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擦行動問答家創辦人陶倢講解「施筆獸Soobi」計畫。 攝影/何榮泰 |
問答雙向互動 不受限於時間與空間
喀擦行動問答家創辦人陶倢,大學畢業後即進入補教界工作,日復一日上課,但他覺得,在台上講得口沫橫飛,其實並不知道學生有沒有真正了解。下課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上奇摩知識家回答數理問題,但數理問題常有方程式或圖表,輸入這些符號也花不少時間,後來他發現手寫流程,並拍照上傳的方式很快,也因此累積很多「最佳解答」。他說:「我的快樂來自於學生了解後給我最佳解,讓我很有成就感。」
陶倢身為數理老師,有感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卻因找不到人問或不敢問等原因,而無法及時解答,導致學習擱置。他說,如果這時有個問答軟體,不管學生在何時何地都可以拍照上傳問問題,答覆者也能拍照回傳。「在學生需要幫助時,有人幫他們解惑,或許就能促使學生繼續走下去。」
二〇一二年一月起,喀擦行動問答家便應運而生。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兼共同創辦人曾正男說,「喀擦」一聲,一如其名,只要用手機「喀擦」一下,將問題拍照直接上傳到行動問答家,藉由廣大社群的力量,讓有能力回答的人也「喀擦」回覆。
喀擦行動問答家利用台灣地圖為介面,讓發問者「放火」問問題。 攝影/何榮泰 |
知識傳遞像滅火 運用科技多樣互動
喀擦行動問答家的回答者大部分是學校、補習班老師或退休老師;發問者則多半是十二到十八歲的中學生。雙方透過下載行動問答家APP,臉書登入後利用APP互動,平均一個小時內會得到回應。學生可以針對數學、物理、化學、地科、生物提問,特別的是,此平台也提供批閱國文及英文作文的服務。另外,行動問答家提供包含相片、聲音及影音等多媒體方式回答問題。若是數理問題,用手寫提示拍照回傳;但若是國文作文,老師會邊錄音邊說評語,並把聲音檔回傳給學生。
「學習的熱情就像燃燒旺盛的火;知識雙向的互動就像滅火行動。放了火後,大家趕緊滅火。」陶倢說。行動問答家一開始介面是條列式的,比較封閉。但現在介面改成台灣地圖,發問者於所在地拍照發問(放火),各地教師用腦力進行知識救援(滅火),就能得到兩地的里程數,稱為「知識里程」。若身處在台北的老師回答台南學生的問題,會比回答台北學生的問題,獲得更多的知識里程數。
喀擦行動問答家的第一版介面是條列的呈現方式。 陶倢提供 |
「問問題的人多,回答的人相對少。」為鼓勵回答者,喀擦行動問答家特別設計「里程數獎勵機制」。主要是藉由手機的GPS定位,估算問答雙方的兩地距離,然後將這個距離轉換成「知識里程」,發問者可以得到百分之三十的里程數,回應者則可達到百分之七十。
喀擦行動問答家平台計畫也有排行榜服務,針對里程數高的人,可以兌換商家贊助的物品。商家能藉此獲得來客效應,像是促使消費者多買、再度光顧以及好評文等。也有退休老師寫信建議他們,可以送下午劵或飯店優惠劵。不過,礙於規模還沒有很大,合作商家不夠多,陶倢說:「目前他們會先寄現有的星巴克買一送一優惠劵給里程數高的人。」
喀嚓行動問答家也能幫助學生整理錯誤相本。陶倢認為學生問完問題,若沒有複習一定會忘記,但如果按一個鍵就可以將曾經問過、回答的相片整理成相本,考前就複習這些錯誤,效果是事半功倍的。「考前複習錯誤,比大量作題目還有幫助。」
陶倢在屏東縣泰美教育基金會介紹喀擦。 喀擦行動問答家提供 |
從二〇一五年三月開始,教育部實施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方案,將喀擦行動問答家納入計畫。這個計畫由政治大學社會實踐辦公室成立的施筆獸Soobi平台所承辦,名稱發想是源自「施比受更有福」此段話。目的是提供微服務學習,用腦力做公益,並鼓勵大學生、高中生用一支筆手寫提示,拍照幫助別人。
另外,教育部建立解題志工服務學習專案,上網註冊確認學生身分後,解題後,可依照里程數換算成服務學習時數。陶倢認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下鄉教學, 但利用「微志工」方案,像是坐在咖啡店裡也可以回答問題。只要志工願意,都是會留下紀錄的。
教育部除了推廣志工學習專案,也會發公文到各個學校,學校有興趣了解就會邀請陶倢到學校演講。自二〇一五年三月起,他已經巡迴二十二間學校,將喀擦推廣給許多偏鄉地區的課輔志工媽媽和老師使用,希望補足教育的城鄉差距。陶倢說:「如果他看到台北很多火,玉山卻只有一把,就很想把玉山的火滅掉,因為可能是原鄉的孩子在問問題。」
「讓每顆熱情學習的心都能夠持續的跳動」是支持陶倢一直走下去的動力。他秉持對教育以及推動數位行動學習的熱情,未來持續在這塊領域耕耘。對他來說,將科技融入教育並提升學習成效就是科技最好的應用。
延伸閱讀
交大iVSIAC駕駛輔助 提升行車安全
興大睿茶 產學合作新標竿
專業接軌 高醫創App服務長者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