就可能造成不同的解讀。而地圖格式、經緯度的設定,甚至是原始資料的轉換過程,都有可能產生誤差。廖興中建議,除了用犯案紀錄來製作地圖,也應該補充「破案資料」,讓民眾不只了解案發地點,也能知道案件後續處理。

針對開放資料導向的政策制定,廖興中也提出了幾個潛在的問題。「資料本身會因為格式有所限制,隨意開放會容易誤導。」因為無法分辨使用資料的人目的為何,也很難分責。「萬一資料有誤,後續會造成很大的利益損害。」


資料未來 從社會文化建立觀念
雖然「竊盜地圖」看似是政府眾多政策的其中一環,卻牽涉了許多複雜的法規問題。無法得知資料的使用目的,依然是開放資料目前最大的問題。廖興中認為,法規是生硬的,主要還是要從人民的素質文化中去教育。「讓開放資料應用在純正的目的上,需要的是文化的支撐。」

巨量資料一旦開放,必然伴隨巨大的經濟效應。一方面,政府該如何在複雜的法制系統以及行政架構中,尋找符合這波趨勢的路;另一方面,該如何教育人民開放資料的觀念與意義,將是未來整個國家都必續面對的公民新議題。

    


延伸閱讀

Data.Taipei 政府開放資料平台

台灣開放街圖 讓地圖活起來

綠色生活地圖 帶您探索都市寶藏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有機蔬菜達人 用心看得見

$
0
0

    

【記者吳芷萱、張惠華/新竹縣報導】走出湖口火車站後門不到十分鐘,便漸漸走到越來越寬闊的大路上,仔細一看,才發現尋常的人家住宅後面,矗立著一棟又一棟白色的有機蔬菜網室。這是吳文岳的「信勢網室有機蔬菜園」,裡面種植著各種常見的蔬菜,如高麗菜、空心菜、萵苣、花椰菜等十多種葉菜,白色網室襯著全片的綠意盎然,滿是朝氣蓬勃的生機。吳文岳全面有機栽種,強調生態平衡,友善台灣這片美麗的土地。




吳文岳向我們一一介紹他的菜園-3.jpg
吳文岳一一介紹他的菜園。    攝影/張惠華


化纖工廠課長 開啟第二生涯
吳文岳本來是化纖工廠生產管理的課長,但隨著年紀增長與傳統產業漸漸外移,他考量到家中孩子都還在上學,擔心失業沒有收入,便提出辭呈,正好此時表兄弟問他要不要一起從事有機農業,吳文岳想到自己平時看見所謂的傳統農業大量使用農藥、除草劑栽培作物,不僅忽略土地及消費者的食用健康安全,對於農民本身也是最直接的傷害,於是決定自己投身進入有機蔬菜產業,帶給消費者更安全透明的食用產品及環境。

吳文岳自民國九十二年起開始投入農業,剛開始他先到中興大學上課學習有機種植知識,但中興大學偏重於理論,於是他再回家自己慢慢摸索實作過程,幸好他從小跟父親種植水稻,所以對農業並不陌生。開啟第二生涯的第一個月,因為沒經驗,因此什麼都種不出來,但吳文岳並不氣餒,靠著自己腳踏實地的邊學邊做,幸運的是,吳文岳轉行的過程中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到了第二個月就成功了。到了第三個月,菜園中的葉菜就長得綠意盎然,讓人刮目相看,逐漸擴展到如今一個月生產可達五千斤的規模。

吳文岳將過去在化纖工廠的管理經驗,運用到自己的信勢網室有機蔬菜園,包括計劃性生產、農場環境管理,甚至到水源控制、病蟲害防治,他都自有一套管理方式。因為沒有使用農藥,白色網室雖然能杜絕大部份的害蟲進入,但難免有漏網之魚,他便趁著晚上到菜園,耐心的徒手一個一個將葉菜上的蟲子抓起來。吳文岳笑著說,管菜比管人容易多了。「人」雖然只有簡單的兩撇筆劃,但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價值觀,而只要用心照料好菜園,它總會以漂漂亮亮的模樣回饋給你。


一大早吳文岳便到菜園整理土壤,準備種下育好的菜苗-2.jpg
一大早吳文岳便到菜園整理土壤,準備種下育好的菜苗。    攝影/張惠華

信勢網室有機蔬菜園一片綠意盎然,種植十多種葉菜類-1.jpg
信勢網室有機蔬菜園一片綠意盎然,種植十多種葉菜類。    攝影/張惠華

多元蔬菜種類 創造自己有機特色

吳文岳認為農業是一堂永遠學習不完的課程,因為擁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例如每年的氣候都不盡相同,春夏秋冬也不是全然地按照預定的時間表進行,最重要的就是必須一直實際操作,吸取過往經驗的成功與失敗,再加以融入到自己的實作裡。

而現今台灣農業也有許多人在種植有機蔬菜,吳文岳認為要殺出一條血路的關鍵在於要種出屬於自己的特色。吳文岳認為自己有機蔬菜的特別在於品項多元,有十字花科類的花椰菜、蘿蔔,也有空心菜、香菜等十多種,讓消費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同樣退休一起來幫忙吳文岳經營菜園的劉宗光說,信勢網室有機蔬菜園頗具規模,但裡頭的員工包括吳文岳總共只有五人,從育苗到採菜、行銷、包裝,全都一手包辦。

興大有機市集 擁有忠實客戶層

為了貫徹對有機的堅持,無論在水質、土壤及防護措施上,吳文岳都有自己的堅持與用心,正因為如此,他的菜園總是充滿欣欣向榮的生機。每個禮拜六他從新竹湖口鄉開車到中興大學農夫市集賣菜,大約從早上八點開始,十一點一到身邊裝菜的箱子幾乎已經全空,而向他購買葉菜的總是忠實的老顧客。

吳文岳目前也積極在栽培有機農業新手,他認為傳統農業利潤不高,而且過去的種植方式傷害的不僅僅是土地與食用安全,農夫本身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只要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人,無論是跟著一起下菜園實際體驗,或者有相關疑難雜症,他都願意傾盡自身的經驗教導對方,也期待更多年輕人一起投入有機這塊永續環境、友善土地的工作。


延伸閱讀

堅持有機農 保有城市中一片綠地

棄高薪承父業 慣行轉作有機農業

甘喜有機葡萄 屬於台灣的葡萄味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環保理念注皂 水柳角68

$
0
0

    

【記者溫婉廷、蔡宗洋/新北市報導】來訪坪林,茶葉商家林立,店家老闆會告訴您,坪林有最好的茶,但有一家商店,將一個大大的皂字掛在店門口,這突兀的店家,究竟賣著什麼玩意兒?大方富有設計感的裝潢,有別於坪林當地傳統店家,水柳角68將傳統注入時下正夯的手工皂,秉持環保與純天然的理念,一顆 顆造型特殊的手工皂,都是老闆何家蓁在現實與理想中掙扎突圍出的結晶。



傳統東林百貨行轉行手工皂精品店,塑立自身品牌。    何家蓁提供

困境突圍 傳統百貨行轉型精品店

水柳角68的前身是有六十年歷史的東林百貨行,坪林位處北宜公路的中繼站,在雪山隧道通車以前,東林百貨行曾盛極一時,除了供當地人購買日常用品,遊客往來也十分頻繁,陳列的物品五花八門,從襪子、牙刷、棉被到烤肉用品、游泳圈,應有盡有,然而雪山隧道通車後,坪林遊客銳減,幾乎變成空城。

何家蓁心有餘悸地說:「那時真的很害怕,街上完全沒有人,店裡生意非常冷清。」當時何家蓁的三個小孩都還在唸書,面對龐大的學費,心裡開始盤算著東林百貨行的未來,何家蓁知道,她必須做些改變。

因為本身對茶藝的興趣,何家蓁參加了社區的家政班,開始接觸到手工茶皂的製作,經過兩年的學習,考取了手工皂師資證照,而後在百貨行的一隅陳列起自己做的肥皂,除了用最古早的茶籽製皂,她也不斷嘗試新的品種,受到大家好評後,何家蓁請來設計師,將整間店面改裝,也開始學習行銷、品牌包裝。

水柳角68富有設計感的裝潢。 何家蓁提供

東林百貨行變成了水柳角68,有一位阿公在店外看著招牌站了許久,何家蓁好奇地問阿公在找什麼「我想買襪子啦,你們搬家了喔。」因為阿公的這句話,何家蓁決定依然留有百貨櫃,架上放著原有的日常生活用品,成了水柳角68最溫馨的一隅。平常是用海報捲簾覆蓋,「山上阿公阿嬤來的時候,就把簾子拉起來,他們就可以買了。」何家蓁在堅持自己的夢想之餘,也不忘自己在這個地方所扮演的角色。

環保志工經驗 理念注入手工皂

「回皂」,是水柳角68的一大特色,回收再利用,「油過期了不用丟!」還能重新皂化成肥皂,大多數人都會把過期的油直接倒掉,不僅浪費也污染了河川,何家蓁說:「坪林是水的源頭,是流下去給整個台北市的人喝的,希望從自己就能將水把關、照顧好,環保的理念也要推行出去。」

將過期的油重新皂化而成的「回皂」。    攝影/蔡宗洋

除了再生油回皂,何家蓁的每顆手工肥皂也都是使用純天然物質,用最簡單的油加鹼,不添加任何化學物,香味就是用天然精油,曾經有人想買沐浴乳和洗髮精,但被何家蓁拒絕,「要讓液態的東西有泡沫,就是要加化學物,但肥皂不一樣,油用得越好,泡沫就會越多。」
除了賣手工肥皂之外,何家蓁也開設了豐富的DIY課程,教導大家如何製造手工肥皂,並認識水柳角68的製皂過程,是非常天然且環保的,每到假日店裡總是擠滿了人潮,一起體驗做肥皂的樂趣,而在上課之餘,何家蓁也會向大家宣導資源回收的好處。

腳踏實地 一步一步豐收成果

一個穿著花襯衫加短褲的年輕人,騎著四輪電動車來到店裡,「阿姨,前面市場的蘿蔔在特價!」他是行政院青年顧問胡庭碩,雖然患有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俗稱漸凍人症),仍不辭辛勞地為台灣努力,近年負責推動青年返鄉體驗活動,與水柳角68時常合作。

胡庭碩說:「在阿姨身上我看到了新的價值,現在流行的青年創新創業,對年輕人來說,接受行銷包裝、新的品牌建立的方式是很快的,但對阿姨而言,從青壯年開始做轉型,在理想跟現實間的掙扎,要怎麼說服老公,慢慢在老店轉型,一步一步達成夢想。」


延伸閱讀

茶籽堂 傳遞台灣的精神與文化

有機栽培生態教育 白石森活休閒農場

桃智職訓製皂課 快樂學習自己皂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風城部屋 新竹性別友善樂土

$
0
0

    

【記者劉敏、楊時育/新竹市報導】沿著公寓的電梯搭到六樓,打開門,映入眼簾的是風城部屋員工的辦公空間及明亮的沙發空間。這裡是台灣北區同志服務中心-GisneyLand風城部屋(以下簡稱風城部屋),為LGBT族群——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s)及跨性別者(Transgender)提供友善的環境與疾病宣導服務。在這和一般家庭房間大小差不多的溫馨空間裡,是他們平時交流、休憩的所在,也是他們心中的第二個家。



風城部屋快速篩檢空間。    攝影/劉敏

風城部屋主任王淳禾先前就有在愛滋相關團體擔任志工的經歷,秉著這股熱忱,在台灣紅絲帶基金會於新竹招募志工時加入,而那時紅絲帶基金會正好獲得疾病管制署的協助,於桃竹苗地區成立同志中心——也就是風城部屋 。可以說他參與了風城部屋從無到有的一切歷程。

位於新竹市中心的風城部屋,成立已經有五年的時間。王淳禾說:「我們發現桃竹苗區其實沒有同志的友善資源,甚至是醫療資源也是不太足夠的。」因此,他決意將風城部屋立足於交通便捷的新竹火車站附近,希望能夠吸引桃園、新竹和苗栗的朋友,提供他們一個性別友善空間,同時宣導性別議題,以真正落實性別平等。

GisneyLand風城部屋掛在沙發開放空間的logo。    攝影/劉敏

開放式課程學習  提供快速篩檢

風城部屋平時舉辦聯誼活動之外,也提供英日文、指壓按摩及手語等課程,每個月亦固定舉辦與性別議題相關的講座。王淳禾說:「部屋這邊的活動我們盡量以群眾想要辦的活動為主,我們能做到的就盡量辦。」

風城部屋舉辦一月講座:《青春鳥集》攝影集分享會。   風城部屋提供

特別的是,風城部屋為民眾提供快速的愛滋病匿名篩檢服務。王淳禾說:「一般醫院抽血的話,時間可能要三天或是一個禮拜才有結果,而且醫院可能五點之後就不接受篩檢的服務了。」因為想讓大家更容易取得資源,風城部屋決定提供匿名篩檢,並配合愛滋衛教前後諮詢服務至晚上十點,讓比較沒有時間的人多了一個選擇。

不同族群需求有差異

「我覺得這是命運!」,負責LBT活動企劃籌辦專員小C被問到當初為何會到風城部屋工作時,堅定地這樣說。一開始的工作地點離風城部屋只有一層樓的距離,下班空閒無處可去的她,意外地找到了風城部屋,並在此處擔任志工,過沒多久,便在部屋正式工作了。

「我的活動都是比較靜態的。」小C說。她舉辦的活動多半為女同志聯誼活動及成長團體,令參與成員能夠分享自身經歷,她認為這樣的活動更能增加自我認同。雙性戀活動的部分,部屋和全國性雙性戀組織「Bi the Way‧拜坊」合作企劃舉辦成長團體。提到活動發生的趣事,小C笑著說,有次,有人在女同志聯誼活動途中為了躲自己的前女友,硬是待在廁所不敢出來,同行的朋友還以為她跌在廁所裡了。

小C表示,不同族群的需求其實有差異,像是跨性別族群參與活動往往會有提供更衣空間的要求,參加部屋活動時希望能換上符合自我性別認同的衣物。有次,在跨性別活動時,來了一對夫婦。這位丈夫原先會規定妻子的穿著,直到某次丈夫去看了心理醫生以後,才發現自己之所以有這樣「規定妻子穿著」的情況,是起因於自己對「穿著女裝」有強烈的慾望。與妻子討論、掙扎了許久,最後和妻子達成協議:由於害怕小孩對性別認同產生混亂,所以丈夫在妻子和孩子面前會穿男裝,在自己的朋友圈時則會穿女裝。

愛滋去汙名化  介紹多元性別

往往,在世界愛滋日、七夕、聖誕節時,媒體會放一些較恐嚇性的新聞,例如:「他們(LGBT族群)是罹患愛滋的高危險群。」為因應此,風城部屋平時便會在自己的臉書或、噗浪中,與大家討論性別不平等與疾病觀念釐清的新聞,告訴大家其實並沒有這回事。王淳禾說,風城部屋希望做正確的資訊及觀念宣導。

同時,風城部屋也會去學校做愛滋教育宣導。王淳禾認為,只要對愛滋有正確的知識,就不會對它恐懼,那汙名化自然就會越來越少。很多汙名都是大家對於這個疾病的不了解、或是汲取到不正確的知識, 所以才會那麼害怕,因此,他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教育更多的人,讓他們了解真實的情況。

風城部屋除了室內課程及聯誼活動之外,每年度也會固定舉辦台灣彩虹文化祭。以園遊會的方式向社會大眾介紹多元性別族群;風城部屋也會在新竹影像博物館舉辦跨界影展,去年更是與酷兒影展合作。

雖然台灣很小,小C表示,但是光台北和新竹的LGBT族群生態就有所不同,從台北繁華的夜生活與新竹晚上沒多久燈就暗下的現象,即可看出端倪。王淳禾說,風城部屋除了定點服務外,未來他想要出去外面拓展,打「游擊戰」,計畫舉辦社區性活動。除了規劃桃園及新竹的夜市宣導活動,今年也將到新竹尖石鄉為鄉民做愛滋防治宣導。風城部屋在新竹不僅著重在地多元族群文化推廣,也提供LGBT族群資源與資訊交流的空間。王淳禾說,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希望風城部屋能帶給大家一種「家」的感覺。


延伸閱讀

紅樓部屋 快速友善的愛滋篩檢站

性別主流化 多元性別在哪裡

翻轉習俗 擲出性別平等的聖筊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豐富異鄉人心靈 打開燦爛時光

$
0
0

    

【記者周庭瑄、郭富珊/新北市報導】燦爛時光書店位於鄰近充滿東南亞美食華新街的中和巷弄,這是一間以東南亞語系藏書為主,為異鄉人而成立的書店。創辦人張正看見了東南亞移工移民對閱讀的渴望,但移工一個月僅一天放假,實際願意搭著捷運到書店光顧的並不多,礙於現實,美好的理想得不到廣大的迴響,因此張正每逢星期天便會從書店拖著裝滿書的行李箱到台北車站借書給他們。



書3.jpg
每週日下午兩點到六點位於台北車站大廳地板上的圖書館。   攝影/周庭瑄

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

張正希望身處異鄉的東南亞移工移民也能有自己的母語書可以看,於是他在二〇一五年一月發起了「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募書活動,打開了燦爛時光的第一頁。

「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希望前往東南亞的台灣人能夠帶回擁有自己陌生文字的書籍,張正並在全台設立超過八十個收書點。活動成功地募集到四千多本書,現在這些書除了存放於書店內,全台各地更設置「東南亞書店聯盟」,不管是什麼店,只要願意成為聯盟的一個據點,書店就會將書寄過去,讓更多的東南亞移工移民可以閱讀,全台目前共有三十二個據點。

創新的書籍流通方式三不一堅持

燦爛時光書店於二〇一五年四月開幕,位置鄰近南勢角捷運站和充滿東南亞美食的華新街,大部分藏書來自於募書活動「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書店內部共有三層,一、二樓皆有擺放書櫃,二樓的空間也不定期舉辦講座,三樓則為東南亞語言學習教室。


書1.jpg
燦爛時光書店一隅。    攝影/周庭瑄

東南亞移工一天僅有五百多元薪水,一本書的價格逼近日薪,他們很難下得了手。張正希望書本容易被借出,因此免費提供是最好的方法,但必須為有限的書籍設立一個機制。

燦爛時光書店具有「三不一堅持」的書籍流通方式:不同於其他書店,這裡只借不賣;不同於圖書館,這裡借期無限;不同於租書店,借書時需付的押金,歸還時全額退還,為了可以藉由書籍交流,堅持讀者能在書上畫記號、寫眉批。張正說這裡的書本身就不是獲利的工具,燦爛時光最原始的目的就是希望讓異鄉人有書可以看。

在這裡,收入來源是書以外的東西,如舉凡假日演講的門票、東南亞語言課程,如菲律賓語、泰語會話班的學費。張正說這裡是一個基地,有了一個基地就可以吸引更多相同目標的人聚集,「書店本身是一面招牌、一面旗幟,我們要撐起這面旗幟,也告訴大家我們應該要注意異鄉人閱讀的權利,進而衍生注意到他們是有七情六慾的人,這個社會目的才是最大的。」

位於書店三樓的東南亞語言課程教室。   攝影/周庭瑄

現在書店團隊核心的人物大約有十位,他們都是志工,在外面有各自的工作,出自於對東南亞的興趣及對少數族群在台灣處境的關切,於空閒時到書店幫忙。長駐志工Joy說:「跟這群人工作很有意思,他們在做的事情也是我所認同的,所以會一直留下來。」

逢週日開啟的地板上的圖書館

雖然在台灣的移民移工有七八十萬,其中願意看書或迫切想要看書的比例卻很有限,會特地搭車到書店看書的移工更是屈指可數。因此從二〇一六年起,每個星期天張正會拖著裝滿書的行李箱到台北火車站,開啟「地板上的圖書館」。

逢星期天下午,在台北車站大廳二十四號柱子旁,這裡就是「地板上的圖書館」。原本想採用與書店同樣的機制給押金借書,地板上的圖書館卻常遭看不慣的人投訴於鐵路站內設攤,「要有一個多元的社會,大家要讓步 。」張正說在這裡改為單純借閱的模式,押的不是錢,而是信任。

放下限制 看見燦爛時光

書店計畫開設創作班,由新移民二代來寫出他們媽媽、爸爸的故事,創作出非台灣主流的文章,讓這些之前比較少被聽到的聲音能夠呈現出來,因為這都是台灣的一部份。

「邊緣無所謂,愈來愈多人到邊緣,中間就空了。」主流與非主流,都是變動的,張正認為即便看似微小的事也值得我們去關注,期望本地人打開視野,放開對自己的限制就可以看見燦爛時光。


延伸閱讀

望見書間 東南亞移工的友善客廳

搖向外婆橋計畫 協助新住民返鄉

深耕東南亞移民 異鄉發聲的管道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清大研發海綿 吸原油防污染

$
0
0

    

【記者周舒儀、劉沁璇 / 新竹市報導】我們都知道海綿可以吸水,但是你知道嗎?現在有一種海綿,可以只吸油不吸水。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戴念華教授率領了一群學生,利用世界上最輕薄的材料石墨烯,研發出可油水分離的海綿,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清除海洋原油污染。這項發明日前登上Google Solve for X網站(SFX,通稱「射月計畫」),此平臺專門刊載能有創新及突破技術,能有效率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方法,而這是臺灣學術界的首例。



圖片 1.png
石墨烯海綿吸收原理。    清大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提供

簡單構想延伸出創新方法

由於石墨烯材質本身具有疏水親油特性,於是將石墨烯均勻塗在海綿上,加上海綿結構的孔隙,產生的毛細現象將可瞬間把油及有機溶劑吸走,一塊小小的海綿可吸收本身重量九十倍的原油,並可以重複使用。不只是原油,一般湯頭的油,或臉上的油理論上都可用同樣的方式吸收,但戴念華認為,這項發明的重點在於環境保護,未來將應用於輪船翻覆時,在大規模擴散之前迅速吸收漏油,避免污染範圍擴大造成環境災害。

神奇海綿的發明人為在清大奈米碳材料研究室的越南籍博士生Nguyen(阮) Duc Dung,阮先生目前已是博士後研究人員,當初實驗室正在研究石墨烯的相關技術,發現石墨烯有親油及疏水性,但是必須讓石墨烯依附在某個載體上,才有空間容納吸收的油,於是才想到運用在海綿上,能夠將液體吸收到孔隙裡。前後大約花了半年的時間,成功將石墨烯跟海綿結合。

戴念華認為這個項目或許還有其他可發揮的空間,於是就找了一群學生接手繼續研究。由於原理並不難,只要將石墨烯塗料用在海綿上,用實驗室裡的設備即可完成,於是同學皆能自行複製方法。博士生賴怡廷及大四生簡明紳用電腦影像模擬了海綿如何在海水中自動吸油,及研究了要用怎樣的器材才能把油擠出來,將一系列的技術彙整成一個影片,上傳至Google Solve for X,完整地展現他們的研究成果。


清大2.png
戴念華教授(右二)、發起人Nguyen Duc Dung(右一)及團隊學生賴怡廷、簡明紳、Shivam Gupta(左起)。    攝影/劉沁璇

提升技術 將效用發揮至最大

阮先生表示,若要將石墨烯海綿的技術發揮得更有效率的話,主要是往加強有機溶劑分離的目標前進。石墨烯本身能油水分離,但是溶於水中的有機溶劑就不一定能像油一樣輕易被吸走,因此接下來要把重點放在有機溶劑與水的化學分離,如此一來除了吸附油污以外,也更能吸收其他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化學藥劑。

團隊中還有一位印度籍的研究生Shivam Gupta,他的碩士論文在研究其他「吸油不吸水」的材料,希望能發明類似於石墨烯海綿的工具,在這環保及石油產業中找出其他解決辦法。賴怡廷及簡明紳的專題論文同樣繼續研究石墨烯技術,跟著實驗室裡的同伴一起合作,將石墨烯海綿的作用提升至更上一層樓。


清大3.png
石墨烯海綿。    攝影/劉沁璇

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戴念華說,石墨烯海綿希望能運用在石油產業,由於輪船及油井漏油的事件屢見不鮮,若能讓海綿收集這些漏油,除了能保護海域不被污染以外,也能經由分解重複再利用。目前已有幾間石油公司聯繫,像中油就很有興趣,也極為認同對於環境保護的想法,正在評估是否有進一步合作的空間。學生目前的實驗是將原油倒在水缸中,用滾軸裝置擠壓出油,中油則希望能用在更大的場域中操作,若實際放在海洋的漏油中,用一樣的裝置是否也可達到同樣的效果;不過尚缺乏適合的場所進行實驗。倒是有人介紹戴念華跟國外的石油公司聯繫,他們在運輸的過程當中若有漏油問題,就可用石墨烯海綿試試是否像在實驗室中有精準的效果。

由於石墨烯海綿的製作成本不高,以目前實驗室設備放大粗淺計算,一片長寬高分別為三十、十、一公分的海綿,根據油的密度不同,單片可吸收最大到120倍重量的油 ,且成本只要二十幾元,且海綿已申請到美國及臺灣的專利,要進入工業量產很容易,如果接下來順利跟公司合作的話,這種石墨烯海綿將會是高效率、低成本的解決方法,因此除了得到Google Solve for X認同外,團隊在二O一五的東元「Green Tech」國際創意競賽中獲得第一名,獲得獎金四十萬元。



香山阿母 凝聚社區的母親

$
0
0

    

【記者陳宥畬、王芸樣/新竹市報導】每位遊子家中,都有一位和藹、慈祥的母親,在車站目送孩子出去,又在車站盼著孩子回來。新竹市朝山社區的藝術家王淇郎,以此意象替當地香山火車站打造一尊「香山阿母」,意外串聯起整個社區的情感,也帶動香山地區的觀光發展。


朝山社區居民一齊在社區活動中心搓湯圓,身上還穿著印有香山阿母圖樣的圍裙。    攝影/王芸樣
朝山社區得天獨厚 卻無人發覺
朝山社區位於新竹市香山,西邊緊鄰著台灣海峽,有著著名的十七公里海岸線,是許多遊客觀賞日落的首選之地;東側則是土地豐饒的小山丘。除了這個地方包山包海,有著絕佳的地理位置外,令人難忘的還有全台僅存、唯一的檜木造火車站。

儘管有著厲害的夕照、絕佳的風味餐、全台唯一的建築,八年前社區營造在當地還不流行,當年社區的人對於自己所住的地方只有習以為常。直到一名曾為導遊的土風舞老師塗夢龍來到這個社區,社區開始有了轉變。

塗夢龍告訴居民這個車站有多特別,你們應該要好好的寶貝它、你們社區的寶很多,應該要好好挖掘。「當他說出這些話時,我們都在想這是真的嗎?你一個外地人怎麼會比我們本地人了解?」當時與他學習土風舞的羅美鈴說。

朝山社區發展協會成員羅美玲說:「當時覺得我們社區真的有這麼特別嗎?但照著土風舞老師說的,我們開始向政府提案、做報告,這八年來一步一步推動朝山社造,才讓更多人了解、看到我們社區。」

unnamed.jpg
朝山社區藝術家王淇郎與香山阿母合照。    王淇郎提供

替車站慶生 香山阿母的誕生
香山車站儘管是全台唯一的檜木車站,在過去,檜木上被漆上一層白漆,整個車站看起來一片雪白,把檜木的特色也刷掉了。當時的香山車站對於當地人來說,就是一個普通的、小小的車站。

羅美鈴說,剛開始塗夢龍推薦我們去向政府提案拿經費,開始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社區,營造這個土地。「一剛開始我連簡報都不會做,到了審核當天面對著考核員我聲音都在發抖」,羅美鈴想起最一開始的經歷,忍不住笑了。她說最一剛開始的時候很辛苦,甚麼都不懂,但照著老師說的一步一步去做,就發現社區營造的樂趣,便栽進了社區營造的服務中。

香山4.jpg
朝山居民親手整理一草一木及周邊環境,襯托香山阿母公仔。    羅美鈴提供

在車站的八十周年慶生會上,當時車站仍是白漆覆蓋,但為了幫香山車站慶祝八十歲生日,特別請在地的藝術家王淇郎替車站做出「一個藝術品」。這個「藝術品」讓王淇郎思索了一陣,到底甚麼東西是能與車站結合的呢?最後王淇郎做出一尊名為「香山阿母」的塑像,捲捲的頭髮、和藹的笑顏、左手提的菜籃裝著滿滿的山產,右手掛的菜籃則充滿一籮筐的海產,送給車站當生日賀禮。

為什麼車站的生日會送上這尊塑像呢?王淇郎說,她就像這裡的母親,才剛目送著孩子離開,又盼望著孩子快回來。捲捲的頭髮是長一輩阿母的髮型,忙完一天的家務、安頓好一家老小後,短又捲的髮型不需過多梳妝整理,馬上就能到隔壁與鄰居太太話家常、串聯社區大小感情;香山阿母左右手的菜籃各自裝著新鮮的山產、海產,代表著香山地區豐饒的物產,而香山的小孩就是吃著這些得天獨厚的環境下所不虞匱乏的食物長大。

現在,香山火車站已經八十八歲了,「香山阿母」八歲了,二〇一二年車站刨掉白漆,讓全台唯一的傲人的檜木車站重現風華。不過,這八年之中社造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一剛開始社區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香山阿母」,甚至有反彈的聲浪,但還好只是少數。慢慢地,越來越多人看見香山阿母。

香山阿母被印在台灣產銷的酒瓶上,到廈門參展時引起國際媒體關注;新竹百貨公司旁也放上香山阿母放天燈的雕像做裝飾;甚至連新竹市長都曾向王淇郎借香山阿母,把它放到新竹車站去用,讓更多人可以看到這尊可愛的公仔呢!

當然,這八年來朝山社區的社造還包括,曬船橋、里民活動中心......等等。曬船橋是以前當地居民出海捕魚後,在岸邊曬漁船的意象,所打造的出的一座特色橋,從橋上還能看見十七公里海岸線的夕陽呢!另外,里民活動中心更是凝聚社區居民的一大重點地帶,每週假日居民都匯聚在此地辦活動、聊天,串聯起社區民眾感情,此外,當地的媽媽還會在活動中心中煮菜,讓每位媽媽們都能學到老一輩的好手藝、嚐到當地的特色風味菜。

實體建設有了,公仔也有了,而公仔不再只是公仔,而是更上層樓地去發展周邊產品,將其商品化來行銷給更多人,有香山阿母造型的便當盒、印有香山阿母照片及詩句的名片夾等等,都看得出來當地人對於香山阿母這個意象的肯定。


朝山里里長王文福(右一)身著印有香山阿母頭像的圍裙,並戴著招潮蟹的髮箍,代表著香山臨海且海岸生態良好,模樣十分可愛。 攝影/王芸樣
八年淬鍊 香山阿母文創帶動社區

儘管推動社造的這八年過程很辛苦,朝山里里長王文福說,在一剛開始無法馬上獲得居民的協助和認同,但幸好最終仍把阿母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到此一遊的人心中,阿母也成功凝聚朝山社區居民的革命情感。

儘管一開始的路程並不輕鬆,社區慢慢地漸入佳境後,當居民開始對香山阿母有了一點信心、及對自己有一點信心後,越來越多人投入朝山社造,推廣在他們社區誕生的阿母。阿母的出現後開始凝聚了當地人的情感,在社造的過程中能與好鄰居話家常、辦活動時相約一起......,加入了志工的大家庭後,也會因為成就感及與同伴的革命情感捨不得離開,讓社造家族越來越大,這也是香山阿母帶給大家的一大寶藏。


IMG_3788.jpg
矗立路旁的香山阿母像,就像歡迎開向朝山社區的車輛的來到。    攝影∕王芸樣


延伸閱讀

營造咱ㄟ社區 舊街重拾玫瑰記憶

七星基金會推廣九寮溪生態旅遊

苗栗囝仔 打造百年聚落新風貌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兼具美感與實用 College Bike 騎向新生活

$
0
0

    

【記者陳韻如、何榮泰/台北市報導】漫步在椰林大道上,一陣風呼嘯而過。定睛一看,映入眼簾的不是一般隨處可見的普通腳踏車,而是專為學生族群量身打造,以都市通勤為主的腳踏車。這是由兩個年輕人戴維良、紀翔共同創立的College Bike。戴維良表示,College Bike代表的是自己的搭配及品味,就像身上的衣服、鞋子、帽子,一個單品的感覺。




7.jpg
創辦人戴維良(右)、市場營銷部侯柏州(左),一同享受騎單車的樂趣。   攝影/何榮泰

創業來自於觀察 為理念而創業

College Bike創辦人戴維良發現台大附近的腳踏車行,賣的都是設計普通的腳踏車,但他喜歡的是,外型配色不僅具備時尚流行感,使用也相當輕巧的車種。而經設計過的腳踏車,大多屬於中高階車款。他認為現今台灣傳統腳踏車產業比較注重性能,而非美感,他說:「看到不滿意的事情或事物,不是隱忍,而是接手改變。」

腳踏車是現代人的交通工具之一,戴維良說,他想要的不只是具備美感,同時也要價格合理,而非比賽或專業用途的中高階車種。一般商家賣的腳踏車雖然便宜,但傳統老舊。台大國際企業學系大四生戴維良和他國中同班同學——台大經濟系大四生紀翔,在大二暑假那年,兩人有共識將改善此現象的理念付諸實行,所以選擇了創業。他們將自創的腳踏車定位在「都市通勤車」,並由此為初衷設計出更多有質感、價格兼顧的自行車,於是取名「College Bike」。

College Bike雖比坊間的普通腳踏車貴一千到兩千元左右,但他們在配置、規格及外型上經過搭配,不只好看而且更加耐用,是入門款中高階的腳踏車。他們價位跟知名單車品牌同等級的腳踏車比,不但較便宜,而且也符合學生需求。侯柏州說,學生騎的腳踏車通常都長時間放在室外,若是一般市售的腳踏車,騎久很快會生繡。因此他們在選材時,會特別找防水材質的把手和椅套。
2.jpg
由戴維良、紀翔共同創立的「College Bike」。    攝影/何榮泰

因單車業缺乏美感 誘發改變

戴維良說:「路邊的腳踏車沒有美感又不能彰顯個人風格。」在過去傳統車行,一台兩千出頭的腳踏車不好看還是有人願意買。在這逐漸講究美感的時代,大家開始重視有獨特風格的事物,卻少有人注意到腳踏車外觀。於是,兩人開始研究腳踏車外型及配色,希望藉College Bike喚起大眾對腳踏車美感及品質的重視。

College Bike設計腳踏車走大眾化路線。戴維良說,他們把年輕人分類,設想學生族群可能喜歡的風格,並實際買材料配色組裝。他們曾經主打文青、運動、穩健、甜美等風格的腳踏車。「消費者可依據他們需求,購買符合他們風格的腳踏車。」

在產品設計上,他們採雙向溝通的方式,一開始會詢問消費者看法,利用網路或面對面調查使用經驗;團隊開會討論後,搭配出最適合年輕族群配色的腳踏車;消費者意見他們會參考,但最後決定權還是在團隊身上。市場營銷部侯柏州說,畢竟我們也是這個年齡層的學生,況且現有單車配置規格已成熟,不須在零件上研發,只需知道如何從現有資源,組裝設計出一台好看與價格兼顧的腳踏車。

College Bike團隊平時會從網路蒐集資料或觀察周遭朋友。侯柏州說,以手機套為例,他會觀察學生族群大多喜歡使用甚麼顏色、款式,以及整體設計感。他說:「不管是甚麼樣的物品,都可以投射到腳踏車的設計上。」目前College Bike團隊沒有為消費者客製化腳踏車的考量。但戴為良表示,未來在營運許可狀況下,不排除納入客製化的服務。
3.jpg
外型酷炫,配色亮麗的腳踏車,深受學生喜愛。    由College Bike團隊提供

歷經艱難與挑戰 撐過海闊天空

College Bike創立於二〇一四年,由戴維良和紀翔共同創立,主要銷售對象為學生族群及上班族,年齡分布大致在二十歲到三十五歲之間。戴維良說,剛開始在管理上遇到許多困難,除了要蒐集相關資訊,籌募資金及規劃時程外,原本成員也因個人因素退出,他說:「團隊需透過長時間不斷磨合,才能漸漸凝聚向心力。」現今除兩位創辦人外,再加上市場營銷部侯柏州、數位行銷部陳柏鈞、 商務拓展部劉宇芳等五人負責營運。

「學習的原動力,是支持他們走下去的動力。」戴維良表示,學校學的是一套,面對社會又是另一套。從聯絡工廠、經營粉專到行銷包裝都是他們一手包辦,為打響知名度,他曾連續兩週於校內擺攤,向路人說明理念,因為當時身為大三學生,不僅要創業還要兼顧課業,蠟燭兩頭燒十分疲憊。他回憶創業初期,和紀翔一起辛苦存錢,再和親朋好友借錢才籌得創業基金,也才有現在的「College Bike」。

戴維良說:「當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時,就不會只要六十分,而是一百二十分甚至更高。」戴維良回憶創業初期,常常做甚麼事情都到處碰壁,像是剛開始想找與他們有相同理念的商家幫忙做行銷,但常常因為自己的學生身分,而被質疑是否只是一時興起。但他們沒有就此放棄,反而決定自己找廠商,自己動手組裝腳踏車。當時他們以台中彰化為據點,花了整個暑假找廠商,一一詢問材料的價錢,並利用購買的材料,裝配設計出腳踏車。

4.jpg
為年輕族群設計的腳踏車,兼具環保與美感。    由College Bike團隊提供

跳脫機車便利 開啟慢活人生

「我們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騎腳踏車體驗慢活人生,台灣城市也不算大,騎腳踏車可以到的地方其實滿多的,而且到很多地方也比想像中快速,加上騎腳踏車時不能划手機,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可以思考,享受當下的生活。」市場營銷部侯柏州說。

台灣一直跳脫不了騎機車的迷思,其他已開發國家像歐洲或日本,並不常見機車,反而都騎腳踏車代步;反觀發展中國家像泰國或越南則騎機車居多。戴維良將此現象歸納為,機車是發展中國家的象徵,他認為目前台灣正處於過渡期,消費者心態不容易改變,不願意接受短暫的不便,跳脫機車的便利將腳踏車生活化。

侯柏州說,開發中國家的交通方式,一開始先騎腳踏車,等比較有錢後再騎機車,機車在當地是屬高位的象徵。但我們希望的不是單純機車和腳踏車間上下垂直關係,而是把腳踏車提升到一個不同的價值選擇,讓腳踏車成為生活上一項更高的選擇。


延伸閱讀

單車合做社 深入偏鄉陪伴孩童

「蛙」開創意  騎出台灣之美

腳踏雙輪 從林口騎向新「視」界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鮮乳直送平台 改變產業的力量

$
0
0

    

【記者李奕蒨、翁子涵/新北市報導】近年來全台爆發食安風暴,讓消費者人心惶惶,究竟什麼食品能安心下肚?長期接觸酪農產業的大動物獸醫師龔建嘉,看見產業中存在已久的問題,為了解決上下游的困境,他決定創辦小農鮮乳直送平台,用醫療專業協助酪農養殖牛隻、檢驗產品,提供嚴格把關的健康鮮乳給消費者。



例行獸醫工作 01.jpg
獸醫的例行工作,圖中為獸醫龔建嘉。   鮮乳坊提供

不走平常路 創造自我價值

綽號「阿嘉」的獸醫龔建嘉,在中興大學就讀獸醫系期間,有別於一般同學想要成為貓狗等「伴侶型動物」的獸醫,決定成為了一名大動物獸醫。研究所時期跟隨老師在全台農場出診,因此更深入了解酪農產業的前端作業。發現乳製品的不公平交易讓阿嘉思考,自己如何能夠從獸醫角度幫助酪農?

阿嘉說,酪農產業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大部分為在地發展,台灣的天氣太炎熱,對於牛隻來說是比較辛苦的環境。大型廠商以契約方式收購生乳,卻不保證收購數量,當產品供過於求時,便無處銷售。開放進出口後,國外便宜的乳製品進入台灣。要讓消費者知道其中的差異,為什麼要選擇這瓶牛乳,知道銷售數量的多寡後,酪農產業才能夠調整自己的經營模式。

阿嘉決定扮演起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協助酪農健康管理牛隻,訂出檢驗標準,提供純淨鮮乳產品給消費者,成立小農鮮乳直送平台「鮮乳坊」的理念就此誕生。

二〇一五年一月,阿嘉在募資平台上發起「白色的力量:自己的牛奶自己救」計畫。募資成功後,當年四月成立了「鮮乳坊」。 鮮乳坊成立的核心理念有三個:產品的純淨唯美、酪農的公平交易、以及大型動物醫師培育的產業永續發展。阿嘉協助小農能夠成立自有品牌,提供除了連鎖通路鮮乳的其他選擇。
IMG_2581.jpg
產自彰化福寶村豐樂牧場的成分無調整鮮乳。   攝影/翁子涵

食品安全 從自己做起

有別於直接收購生奶的一般大型廠商,鮮乳坊在乎牧場中牛隻的健康度。鮮乳坊與使用電子管理系統的農場合作,在牛隻身上配戴體感偵測裝置,監控各項數值。並且用獸醫的角度,搭配使用超音波系統監控牛隻健康狀態,讓獸醫能夠即時掌控牧場的管理與乳牛的健康。當提高乳牛的健康,降低乳牛淘汰率,提高牛隻的免疫力,可以讓飼養頭數更少。乳牛更健康,碳排放也更能夠下降。

在牧場前端就先建立乳牛的健康評選制度、醫療的SOP、正確用藥觀念以及牧場環境評比,這些都能夠判斷牧場在飼養上是否達到安全生產標準。阿嘉表示,「牛隻如果吃得好、生長環境好,牛奶中的乳蛋白、乳脂肪等等的的數值會提高。」

在前端健康管理後,確定每一瓶牛奶都是來自單一牧場乳源,不混合其他牧場的牛奶,即可瓶裝。每一瓶都可以追溯來源,保證天然、成分無調整,讓消費者喝得安心。今年會再增加兩個合作牧場。

為了讓消費者收到最高品質的新鮮鮮乳,鮮乳坊特別與工研院合作,用精心研發的「蓄冷片」,讓鮮乳維持在攝氏四度的新鮮口感中。鮮乳坊營運長郭佑表示,蓄冷片的體積小、方便裝箱,是鮮乳坊運送的核心技術。消費者可於官方網站上訂購產品,再配送到指定地點,或者是去有與鮮乳坊合作的店家購買零售瓶裝,目前與鮮乳坊合作的店家已達上百家。

阿嘉說,「我們不是要取代大型的乳品公司,而是要提供消費者與酪農另一個選擇,靠消費者的集體力量,制衡被壟斷的鮮奶市場,也讓民眾能喝到獨立製造,只有滅菌,沒有任何添加物的健康牛乳。」

IMG_9093.jpg
鮮乳坊團隊創辦人龔建嘉。   攝影/翁子涵 

垂直整合 踏實做好每個細節

上游方面,鮮乳坊成立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能夠培育大動物獸醫師,建立完整大動物醫療團隊。期望以盈餘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成立大動物獸醫人才培育基金,致力於讓台灣乳業的品質得到更優良的照護與把關。讓台灣擁有更多的大型動物醫師,使畜牧的環境更健康、完善。

下游方面,除了運用科技為農產品把關,鮮乳坊也會在網站上分享有關於乳牛、牛奶的基本知識,讓消費者能夠知道自己選擇的究竟是什麼。還有分享食譜,教導民眾如何製作各式乳製品料理。鮮乳坊也在陸續開發不同的商品,有推出過牛奶巧克力、鮮乳肥皂、草莓牛奶冰淇淋等等。

阿嘉說,現在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戰,沒有想過會自己創業,一方面要顧及生產者,每周去位在中南部的農場巡視,一方面要顧及消費者的各種物流、產品和回饋問題。「希望台灣的酪農產業可以有更好的環境。」專心做好每一個環節,是龔建嘉將夢想付諸實行的方法,照顧上游酪農、下游消費者,擔任整合的角色,培植健康的產業環境,是鮮乳坊的堅持。


延伸閱讀

公平貿易 咖啡可以不一樣

賴嬌燕姊弟 自立出書分享農法

農夫馬丁 化荒蕪為綠蔭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小島 ・ 大歌》 連結台灣與世界

$
0
0

    

【記者王曉敏、胡櫻馨/新北市台北市報導】BaoBao陳玟臻是入圍澳洲「世界最棒工作」的內陸探險家,Tim Cole則是世界音樂(World Music)製作人及導演。兩人提出以台灣為起點,用音樂串聯起南島語族的構想,並攜手執行這個偉大的計畫,他們辭去工作走遍整個太平洋、印度洋,將遷徙足跡與其歷史記憶譜寫成最不平凡的音樂專輯。





12788865_966188816769521_240834417_o.jpg
BaoBao在澳洲為原住民錄音。   小島大歌團隊 提供

透過遷徙足跡 讓世界看見台灣

二〇一四年底,BaoBao在澳洲世界音樂博覽會上,看到一組表演團隊熱情演出,台下觀眾反應也十分熱絡,好奇是哪個地區的表演團隊,看了節目單上寫著「Reunion Island」,拿起iPad查詢出那是在印度洋上一個非常小的島。在那個當下,她突然想到,若台上表演的是台灣人,會不會也有人跟她做出一樣的動作,去了解台灣的地理位置、文化及歷史,回去向親友宣傳曾經聽過一組表演,他們來自台灣。

在一次為電影製作與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的長老聊天時,對方聽到BaoBao從來自臺灣,便說道:「我知道臺灣,聽說我們祖先是從那來的。」這句話啟發BaoBao著手蒐集有關於南島語系大遷徙的資料,了解南島語系的起源。分布於太平洋及印度洋,南島語族的範圍北起臺灣,南抵紐西蘭,西至馬達加斯加,東至智利復活節島。現今普遍的說法是印尼、菲律賓等地的原住民皆是從台灣出發,乘風破浪到各個小島定居,慢慢形成相似卻各自獨立的南島文化。

12790069_966188616769541_537686807_o.jpg
Tim為澳洲原住民於West Island錄群眾音樂。   大歌團隊  提供

從小島出發 將大歌傳唱
過去三年BaoBao曾與Tim一同參與許多世界音樂的專輯製作及影像製作,Tim透過BaoBao了解到關於南島語系與台灣的故事,覺得十分有價值,同時兩人也希望自己多年來累積的能力與在音樂上的人脈能真正被發揮,,於是決定籌備《小島・大歌》。以台灣原住民的歌聲作為主體,將之帶至峇里島、馬達加斯加、巴布亞新幾內亞、關島、夏威夷等南島語系地區,融合讓當地音樂家親自構思重新編曲,在原有歌聲旋律上,加入各別從南島文化發展出的音樂元素,如器樂或和聲。透過各地音樂家的雙手,共同完成曲子,預計做出一張十二至十四首歌的專輯,每首皆富有小島風情。

計畫確定之後,兩人開始為了補助奔波台灣及澳洲,也同時進行群眾募資,「Flying V」平台提供了許多幫助,五天內即達成 二十%,但隨即進入停滯期,倒數十天時仍有四十%的差距。因此BaoBao發揮組織能力,改變原先僅於發表文章下方提及群眾募資的方式,將「錢的事情」轉向與「人的連結」,在粉絲專頁上提出「大天使計劃」,徵求一百五十位大天使捐助,最終成功達標。與此同時,Tim也順利得到兩筆澳洲單位的補助,《小島・大歌》正式上線。

12782063_966184366769966_1686542377_n.jpg
Tim與BaoBao專心設置麥克風。   攝影/王曉敏

不只展現給世界 更要唱回臺灣

自今年一月開始與各地音樂家聯繫,展開為期八個月途經十個國家的錄製行程,截至今年二月,已錄好台灣原民歌聲,目前正在峇里島烏布。同時他們也參與各地音樂藝術節,如五、六月在關島的太平洋藝術節。Tim也收到一位在澳洲熟識的總監向他提議,明年初是否能將這些音樂以現場演出方式呈現,在亞洲太平洋三年展上辦一場演唱會;台灣也有機會於台東兩年一次的南島文化音樂節上,請音樂家合作同台演出。

十月底將回到台灣為專輯收尾,製作完成後,計劃於年底在關渡美術館設展,展覽預定是互動式展館,將影像與音樂結合,讓參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在專輯之後,BaoBao與Tim也希望《小島・大歌》能再去申請經費,為南島語族拍攝紀錄片,於歐洲電影院播映。


延伸閱讀

onini唱出西拉雅古老的傳說

約翰淑敏-海邊的孩子繼續唱

太平洋的風 原運歌手胡德夫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剩食變盛食 點亮台北街頭

$
0
0

    

【記者葉舜欣、張絲雨/台北市報導】面對流浪的街友,你能夠給予什麼幫助?是捐款、捐物資還是發便當?在台北,有一群人和別人不一樣,他們募集人們用不完的食材,將「剩食」烹煮成盛食,分享給街友,並坐下來與他們共進晚餐。他們希望可以透過一晚熱呼呼的食物,拉近街友與社會大眾之間的距離。



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朱冠蓁(左二)帶領志工到台北車站與街友分享食物。   攝影/葉舜欣

人生百味 從街頭開始

人生百味由朱冠蓁、巫彥德、張書懷共同創立。他們原本相識於公平貿易協會,在二〇一四年太陽花學運時,一同走上了街頭。巫彥德表示,學運期間經常會有一些因為吃不完導致過期丟掉的食物,但是當街友上前詢問是否可以領取那些物資時,卻被拒絕。後來,經過與物資站的協調,他們將學運中一箱沒有人要的包子,前往龍山寺分給街友。

這個舉動成為了一個契機,巫彥德表示,其實許多人家裡都會有多餘的、煮不完的食材,而剛好有一群人需要這些食物。因此,人生百味發起了「石頭湯計畫」,透過網路募集人們家中用不完的食材,在每月的最後一個週末進行烹煮,然後帶領志工到台北車站與街友共進晚餐,除了可以解決食物浪費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希望可以透過和街友聊天,改變大家對街友的成見。

「最重要的是同理心的建立,再來是食物的處理,最其次才是將食物拿給需要的人。」巫彥德表示,街友一直在那裡生活,一定會有自己獲取資源的方式,也許每個月一次的食物分享可以讓街友享用比較豐盛的一餐,但其實對他們來說,並不會帶來很大的幫助,所以最重要的是改變人們對於街友的歧視。
活動開始前,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左一)與志工討論他們對於街友的看法。   攝影/葉舜欣

號召網友溫暖街友的胃
巫彥德說,一開始,他們是透過網站募集食材與志工。後來,他們也開始拜訪店家與市場,向他們募集賣不完的食材,例如蔬菜、肉類和主食。朱冠蓁說:「有些人一想到剩食,就會想到藍色臭臭的桶子。可是我們找到的剩食,長相漂亮,可是也許有一角碰傷了,或是不太紅的蘋果,所以大家在挑選的時候才被淘汰。」

巫彥德回憶,當初他們團隊中也沒有擅長烹飪的隊員。第一次進行計劃時,恰好來了兩位會下廚的志工,在他們的主導下,成功將食材料理好,與街友分享。隨後也開始有了固定會下廚的志工,帶著大家互相討論與學習,將募集來的食材變成健康又美味的食物。計畫進行至今,他們完成了二十二次的食物分享,也製作了超過一千三百份的料理。
志工們正在料理募集來的食材。   攝影/葉舜欣

每一次的食物分享都會募集十五位左右的志工。巫彥德表示,他們會在網路上開放報名,然後依據參加原因等進行篩選。他們希望每一次參加的志工都是不一樣的人,那麼就可以將計畫的理念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用一碗石頭湯 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朱冠蓁表示,「石頭湯計畫」取名自法國童話,三名士兵以石頭作為湯底,然後號召村民放入更多食材,共同熬煮出一道美味的濃湯。而人生百味的這個計畫就是希望由各方面募集他人用不到的食材,烹煮出豐盛的食物,與街友分享。

「當我們有一個可以分享的東西時,其實是比較容易讓彼此之間的隔閡稍微降低一點。就像是有一個不熟的同學請你吃東西時,會讓人產生一個他對我還不錯的感覺。」朱冠蓁表示,人與人之間一起進餐,通常都是朋友或家人之間非常親密的互動,人生百味希望將這樣的聚會改到街頭上。

有一位街友,志工們都稱呼他「阿西哥」,自二〇一二年就開始在台北車站流浪。經過兩三次的食物分享,阿西哥已經能夠放開和志工們聊天,不再拘謹。看見前來分享食物的志工,他還會將自己的小凳子拿出來讓志工們坐著,然後大家一起閒話家常。

志工Selina表示,雖然自己也曾參加過不少的志工活動,例如拜訪老人院等,不過與街友相關的活動是第一次參加。她說:「這個活動很不一樣,我能夠真正接觸到街友,與他們聊天。我發現街友們和一般人想像的是有差別的,他們有些也是受過教育的。」她認為這個活動有效地改變了大家對於街友的看法,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延伸閱讀:

人生百味 賣出生命第一百零一味

創世服務街友 開辦洗澡、炊事車

愛心農場 提供街友工作機會

陳鼎勳 把街友當朋友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三代相傳老茶園 種出有機好味道

$
0
0

    

【記者吳芷萱、張惠華/南投縣報導】南投縣鹿谷鄉是有名的「茶之鄉」,在蜿蜒的小路旁,處處都可見到大大小小的茶園,開車往更深山處走,穿過茂密的竹林,便可看到龍源茶品相傳三代的茶園,山頂矗立著一棵百年大榕樹,旁邊種植著金萱及烏龍等有機茶葉,被團團霧氣圍繞的茶園,就是龍源四十年來不變的好味道。



放棄穩定公職 回家鄉接手老茶園

原本為公務人員的陳鈺頷,將工作辭職後變回來接手父親的茶園,問他為何放棄穩定的工作,他說:「公職的工作穩定但薪水不算太多,而且從小看父親種茶,一方面是興趣,一方面也負擔了使命感」,不想讓從爺爺那代就傳承下來的茶園後繼無人,便選擇回家鄉種茶。

從十幾年前父親陳清澤那代開始,便從慣行農法改種無毒茶葉,陳鈺頷說:「那時候種無毒茶葉的很少,因為改種無毒之後產量會銳減,當你平時維持一個產量,突然之間產量減少,一般的農民不會接受」,在當時,龍源茶品開始賣起有機的肥料與農業用藥,推廣種植無毒茶葉,但因當時的農民普遍不接受,陳清澤想說自己先做無毒茶葉,做示範給農民看轉種無毒茶葉的成效,雖然一開始轉種無毒產量會減少,但長久來說卻可以讓土地永續發展下去,也就慢慢地有越來越多農民開始轉種無毒茶葉。

2.jpg
陳清澤正準備坐上單軌列車去巡視茶園。    攝影/吳芷萱

「種無毒是一種堅持,堅持一種理想」,陳鈺頷說,剛轉做無毒茶的時候,別人會覺得沒必要做到這一步,但無毒茶葉慢慢發展之後,就像人一直吃藥身體抵抗力會變差,經過一個週期後,慢慢地將身體的抵抗力調回來,一開始產量可能銳減三到五年,等到植物本身健全、生態平衡之後,就會漸漸強壯起來,產量就會回來,甚至比之前的更多。

陳清澤說,有些農民,農藥噴很多,菜種的很漂亮,然後賣給消費者吃,自己卻不敢吃,這樣就不行了,對消費者或是對我們來說,消費者吃得安心才會跟我們購買,我們也才能生存,像我們的茶都一定會自己先試過才會賣給消費者一樣。

結合網購拍賣 逐漸站穩腳步
為了能讓民眾更認識龍源的有機茶葉,陳鈺頷起初到拍賣及團購網,去行銷推廣自家的茶葉,陳鈺頷說,一開始因為不太清楚要如何行銷以及沒什麼知名度,消費者普遍詢問度不高,但他沒有因此氣餒,一步一步慢慢做,到了第三年開始漸有起色,之後幾年銷量也逐漸提升。

現在的龍源茶品與十家左右的購物網合作,包含momo、森森等大型購物網站,陳鈺頷一開始並沒有想到會跟這麼多購物網合作,他抱持著「賣有就有,沒有就算了」的想法,想不到卻無心插柳,因為產品本身品質優良,在網路上經營久了,就有越來越多人跟他購買茶葉,也越來越有信心,便創立品牌及商標,將茶葉依政府規範送去檢驗,在網路上的銷量提升之後,跟他洽談合作的購物網站也一間接著一間,拓展到一定的規模後,他們也開始淘汰不好的網站,選擇較優質的合作,網路事業逐漸地步上軌道。

陳鈺頷說,現在的消費型態與以前不同,會來實體店的都是一次購買大量的茶葉,一方面是來店面可以看到實體,一方面是「見面三分情」,在店裡可以聽我們介紹,比較信任,所以買的量也會比較多;網路就偏向少量購買,但只要消費者第一次買完覺得我們產品不錯,再回流購買時量也會增加。

進口茶葉衝擊 台灣茶的優勢何在
近年來中國大陸產製的茶葉外銷到台灣,衝擊到台灣本土的茶產業,陳鈺頷說:「雖然或多或少會衝擊到,但台灣茶的優勢並不會消失」,屬於海島型氣候的台灣,島內的水氣充足,而大陸土地面積廣,雖然有高山可以種植茶葉,水氣進不到內陸,受到水份多寡的影響,種出來的茶葉就會不同,他說,觀察全球種植烏龍茶的地區,都是位在緯度差不多的地方,那個區域種出來的茶是最好喝的。

3.jpg
種滿有機茶樹的山坡,是龍源好茶的品質保證。    攝影/吳芷萱

4.jpg
位於竹林旁的茶園,不時也有冬筍可以採收。   攝影/吳芷萱
政府對於台灣有機茶葉的篩檢非常嚴格,從源頭的藥物噴灑,是否有使用到農藥,到土壤及水質的檢驗,只要一項沒通過,整批茶葉就會送去銷毀。陳鈺頷說,近年來爆發的茶葉風波,大多是進口茶葉魚目混珠到台灣茶葉中,對於進口茶檢驗,政府並不是向台灣茶一樣逐批檢驗,而是抽驗看茶葉是否農藥超標,這樣的做法對台灣農民非常不公平。

陳鈺頷說,目前政府的作為對台灣茶農並沒有太大的實質幫助,希望政府能對進口茶的把關以及是否為原產地茶的把關要更加嚴格,但他也強調,與其被動地寄望政府會改善,不如先將自己的茶做好,不跟那些不肖商人同流合汙,讓民眾都能品嘗到優質的台灣好茶。


延伸閱讀

輝要無毒菜園 彈藥庫變農園

台灣藍鵲茶 點燃坪林新生命

堅持有機農 保有城市中一片綠地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耕莘牧靈關懷病患 輔導健全心靈

$
0
0

    

【記者劉兆為、吳盈萱/新北市報導】當醫院把病患的身體治療好責任就結束了嗎?病患和其家屬在病痛的期間所受到的心理創傷難道不算是另一種形式的病痛呢?耕莘醫院牧靈部不單只關懷病患在身體疾病上的照顧,更關心並撫平病患和其家屬心靈的傷痛,透過聆聽、同理與陪伴並給予溝通、協調周邊的資源,讓他們能夠獲得身、心、靈的全人發展。




牧靈部在兒童病房舉辦婦幼節活動。牧靈部提供

牧靈部的關懷 與病患和家屬相隨

一九九O年耕莘醫院前院長陸幼琴設立牧靈單位,設立專人、專職、專業全人的靈性關懷服務。來自波蘭的牧靈部組長石台華表示,耕莘醫院牧靈部著重照護臨床病患,尊重被關懷者心意,了解、包容並給予最大的支持,例如:牧靈部將善心人的捐贈和愛心義賣的所得用來設置「牧靈基金」以幫助有經濟狀況的病患家庭。

不單單照護病患,牧靈部也發揚全人、全家、全隊、全程的「四全理念」,只要是身在醫院中的人都是關懷對象,例如:在院中定期舉辦「陽光時刻」,關懷師聆聽醫護人員和志工在醫病關係中不管是病患和家屬的焦慮所產生的壓力還是遇到的問題,讓醫護人員有釋放內心壓力的管道,也透過分享故事給予正向力量,途中也會將其記錄和分析,改善醫院文化。

牧靈部 讓醫院和社會更溫暖

石台華說,原先工作是護理師,所以剛擔任關懷師時覺得最困難的是,只能和醫護人員進行討論病患身心靈的醫療狀況,不能像護理師立即開藥物減輕病人身體上的痛苦,只能陪伴在旁;而病人往往只需要陪伴,剛到台灣服務時,大部分的中文都聽不懂,病患卻在她的陪伴下獲得抒發。

除了關懷病患以外,牧靈部也會到附近社區散播他們的關懷,像是安老院的老人,另外也負責院史的保存。還有,牧靈部也負責醫院內大大小小的活動,每年都要提出計畫,關懷師古樂樂‧杜里夫灣表示:「這個社會上很多人給資源、金錢以及關懷,但是很少人關注病人的靈性,所以心理師輔導心靈;社工師給予資源;而我們牧靈部的關懷師則給予安慰。」

耕莘醫院牧靈部關懷病患的身、心、靈的全人發展。   牧靈部提供

透過志工訓練 培養同理心

關懷師邱雅珍表示,牧靈志工有一系列訓練課程會讓受訓志工瞭解志工服務的內容和規範,並在課程中了解自我,進而在牧靈關係中能更有效地發揮自己和本身的經驗,最重要的是,透過同理心的訓練了解病患和家屬在言行中的「弦外之音」,並進行實際探訪進行個案紀錄,結業後才能成為牧靈志工。

石台華認為,在做這份工作讓她學會珍惜生命的每一刻,看見病患家屬往往自責為何不多多陪伴病患,讓她從原本一個月打一次電話給遠在波蘭的母親變成一個禮拜兩次。

石台華也表示,在安寧病房中的病人在病痛中掙扎,家屬也因病人的痛苦而掙扎,而牧靈服務通過關懷與開解,帶給病患和家屬能夠重修舊好和相互寬恕的機會,也給予寧中病人和家屬有準備的機會面對注定分離的未來。

古樂樂‧杜里夫灣表示「在做牧靈服務的過程中,用自己的生命經驗碰撞別人的生命經驗。」在人與病患、家屬的碰撞下,他們的人生經歷會讓讓人省思自己,治療別人的同時,也在治療自己,這是在牧靈服務中獲得的啟發。

牧靈部關懷師古樂樂‧杜里夫灣。   拍攝/吳盈萱






閱樂書店 思想文化的轉譯者

$
0
0

    

【記者周庭瑄、郭富珊/台北市報導】樹蔭蓊鬱,隱身在松山文創園區內的閱樂書店昔日曾是日治時期的育嬰室。木作的建築,漆成蕩漾的湖水綠,夢田文創以跨領域的方式經營,將閱樂書店複合咖啡廳,賣書也賣咖啡,每月固定舉辦各式活動和講座。從育兒到孕育思想,閱樂書店以溫柔的文化革命推廣閱讀,成為發展台灣文創產業的藝文空間。



閱樂書店主題書架前閱讀人潮踴躍。    攝影/郭富珊

文創耕耘 孕育台灣最美風景

閱樂書店的經營者夢田文創自二〇一一年開始以「原創故事」為核心,使用跨平台的方式推廣台灣文創。隔年因「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夢田文創開始尋找台灣溫暖的人文元素。尋訪過程發現獨立書店在商業洪流下,卻仍能堅持自我生命價值,因此向政府承租閱樂書店現址後便展開一項九年計畫,計畫在此拍攝戲劇、紀錄片、開設書店、小旅行、文創商品、線上影音等,以跨界方式耕耘台灣文創,閱樂書店因而誕生。

夢田文創以松山文創園區中在日治時期原為育嬰室的木造建築作為計畫地點,先利用拍攝戲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宣傳,後將拍攝場景保留改建成閱樂書店。改建過程因古蹟的保存與維護而增添不少困難度,不但不能使用釘子、硬體設備只能立地,經更換後的霧面窗戶及馬桶 也必須完善保存。

閱樂書店原為日治時期的育嬰室,每片木頭、屋瓦都具歷史意義。    攝影/郭富珊

「位置的選擇除了因為剛好位於台北市中心,主要還是因為其歷史背景意義。」店長蔡瑞珊說,育嬰代表著新生,也能代表書店是一個誕生創意的地方。二〇一六年閱樂書店聘請曾在香港《號外》擔任總編輯的張鐵志擔任書店總顧問後,張鐵志更將閱樂書店解釋為「The Birthplace of Ideas」,期待讀者能在此誕生創意、想法,希望閱樂書店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創作人才。

跨界合作 傳播文化思想的平台

閱樂書店內的書籍現約有兩千本,每一本都經張鐵志親自挑選。他排除暢銷書,選書以人文與藝文為主,集中文學、思想與生活風格,另外也有許多具有獨立性格的出版品與雜誌。「除了希望深化大家對社會多元的思考、更重視文化。」張鐵志說:「也希望書店可以成為一個媒體或平台,透過書與人的接觸,由書誘發人的思考。」

閱樂書店內書籍現約兩千本,多與藝文和文學思想相關。    攝影/郭富珊

書籍之外,閱樂書店亦重視「跨界合作」,跨文學、跨藝文。張鐵志也擔任策展人,以自身在音樂、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參與,規劃講座、音樂和獨立電影為主題的策展。「跨界合作都還在規劃中。」張鐵志說:「我們希望將來這裡有各種不同的文化活動可以發生。」目前他已找了四位策展人共同規劃,分別是「文學與音樂」的知名樂評人葉雲平;「旅行與讀書」的風尚旅行社創辦人游智維;「日治時代的台灣大眾文化」的學者嚴婉玲;「設計與閱讀」的藝術家方序中。特別的是,閱樂書店還利用了挑高的空間設置「實境攝影棚」功能,將活動透過影音線上擴散,如同實境節目般現場轉播,弭平城鄉差距。

閱樂書店每月固定舉辦各式文化講座活動。(圖為講座《讓小說家討厭的那種人》現場。    閱樂書店提供

跳脫商業 開啟溫柔的文化革命

假日的閱樂書店人聲鼎沸、顧客往來絡繹不絕,有的靜心閱讀、有的高談闊論;有的埋頭寫作、有的信步參觀。不過,閱樂書店因結合咖啡廳,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時常遠比讀者多,有時甚至會被誤認為以下午茶為主、書店為輔。即便如此,張鐵志仍認為,來者不論是文青或是觀光客都無所謂,若遊客對這裡的書或是獨立雜誌有所感受因此購買也很好。他說,書店就是一個媒體,接受不同顧客,隨之介紹給更多群眾。「你去一家好的咖啡廳也很難看到裡面有很多好的書,我想幾乎沒有任何咖啡廳是有很多書的。所以就算要把它當作咖啡店,這也是個充滿好書的咖啡店,是一間真的可以刺激你想法的咖啡店。」張鐵志說。

書店位置包夾於兩家誠品間,說到生意是否受到影響,張鐵志也回應:「做好自己的事情比較重要。」他說,不管閱樂是咖啡店是書店或是藝文空間,重要的是我們鼓勵並支持不同文化藝術在這裡發生的核心精神。蔡瑞珊也說:「書店其實就是一個人與人、人與書交會的場域,在交會的過程中,會激盪出更多的Idea跟想法,就是一個創造很多可能跟驚喜未來的空間。」她認為,閱樂的靈魂來自於我們所注入的活力,如果在這裡自然而然有想法產生、有作品誕生,那就是它的意義所在。

結合咖啡廳,閱樂書店鼓勵讀者在此開會、思考。    攝影/郭富珊

「書店是媒體,也是文化轉譯者」閱樂書店從選書、活動都倚著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的期待。這裡不侷限人們應該在此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而是扮演著提供舒適的空間的角色,進而以書籍、講座鼓勵人們在此寫作、思考、討論,並期待人與書、人與人的相遇能使彼此激盪,得到刺激、靈感與創意,也期待這裡不只是一間書店、一間咖啡店、一個藝文空間,而是一個能夠孕育思想與創作的場所、一個台北文化的小小基地。以此為出發推廣閱讀,閱樂書店溫柔的文化革命正悄然萌芽。


延伸閱讀

東海書苑 長久性的社會運動

「書店」發掘二手書價值的藝文空間

走進能住宿又能享用咖啡的書店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3D行動電影車 讓弱勢孩童看見台灣之美

$
0
0

    

【記者陳巧翎、林育璞/台北市報導】戴上特製的3D電影眼鏡,一隻隻小手不斷在空氣中來回抓取,臉上浮現驚訝的表情與燦爛的笑容。美力台灣3D電影車,將台灣各處美好的人事物,製作成3D電影,滿載這些豐盈的果實駛入偏鄉或是育幼院,讓這些孩子們也能體會到自己生長土地的多元面貌。



002.jpg
孩子們對3D電影感到好奇而伸手想要抓到在電影中出現的事物 。   美力台灣提供 

美力台灣 五彩繽紛的力量

美力台灣3D行動電影車由3D導演曲全立率領吉羊製作團隊所打造。講起命名的緣由,秘書長趙文豪表示,很多人都認為台灣很美是因為濃厚的人情味,但他們卻不見得知道台灣的美麗,也可以透過豐富的人文資源和壯麗的風景展現出來。例如,台灣的珊瑚礁其實每年也很多外國人慕名前來,但我們生長在台灣卻覺得理所當然。

因此,曲全立導演帶著團隊上山下海,運用先進的3D技術,把台灣特有的風景、傳統的技藝,化成一幕幕真實的3D影像來呈現,讓我們也能夠看到屬於自己土地的美。這是台灣優厚的先天條件以及獨特的人文薈萃所散發出來的,五彩繽紛的力量,所以才命名為「美力台灣」。

DSC05654.JPG
美力台灣3D行動電影車製作團隊,主持人小麥姊姊(左)、秘書長趙文豪(中)、秘書張瑄(右)。   攝影/陳巧翎

回饋社會 化成實際行動

初有3D行動電影院的這個構想,趙文豪表示,其一是因為曲全立導演本身製作3D電影的技術背景,曾得過國際3D大獎的紀錄片獎項。其二則是因為曲全立導演曾經罹患腦瘤,被醫生宣告只有百分之四十的機會可以存活。 走過生死邊緣的曲全立導演在康復之後,一直構思該如何回饋社會,後來靈機一閃,決定運用本身在3D技術的專長,打造一台能夠到處巡迴播映的移動電影車。

電影車放映的3D電影,有關於台灣海洋環境的「愛上藍色珊瑚礁」、也有紀錄在大武山特有的紫斑蝶「回家-紫蝶密碼」。讓山上的孩子可以看見台灣迷人的海洋景色,也讓海邊的孩子認識山上孕育美麗生命的紫蝶幽谷,藉此加強對台灣生態的認識及環境保育。除了認識環境,也有介紹台灣特有八家將文化的「官將首」,記錄台灣特有的民俗藝陣。美力台灣團隊也會繼續拍攝台灣豐富的文化及美景,讓孩子們可以有愈來愈多豐富的視覺享受及心靈成長。

關懷弱勢孩童 找到自我認同

行動電影車開進崎嶇的山路,坑疤不平的路面也沒有阻礙美力臺灣團隊駛入偏鄉的決心。這些較為弱勢的孩子,可能是因為偏鄉、單親、或是隔代教養,在渾然不覺間就被看不見的城鄉差距或資源匱乏而擠到邊緣,無力抵抗的結果就是漸漸被社會遺忘了。美力台灣3D行動電影院帶領孩子,不管是神祕的珊瑚礁、優雅的野柳女王頭、調皮亂竄的小丑魚,都不私藏的一一完美再現。

幫助他們縮小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也陪伴他們能認識自己所生長的這片土地。「我們的主幹是愛跟溫暖」趙文豪說,「希望透過這個正面的能量去關懷他們,而非只是冷冰冰的看完一部紀錄片。」

001.jpg
美麗台灣3D行動電影車巡迴至桃園市觀音區樹林國小播映,與小朋友們留下的合影。   美力台灣 提供

在電影播映結束後,主持人小麥姊姊會跟孩子進行有獎徵答,或是藉由一些小遊戲來跟孩子們打成一片,也幫助他們把影片中出現的內容,例如:環境議題、動物保育等等,加深在自己小小的腦袋瓜裡。

從沒想像過 資源得來不易

小麥姊姊表示,自己其實算是從小在都市長大,連求學的時候也是居住在生活便利的地方,需要甚麼資源其實都很容易取得。但是有一次當他們巡迴到桃園某間育幼院,在電影播映後有位孩子感動得哭了。問起原因,他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人這麼認真的拍3D電影來給我們看。」

「這些失去爸爸媽媽的孩子的感受原來如此強烈。」小麥姊姊說,我們無法想像,也許在城市去電影院只要開車十分鐘,但在這裡,他們卻沒機會上過戲院,也沒有好好的看過一部電影,就像在偏鄉,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聘得到老師。從此她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也更用力的將這些3D電影帶給他們。

短暫陪伴 學習好好說再見

會不會擔心太短暫的陪伴給不了孩子們深遠的影響?秘書長趙文豪表示,我們希望這是一個善心的雷達,可以激發更多人的幫助。也許我們的陪伴只有短短幾個小時,但透過這個媒介將這些力量渲染出去,就可以傳播的更遠。

小麥姊姊也表示,短暫的陪伴是無法避免的事,但他們會跟孩子們好好說再見,讓他們不會有被拋棄的不適感。學習再見,準備在未來再一次的遇見。

美麗台灣3D行動電影車將會繼續將台灣的美與力量,帶給更多孩子。目前已經巡迴過20個縣市、316個城鎮,在合計771間的學校、育幼院以及其餘弱勢機構進行了810場次的3D電影播映,觀賞人數高達83892人。也希望將這個善的種子,繼續深植在更多人的心上,讓它溫暖的綻放 。


延伸閱讀

花田喜事 單親爸媽把蔬果「嫁」出去

$
0
0

    

【記者劉敏、楊時育/花蓮縣報導】在好山好水的花蓮吉安鄉,走進鄉間小路,可以看到大家在農田中辛勤的除草、手工採收農作物,再千里迢迢從花蓮載到台北販賣。這裡是「花田喜事」,也是花媽徐妍花、花田阿伯趙子崙及單親爸爸媽媽共同建築的有機耕種天堂,用對這些蔬菜滿滿的愛,在台灣日益蓬勃的有機市場闖出一片天。



花媽徐妍花開心的拿著櫻桃蘿蔔合照。    攝影/劉敏

投入有機農業 將蔬果當子女   照顧

在製造業及服務業有二十三年工作經歷的徐妍花,在飯店工作時與趙子崙正好是同事,因緣際會之下發掘兩人對農業有共同的興趣。徐妍花在兒女長大後,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念頭愈發強烈。她說:「之前的工作是為子女、為家庭,那經濟已經到達某種程度之後,我覺得子女也不需要我在再操心了。我就在想,接下來總該為我自己了吧!」於是她離開之前的工作崗位,答應時任花蓮縣深耕公益發展協會多元就業專案經理的趙子崙,毅然決然地投入農業工作。他們於二○○五年共同創立花田喜事,租下了兩公頃的田地,開始他們的第一步。

趙子崙表示當時創業之初發現花蓮的休耕地多,和徐妍花思考了很久,如何讓花蓮的好山好水好土地獲得充分運用。最後,他們採用有機農業耕作的方式,成功爭取到當時勞委會的多元就業方案,與單親爸爸及媽媽們一起,以友善對待、耕作土地的方式,養活自己。兩人雖然不是夫妻,卻有比夫妻更有默契,合作帶領花田喜事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花田阿伯趙子崙為花田喜事的靈魂人物之一。    攝影/劉敏

趙子崙說:「花蓮其實蠻多單親家庭。如果是單親家庭的話,所有照顧家庭的責任,都會落在一個人身上。」比起一般有兩個人一起承擔責任的家庭來說,更加的辛苦。他認為,因為單親家庭時不時就要照顧小孩的需求,從事農業會是一個比較方便的選項。而初期的花田喜事十一位一起打拼的單親爸爸、媽媽,有些小孩子年紀還小的,就會把小孩子帶到花田喜事來,大家一同輪流照顧,徐妍花笑著說:「有些孩子從小就在花田喜事長大,還因此就對農業感興趣了!」她說有些孩子還因為這樣,跑去農業相關的學校學習。

挑著要送到顧客手上的有機紅豆,徐妍花說:「我把他它們當成我的子女。」她表示用著辦喜事的心情,把農作物撫養長大,再將他們的子女嫁到顧客的手上,就像牽著姻緣線的感覺。「就是用這樣的心情,把所有心力放在這裡,就不會有其他的心思去想別的。」讓自己的心情比較好,生活更加充實滿足。在花田喜事待最久的陳麗嬌阿姨說:「耕作其實應該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是我把他們都當作我的子女阿啊!看到他們熟成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滿足感。」徐妍花也笑道:「這些蔬菜真的能感受到我們對它們的愛心!」

花田喜事裡仍在成長的蔬果。    攝影/劉敏

遭逢困境 花田喜事轉型成功

由於當時台灣已加入WTO,政府被要求不能直接補助從事農業耕種的人,於是二○○七年的年尾,勞委會的多元就業方案補助被迫中止。趙子崙說,當時真的很迷惘,心裡也非常掙扎。之前這樣有機耕作的方式,養土養了三年,有些小小的成就了,該不該繼續?如果要繼續的話,仰賴補助才能頒發的這些單親爸爸、媽媽們的薪水該如何是好?

和花田喜事的單親爸爸媽媽們討論思考了許久,決定還是將花田喜事繼續運行下去。有些孩子已經大的單親爸爸、媽媽決定轉職到其他的行業,徐妍花、趙子崙和留下來的三位則自力更生、繼續打拼。而剛好的是,先前努力了三年,在得知補助方案被迫中止時,花蓮縣政府正好頒發了無毒農業示範部的認證,給予花田喜事肯定與信心。之後,他們也找到固定的運作模式,星期一到五從事耕作,六日時則從花蓮北上千里迢迢到台北的市場販賣,維持生計。一路辛苦至今,也打出了名聲,電視台及媒體皆來採訪,很多活動也邀請花田喜事設攤。

友善土地        讓子孫能 吃得更快樂

趙子崙認為:「如果因為你的生活需要,想盡辦法把土地榨乾,用各種的方式很快的獲取金錢,那對於土地的傷害跟破壞是非常浩大的。」他說,他們一直在警惕自己,今天是因為他們和這些單親爸爸、媽媽,需要這樣有機農耕的方式,來養活自己。更期許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後,他們的子孫能夠靠這塊土地,種出來的東西能夠讓自己吃的更快樂、活的更快樂。

徐妍花說,如果只在心裡想不動手做,所有的理念都是空談。「所以要實作、實用,然後再實行,以這樣子的方式,來跟大家共同做下去。」友善土地,並和如同家人的單親爸爸、媽媽們一起有機耕作,是徐妍花與趙子崙的理念,也是已經創立十年的花田喜事一直以來貫徹的宗旨。徐妍花希望能從花田喜事開始播種,一直延續影響到其他的農業經營者,與其他單親爸爸、媽媽在有機農業路上一同扶持,不僅讓更多人能夠吃到健康的有機蔬菜,更是將這樣的精神與愛心傳承下去。





新住民創業 金鳳美甲店成外配娘家

$
0
0

    

【記者陳薏筑、王俊傑/台北市報導】在人聲鼎沸的華西街夜市裡,除了販賣各式山珍野味的攤販外,裏頭有間美甲店卻是充斥著笑聲及此起彼落的越南話,嘴上聊天手裡也沒閒著,每個人坐在小板凳上都用心地替客人修剪指甲。「這裡就像是我們的家,我們也像是姊妹一樣感情好、互相照顧。」老闆雷金鳳一面指導員工一面笑說。





金鳳美甲店老闆雷金鳳細心地為客戶修剪指甲 。   攝影/陳薏筑

離鄉背井嫁台灣 家計生活成壓力

老闆金鳳是一名越南新娘,二十二歲時嫁到台灣做台灣媳婦,但她事前不知情的是丈夫所積欠的龐大卡債,也未能料到丈夫會一夕間中風倒下,無法工作,家庭的經濟收入馬上陷入困境。兩人因此離婚,而孩子的監護權歸金鳳,為了生活她決定帶著孩子上台北找工作謀生。

金鳳靠著兼差餐廳雜工,假日擺設美甲修容攤位,一路辛苦五年多,才存下創業的第一份資金。起初與朋友合資開設,後來就自己到華西街租下攤位成為金鳳美甲店的女老闆。一開始擔心萬華治安,甚至是不良分子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不但沒有發生,周邊的攤販、鄰居更是對她友善並照顧有加,至今她仍心懷感恩。

小小的美甲店不只是金鳳創業的心血,更是員工們的「娘家」。   攝影/陳薏筑

「一開始生活真的很辛苦,還要帶兩個小孩。」金鳳搖搖頭說,但她並不責怪她的丈夫,畢竟生病不是他故意的,離婚也是丈夫希望她能夠不被債務所拖累,能夠擁有自由的人生。直到現在金鳳仍是會在工作閒暇之餘,甚至是刻意排出時間,回南部療養院照顧丈夫、公婆。金鳳堅定地說:「雖然離婚了,但他們都還是我的家人。」

創業維艱 服務至上態度為榜樣

問起創業時所遇到的瓶頸與挫折,金鳳表示,一開始遇到的困難應該是帶小孩還有身分上的問題。因為單親媽媽同時要照顧孩子又得開店工作,如何照料孩子則是當時最頭痛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困境她便接遠在越南的母親來台灣,不但照顧了自己的小孩,同時也溫暖了店內每位越南新娘的心,讓她們對於美甲店更有歸屬感,「就像自己的家一樣。」一位員工笑說。

外籍新娘的身分,在美甲店這種服務業上遇到的障礙也不少。「就有遇過一些客人,因為聽不太懂我有口音的國語,誤會我說他什麼,就會造成一些困擾。」金鳳說,這種狀況難免,但在合理的情況下她們秉持服務至上的精神。幾位員工受訪表示,金鳳對待她們就像是姊妹,工作上不會的都會用心指導,唯一要求的則是服務的態度。

感同身受 幫助外配如姊妹

金鳳說:「其實我們都多少互相認識,一起來到這裡自然會互相照顧。」一開始是自己認識的姊妹喪夫,單親扶養孩子就像當初她所遇到的困境,不忍心與同理心下,便邀請到自己的店內來幫忙。自此之後,來自越南的同鄉只要是家庭或是經濟上遇到困難,金鳳都會盡可能的幫助她們,甚至是教授她們美甲修容的技藝,安身立命。

店內的員工利用工作空檔,坐在一起吃飯、聯絡感情。   攝影/陳薏筑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希望能夠擴大店面。」金鳳說,雖然現在憑藉著口耳相傳的好名聲生意已經穩定下來,但是有機會的話希望自己能夠發揮影響力,照顧更多姊妹,能夠透過這間美甲店,成為大家無論在經濟、生活及情感上的橋樑,在異鄉中互相照應彼此。


延伸閱讀

新工坊 教導新住民一技之長

新住民當志工 母語導覽台灣文物

越式美甲 移民配偶創業契機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iCAN語言圖卡 助自閉兒溝通無礙

$
0
0

    

【記者吳佩蓁、蘇冠瑜/台北市報導】對於自閉兒或語言障礙者而言,他們通常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表達自己,過往都是透過手工圖卡來訓練他們口語溝通能力,但手工圖卡攜帶不便又製作費時。因此,iCAN開發團隊便針對自閉症兒童開發iCAN語言圖卡溝通學習APP,解決傳統溝通輔具不便攜帶與製作繁雜的問題。



iCAN3.jpg
iCAN 可以透過平板電腦建立圖卡,組成句子,引導語障者學習口語溝通。 攝影/蘇冠瑜 

為自閉症孩童 設計學習輔具

臨床心理師車先蕙表示,一般人會誤以為自閉症患者沒有語言障礙只是他們不願意開口說話,但其實有很多自閉症患者有語言發展遲緩、甚至是完全無語言溝通能力,即使是有語言能力的患者,也會有答非所問、聲調缺乏變化、或你、我、他等代名詞使用混淆不清等特徵,因此他們需要藉由輔具訓練他們的口語溝通能力。

iCAN專案經理同時也是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副教授的唐玄輝表示,當初是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學生鄭群萌想為自閉症孩童做相關的設計,鄭群萌發現自閉症孩童在語言學習方面有較大的困難,自閉兒父母在教育上也面對極大的壓力。因此,iCAN開發團隊開始研發行動圖卡,幫助自閉兒學習口語溝通,又能減輕家長負擔。

一開始iCAN團隊透過訪談了解傳統輔具攜帶不便與製作困難的問題,完成基本的概念與介面,再進一步針對介面配置與美觀做修改,初版完成主要有溝通圖卡與造句、常用溝通語、新增圖片與編輯三大功能,結合平板電腦與數位化分類系統,完成初期的行動圖卡。

完成初期版本後,iCAN團隊與台大資工所、駟馬科技合作,開發iOS和Andriod系統的iCAN程式,更透過自閉兒家長、長庚醫院兒心科進行使用者測試,在更專業的醫療驗證下進行修改,增加了圖文轉換功能與分類顏色,之後更上架免費試用版。再經過多次的測試與醫療驗證,修改介面並新增圖卡雙分類機制、增加圖卡單字量,才完成收費版的iCAN程式。

行動圖卡  解決傳統圖卡的不便


iCAN是針對自閉症與語言障礙者而設計的語音圖卡溝通學習應用程式,目前,提供iOS和Andriod系統的平板電腦使用。iCAN  iOS版代理商李泓其說:「傳統圖卡製作費時,照顧語言障礙者或自閉症患者,照顧者需要自己影印或手繪圖卡,再剪裁、護貝才能完成圖卡。」有了圖卡之後,才能藉由圖卡引導語言障礙者學習口語溝通,照顧者需要不斷重複同樣的詞彙或句子引導語言障礙者發聲,這也是最容易讓照顧者感到挫折的部分。

iCAN4.jpg
iCAN iOS版介面簡潔清楚,有系統的分類圖卡,讓使用者操作容易。   王怡婷提供

而iCAN可以儲存大量的圖卡,透過相機拍照與麥克風錄音,方便儲存在智慧型裝置,操作容易,系統性地分類圖卡,可快速找到所需的圖卡,還可以選擇需要的圖卡播放發音與重複播放詞彙或句子。例如「媽媽」這個單字,就可以利用相機拍攝語言障礙者的母親,將照片建立成圖卡,聲音也可以由家人自行錄音。

iCAN  iOS版代理商王怡婷說:「目前現有的輔具大部分是手繪的,而iCAN的圖卡是真實實物的圖卡,也可以透過拍照建立圖卡,更能讓小孩在生活中應用。」iCAN一開始雖是為自閉症患者設計,在經過多次的改良與研發後,對語言障礙者、失語症患者也能達到語言輔具的功能。

透過輔具增進親子關係

在推廣iCAN的過程中,李泓其發現,有些自閉兒的父母會逃避教育孩子開口說話,將小孩交給特教學校教育,自己則退出了教育孩子的角色,他希望可以透過iCAN這個輔具讓家長更願意花心力照顧孩子,降低照顧者的負擔,增進雙方的互動。
iCan_ps.jpg
李泓其(左)與王怡婷(右)為iCAN  iOS版代理商。   攝影/吳佩蓁

唐玄輝提到有一次顧客調查,一位父親分享了一段錄音,是孩子親口說要上廁所的聲音,他說:「對一般的父母而言,小孩說自己要上廁所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對一個從來沒有聽過自己孩子講這樣需求的爸媽來講,對他們內心的激動是非常強烈的。」也因為這些家長給予的回饋,讓iCAN團隊撐過艱苦的開發階段,他也希望可以透過iCAN讓自閉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iCAN的使用族群大致可分為有意願說話卻沒有能力表達和不願意開口說話兩種,王怡婷表示,使用者有意願說話卻沒有能力表達,可以透過 iCAN 的協助,讓他們反覆的練習,亦可藉由 iCAN 造句訓練他們拼湊出較完整、正確的句子,經由訓練讓他們學習開口說話;若是自閉兒不願意開口說話的狀況,那麼家長可以透過教導孩子使用 iCAN,讓孩子可以透過 iCAN 來表達他的需求,利用 iCAN 圖卡、聲音的刺激,讓孩子引起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慢慢開口說話。

持續改良iCAN  望成為永續產品

目前,iCAN持續在改良、開發出更符合語障者的需求,加入4G網路的概念,透過適地性功能根據使用者所在的位置,尋找附近特定的情境,將特定情境所需的分類提到列表最上層,可以讓使用者在最快的時間找到需要的圖卡進行溝通。在未來,希望可以將互動式的教案和影片模式加入iCAN,讓圖卡變得更生動有趣。

唐玄輝說,現在科技汰換的速度非常快,因此需要一個團隊去維持更新軟體,如果要長久的做下去需要一筆花費,目前iCAN是採付費制,他希望未來可以由政府單位或公益團體出一筆錢將iCAN做為一個永續的產品,可以免費提供給需要的人使用。


延伸閱讀

回憶錄大富翁 保存失智者的回憶

Hear me 盲人錄音無煩惱

Blind Navi APP 助盲人安心外出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Viewing all 87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