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宜芳/台北市報導】婦女救援基金會長期關注目睹家暴的兒童以及少年,這幾年更發現目睹家暴的國高中的青少女,會比一般的目睹兒產生更多的情緒糾結與矛盾,也會面臨更多人際關係,甚至是兩性關係的問題。為了進一步解決此問題,婦女救援基金會的社工們構思了一系列的活動,在活動召集人王佩琳的指導下,開設了專門為目睹家暴青少女打造的手作課程,今年課程主題是「一起去旅行」,不只是製作的作品與旅遊相關,社工們還讓青少女們自己籌劃一趟旅行,希望青少女們發覺自己的能力,學會欣賞自己,不再因為家庭而感到自卑。
少女心思細 無形傷痕難平復
王佩琳說,一般的國中女學生,通常重心會放在課業和同儕關係,甚至會開始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也會對未來的自己有一些期許。但是長期目睹家暴的青少女,因為父母衝突的陰影揮之不去,心思完全都在煩惱家裡的事,到了國中甚至到高中,重心都還是留在家裡,身心的發展跟同年紀的孩子相比都慢了一步。「這些孩子幾乎都沒有什麼自己的夢想,她們連『我想要去國外的哪一國玩』這種單純的夢想都沒有。」
對青少女目睹兒而言,在家裡,父母的注意力經常都只在婚姻、衝突和經濟的問題,而不是放在孩子身上,她們比同年紀的孩子更沒有自信。此外,比起男孩子,女孩子的心思通常更為細膩,因為家中長期覆蓋在暴力的陰霾下,青少女在生活上遇到衝突時,常常會感到無力、退縮,更難走出目睹家暴的陰影,「她們會擔心被打的媽媽,有時甚至會覺得,爸爸打媽媽是她自己的錯呢!」
各式手作激發創意潛能
婦女救援基金會幫助目睹兒已經有十幾年了,但是這兩年才開始特別為青少女舉辦活動。社工們構思許久,認為手工藝是一個讓他們可以找回自信的良方,因為手作可以讓她們發掘自己的創意,讓她們享受以自己能力做出作品的成就感。
總共八次的手作課程中,社工安排了不同種類的手工藝給青少女們嘗試,使用的媒材都和旅行相關,例如手繪的明信片,繪畫的主題是「我最難忘的一次旅行」;自製的印章在明信片寄出時可以蓋上當郵戳,還有一本屬於自己的布製旅行手冊,讓青少女們以後能用自己手作的小書,收集往後旅遊的回憶。
手作課程中另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是「分享」,青少女製作完自己的作品以後,會輪流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的故事。從她們的分享中,能夠讓社工更加了解她們的家庭背景,因為少女們之前說不出口的話都一一吐露出來了,讓社工之後的輔導便得更容易。王佩琳說:「我們也遇過小朋友分享到一半,就沉默下來了,雖然有時候會觸碰到她們的傷痕,但是她們願意站出來說話,就是找回信心成功的一步。」
親手籌劃旅行 共創美好回憶
活動之所以以「旅行」為主題,是因為許多青少女生活經驗比較貧乏,幾乎很少有和朋友、家人出去旅遊的經驗,因此藉這次機會,讓這群女孩一起籌備一次旅行,路途中所有的行程和活動都由她們自己排定。王佩琳說:「小朋友們想要規劃一趟腳踏車之旅,一路騎到淡水去逛老街,中間如果遇到下雨這種突發狀況,也完全由她們決議應對方案。這是為了訓練她們與同儕合作,也能讓她們實現自己的規劃與夢想。」
雖然一個梯次只有八次課程,但是青少女們在團體中找到了相同處境的朋友,她們不僅互相交換電話,還會相約提早上課的教室,一起聊天、做作品。王佩琳說,這些手作的活動其實都只是一個手段,讓她們在活動中逐漸敞開心房,找到興趣、朋友甚至是夢想,轉移她們長期投射在家庭的目光。
家暴目睹兒是極度需要被關懷的社會弱勢,但目前國內關懷目睹兒的資源卻十分不足。王佩琳認為光憑社工的力量十分有限,無法幫助到社會每個角落的目睹兒,但如果從校園教育著手,身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能夠及時觀察到學生的異狀,並且懂得做適當的處理的話,也能幫助目睹兒。因此,婦女救援基金會近年來開始投入校園宣導工作,舉辦教師培訓課程以及師生講座,讓目睹兒少議題被更多人看見。目前婦女救援基金會有台北與桃園兩個分會,未來也將在外縣市設立服務目睹兒的據點, 將各地的資源連結起來, 並設立建全的通報網絡,希望以後如果再出現為家暴所苦的孩子,身邊的人能夠及時給予協助。
延伸閱讀
婦女救援基金會:目睹家暴青少女團體 發揮創意建立自信
婦女救援基金會:用愛擁抱目睹兒
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 目睹暴力而同服務中心
少女心思細 無形傷痕難平復
王佩琳說,一般的國中女學生,通常重心會放在課業和同儕關係,甚至會開始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也會對未來的自己有一些期許。但是長期目睹家暴的青少女,因為父母衝突的陰影揮之不去,心思完全都在煩惱家裡的事,到了國中甚至到高中,重心都還是留在家裡,身心的發展跟同年紀的孩子相比都慢了一步。「這些孩子幾乎都沒有什麼自己的夢想,她們連『我想要去國外的哪一國玩』這種單純的夢想都沒有。」
對青少女目睹兒而言,在家裡,父母的注意力經常都只在婚姻、衝突和經濟的問題,而不是放在孩子身上,她們比同年紀的孩子更沒有自信。此外,比起男孩子,女孩子的心思通常更為細膩,因為家中長期覆蓋在暴力的陰霾下,青少女在生活上遇到衝突時,常常會感到無力、退縮,更難走出目睹家暴的陰影,「她們會擔心被打的媽媽,有時甚至會覺得,爸爸打媽媽是她自己的錯呢!」
婦女救援基金會為目睹家暴的青少女開設手作課程,課程內容除了手作明信片、拼布手冊等作品外,還讓青少女實際籌劃一次旅行。(照片由婦女救援基金會提供) |
婦女救援基金會幫助目睹兒已經有十幾年了,但是這兩年才開始特別為青少女舉辦活動。社工們構思許久,認為手工藝是一個讓他們可以找回自信的良方,因為手作可以讓她們發掘自己的創意,讓她們享受以自己能力做出作品的成就感。
王佩琳是這次執行青少女手作課程企劃的社工之一。 |
總共八次的手作課程中,社工安排了不同種類的手工藝給青少女們嘗試,使用的媒材都和旅行相關,例如手繪的明信片,繪畫的主題是「我最難忘的一次旅行」;自製的印章在明信片寄出時可以蓋上當郵戳,還有一本屬於自己的布製旅行手冊,讓青少女們以後能用自己手作的小書,收集往後旅遊的回憶。
手作課程中另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是「分享」,青少女製作完自己的作品以後,會輪流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的故事。從她們的分享中,能夠讓社工更加了解她們的家庭背景,因為少女們之前說不出口的話都一一吐露出來了,讓社工之後的輔導便得更容易。王佩琳說:「我們也遇過小朋友分享到一半,就沉默下來了,雖然有時候會觸碰到她們的傷痕,但是她們願意站出來說話,就是找回信心成功的一步。」
親手籌劃旅行 共創美好回憶
活動之所以以「旅行」為主題,是因為許多青少女生活經驗比較貧乏,幾乎很少有和朋友、家人出去旅遊的經驗,因此藉這次機會,讓這群女孩一起籌備一次旅行,路途中所有的行程和活動都由她們自己排定。王佩琳說:「小朋友們想要規劃一趟腳踏車之旅,一路騎到淡水去逛老街,中間如果遇到下雨這種突發狀況,也完全由她們決議應對方案。這是為了訓練她們與同儕合作,也能讓她們實現自己的規劃與夢想。」
雖然一個梯次只有八次課程,但是青少女們在團體中找到了相同處境的朋友,她們不僅互相交換電話,還會相約提早上課的教室,一起聊天、做作品。王佩琳說,這些手作的活動其實都只是一個手段,讓她們在活動中逐漸敞開心房,找到興趣、朋友甚至是夢想,轉移她們長期投射在家庭的目光。
家暴目睹兒是極度需要被關懷的社會弱勢,但目前國內關懷目睹兒的資源卻十分不足。王佩琳認為光憑社工的力量十分有限,無法幫助到社會每個角落的目睹兒,但如果從校園教育著手,身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能夠及時觀察到學生的異狀,並且懂得做適當的處理的話,也能幫助目睹兒。因此,婦女救援基金會近年來開始投入校園宣導工作,舉辦教師培訓課程以及師生講座,讓目睹兒少議題被更多人看見。目前婦女救援基金會有台北與桃園兩個分會,未來也將在外縣市設立服務目睹兒的據點, 將各地的資源連結起來, 並設立建全的通報網絡,希望以後如果再出現為家暴所苦的孩子,身邊的人能夠及時給予協助。
延伸閱讀
婦女救援基金會:目睹家暴青少女團體 發揮創意建立自信
婦女救援基金會:用愛擁抱目睹兒
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 目睹暴力而同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