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野蔓園的主人唐嚴漢 (亞曼)。 |
棄商從農 鐵漢轉行當佃農
留著山羊鬍,戴著頭巾的唐嚴漢,大部分知道他的人都稱他為「亞曼」,從前也是位成功的生意人,為了追求財富汲汲營營地過活,每日大魚大肉,身不離檳榔、菸跟酒,年過半百才驚覺身體出了問題,這才領會到何謂財富買不回健康的道理。
二OO四年,他毅然離開高薪工作,到過武漢、印度等地,學習中醫、自然療法、自然農法等,就是為了找回過往單純的生活,重拾健康。而「亞曼」這個名字就是個古代瑜珈修行者的名字,也代表著唐嚴漢對自己踏入另一個生活跑道上的期許。
棄商從農後,亞曼在陽明山上買了一甲地,開始以樸門貫徹這裡的生活。樸門是種永續設計的概念,創造屬於作物需要的生態圈,最重要的是,人類也能與之共生,達到真正的平衡。
貫徹樸門 永續經營
在樸門設計裡跟一般農法不同的就是分區,依照日常生活使用的頻率來分零到五區。零區相當於日常生活的「住」,屬於平常上課、吃、住的地方;而一區是圍繞零區周圍的廁所、麵包窯、倉庫等,支援零區所需要的設備;二區是支援零、一區所需的食物來源;三區屬經濟作物區;四區稱為低度使用區,主要提供採集,或是生火用的木材等,也可以做林業經營或放牧區;五區則是所謂的森林區,也就是用來觀察、體驗自然的,完全不開發的區域。
現為野蔓園實習生的洪匯謙說:「樸門之所以不完全算是農法,是因為它講求的是一種設計方式,根據自然生態的方式去做分區,設計出一個生態圈,使整個農地更能自我管理。」儘管有分區,界定的範圍卻沒有特別規劃,只是以一個自然的概念作開發,就像是登山一樣,一條路走久了,自然成了可以爬的步道。就如同亞曼說的:「大自然沒有直線,直線就會產生衝突。」隨著自然的步調做延伸,才能真正永續經營。
亞曼(左)在農地裡親自向學員解說。 |
多樣作物 自給自足
野蔓園內的作物相當多樣,野麥、香蕉、南瓜、九層塔等等,講求的是多樣、多層次的種植,也因此吸引了許多對農業有興趣的人前往學習。除了學習種植,偶爾也會烤麵包、做比薩,多層次的作物也造就了野蔓園多樣的課程設計,讓過慣都市生活的人們,真正體會自給自足的辛勞。
樸門的基本概念是照顧土地、照顧人類以及公平分享,所以在野蔓園生活的人們都必須要謹記「垃圾不落地」的原則,種植方面也要以「吃一種三」的理念執行。所謂「吃一種三」指的是吃一株作物,就必須種三株回來,一株是把吃掉的還回去,一株是補償大自然,而最後一株就是替下一個人種的,簡單的原則就具體實踐了樸門的概念。亞曼所堅持的理想,就是在自給自足之餘,還可以回饋自然並將這些理念分享下去。
野蔓園內天然自製的環保清潔劑。 |
極力推廣 傳承自然
回首建立野蔓園來的十幾年光陰,亞曼說:「大家會想來學習這裡的生活方式都有各種不同的理由,但問題在你能走多遠?能堅持多久?」很多人會問亞曼:「我們今天種的東西真的能百分之百自給自足嗎?」面對這個問題,亞曼總說:「當然不能,但不做,永遠不能。」到野蔓園學的是一種觀念,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秉持住的,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都市環境,早就習慣現代化生活,亞曼比別人早看透了食安問題、環境問題,所以起了個頭,慢慢地去影響、改變這個社會。
到野蔓園才不過兩天的黃瀚緯,目前只算是學員,卻熱於幫忙野蔓園內大小事務,他說:「在大學學了滿腦子的社會學理論,卻沒有自省能力,所以希望來這裡透過最原始的農耕生活找尋人生的答案。」;有著「種植專家」之稱的張明哲,大學從昆蟲系轉到農藝系,比起書本裡的知識,他更喜歡親身去研究、探索大自然,二O一二年認識了亞曼,至今也過了三年,很慶幸自己找到了這片天地可以發揮自己所長,平常除了帶學員們種植作物,也希望可以找到新農業的運作方式;實習生洪匯謙則是厭倦了每天一成不變的工作,選擇來到野蔓園放鬆自己。
亞曼說,近年來報名換宿體驗、園內各式課程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代表他們開始接受這種與自然學習的生活方式,而年輕人就是把這個理念傳承下去的最大助力,因為他們的經驗談才能引起年輕一輩朋友的共鳴,這種體悟才能真正傳承下去。在這裡,每個堅持下來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所期望的理想,它不見得很崇高、很偉大,卻是在現代生活裡最踏實的,因為他們身體力行去實踐,真正地用最自然的方式去過生活。被現代化科技淹沒的二十一世紀,有個地方,所有動、植物都能自成一個小型生態圈永續生存,它是最原始、最純正的都市裡的叢林,大環境裡的淨土,野蔓園。
延伸閱讀
種植香草 恢復土地生機
醫師做農夫 闢農莊推自然農法
稻田裡的饗宴 創造農業新價值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延伸閱讀
種植香草 恢復土地生機
醫師做農夫 闢農莊推自然農法
稻田裡的饗宴 創造農業新價值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