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環境特殊,造就了豐富的鳥類資源。圖為常見的台灣特有種「五色鳥」。 陳是語提供 |
美國引進 切中賞鳥人心理
eBird Taiwan的來源是由美國康乃爾大學所主持的eBird,從北美發跡的賞鳥資料庫,支援三十五種語言、橫跨一百三十五個國家,總共記錄了六千多種鳥。目前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賞鳥資料庫以及共享平台。
eBird之所以可以擁有如此龐大的資料數量,是因為抓住了賞鳥人的心理,使得賞鳥者願意上傳自己的觀鳥紀錄。「鳥友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想知道自己看了多少種鳥類。」將eBird引進台灣的推手、同時也是台灣特有保育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林瑞興本身即是個有三十多年賞鳥經驗的「鳥友」。
語言問題 仰賴群眾智慧
eBird Taiwan起初只是單純將美國的資料庫中文化,但林瑞興認為,還是必須建立屬於台灣的eBird。於是從二〇一四年開始,林瑞興除了借助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協助,也從網路上號召志工幫助eBird Taiwan的建構。
但林瑞興說,「建立eBird Taiwan」比起「將eBird中文化」又更困難。不但要設計台灣民眾適合的介面,也必須翻譯大量的網站導覽文件。「經費、人才,都是問題。」這個棘手的問題,透過「群眾募集」而來的志工完成了。
eBird Taiwan目前交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營運維護。建立屬於台灣的入口網站,eBird Taiwan除了可以共享所有經過中文化的eBird資料,更能夠擴展專屬台灣特有種的資料庫,讓全世界都能藉由eBird Taiwan了解這塊寶島的豐富物種。
推廣平台 社群、合作雙向並進
eBird Taiwan作為台灣重要的鳥類平台,也參與許多鳥類活動。圖為新年數鳥嘉年華的標誌。 林瑞興提供 |
和現有的鳥類組織合作外,eBird也參與主辦許多鳥類活動。包括開放賞鳥喜好者認養區域以記錄特有種鳥類的「新年數鳥嘉年華」,結合群眾力量記錄繁殖鳥類的BBS,皆是eBird努力的成果。
操作簡便 使用者回饋熱烈
網站穩定營運後,eBird Taiwan在去年十二月推出App,方便鳥友快速紀錄並提交賞鳥經驗。只要依照介面輸入時間、地點和鳥種,就可以成為一筆完整的賞鳥紀錄。除了文字紀錄,也支援錄音和影像上傳,而且不只針對十多年的老手,就連新手也可以快速入門。
eBird的App操作介面乾淨易讀,廣受賞鳥人的喜愛。 攝影/陳是祈 |
除了方便管理自己的賞鳥紀錄,也可以透過資料的集合,快速查詢各種鳥類的分布以及熱點。為了讓賞鳥人彼此之間有所切磋,還推出「百人排行榜」,除了可以看到世界各地賞鳥數量排名前一百的鳥友,也能用自己的賞鳥紀錄跟各國鳥友比數量,除了有成就感,也能藉由良性競爭加深鳥友之間的交流。
藉由鳥友的賞鳥紀錄彙整,可以清楚看見鳥類的出沒地點。 eBird Taiwan提供 |
不只欣賞 更從應用在保育
累積一定數量的鳥類資料,林瑞興認為,對鳥類保育或是整體生態評估,都是非常好的指標。他舉例,在建設保護區時,勢必需要多重的環境評估。透過eBird的資料顯示,就能夠清楚劃分出鳥類密集出現的區域,避免劃分不當。
另外,鳥類資料累積也能幫助研究者「預警」。「不要等某種鳥只剩幾百隻時才開始歸類為瀕臨絕種。」例如常見的麻雀,看起來數量龐大,一般人絕不會將牠與瀕臨危機聯想。「但其實用鳥友提交出來的紀錄數量統計,會發現麻雀數量正在逐年下降。」
賞鳥不但可以是興趣,透過eBird也可以成為保育的推手。 攝影/陳是祈 |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