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依純、賴琬臻/桃園市報導】李凱琳從小患有家族性遺傳的視神經萎縮症,雙眼視力嚴重退化到零點零三,在她的眼裡,世界一片模糊。但出生於柔道世家的她,在同樣身為視障的父親和叔叔的影響下,小學二年級開始練習柔道,儘管她眼中的對手是一團迷濛的影子,她仍努力以身體的靈敏度進行正確判斷,更在二O一二年倫敦帕運柔道賽中奪下亞軍,她說:「儘管視力會一再退化,但我相信只要用心,還是能看得更高、更遠。」
克服眼疾 苦練柔道
來自柔道名門的李凱琳,她的祖父李文漢、父親李青忠及叔叔李青政都是柔道選手,而李青政更是台灣第一位在殘障奧運賽中摘冠的國手。在這樣的環境下,李凱琳與哥哥李吳凱從小耳濡目染,跟著父親學習柔道,然而,遺傳柔道天分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遺傳到了家族的先天性弱視基因。
李凱琳與李吳凱從小視神經萎縮,視力只有十公分的微光距離,儘管日常生活上有少許不便,但他們仍舊在父親及叔叔的教導,勤練柔道,李凱琳說:「小時候練習都很開心,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飯、練習跟上課。」
但在李凱琳就讀國小時,當時的社會中體育風氣較不盛行,學校的老師或同學總有著「練體育的都是壞學生」的傳統思想,再加上李凱琳本身的特殊狀況,讓她想打破這樣的刻板印象,不被人看不起,因此更堅定自己的目標,努力練習柔道。由於視力關係,她無法確實辨識對手的動作,李凱琳努力靠著身體的靈敏度來與「一團模糊」的對手周旋,最後也在國小六年級時拿下全國賽一般組冠軍,打敗「明眼人」。
李凱琳與隊友練習。 |
手足情深 進軍國際
上了國中以後,李凱琳開始進行更深入的體能訓練,及更精準的柔道訓練,增強體能之餘,也讓自己的柔道技術更加純熟。在她國中三年級時,更在一群視力正常的選手中,摘下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柔道賽冠軍。自此以後,李凱琳開始參加視障柔道比賽,更在哥哥的陪同下,首度赴美參加國際賽程。
兄妹倆除了在柔道場上切磋練習、互相鼓勵外,兩人在生活中也總是相互扶持,李吳凱說:「我們兩個的狀況不太一樣,我的視力退化比她嚴重,所以她到國外的時候都會幫我看東西,吃飯的時候幫我夾菜,或是坐飛機的時候幫我看機位。」而李凱琳的左耳聽力有障礙,接受訊息較慢,李吳凱就會在她錯誤理解訊息時,告訴她正確的資訊。
柔道隊練習時,李凱琳奮力將隊友摔在地上。 |
國中畢業以後,李凱琳開始一個人獨自在外住宿求學,當時除了要面對固定的柔道訓練外,還有繁重的高中課業,這讓初嚐獨立滋味的李凱琳感到十分害怕。在這個過程中,柔道對於李凱琳而言,雖然是一條辛苦的練習路程外,但卻讓她在感到孤單寂寞時,有個合適的管道來宣洩負面情緒。
然而,儘管李凱琳頗具柔道天賦,仍難逃挫折及低潮的來襲,在她高三畢業升到大學時,體會到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她說:「以前練習都很順利,可以毫無顧忌地去打、去摔,但現在一旦受傷就會害怕去做某些動作,或擔心做某些動作會不會造成傷害。」
李凱琳這樣的心態改變,源於高三畢業時,在一次和視力正常的選手對賽中,被對方摔倒在地上,當時的她連自己有沒有受傷都不知道,更不了解何謂運動傷害,她只感覺到自己的右腳膝蓋軟腳,直到向醫生求診後,才發現事態嚴重,進行膝蓋重建手術。李凱琳也從那次的經驗中發現,原來受傷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她說:「在練柔道時,令我最害怕的不是視力,而是受傷。」
李凱琳於二O一二年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中奪下銀牌。(照片由李凱琳提供) |
模糊世界 清晰目標
二O一二年倫敦帕運前夕,距離李凱琳進行重建手術只過了一年,傷後的復健,導致她無法將所有的動作做到位、做到滿分,再加上家人、教練對她的高度期許,讓她倍感壓力。此時,她認識了許多不同領域的防護員,其中一位學姐告訴她:「不是只有直線才能到達目的,其實方法有很多,只是看你願不願意嘗試。」因此,李凱琳逐漸走出受傷的陰影,回到場上繼續練習。
儘管心情比以前還要緊張,手感比以前生澀,李凱琳仍然努力調適自己的身心狀態,期許自己做到最好。國立體育大學柔道教練吳嘉倫便說:「認識凱琳很多年了,她有時候會對於學習新事物感到害怕而不敢嘗試,但對於柔道卻有一份無可救藥的堅持,可以看出她真的很喜歡這項運動。」
最後,首次參加帕運的李凱琳順利奪下亞軍,對此,她卻感到又感動又可惜,「可惜的是,我覺得我不會輸她,因為我在前兩次的國際賽事中都贏她。但感動的是,從開刀到復健的過程中,我學到很多,心也更堅強。」
對於未來,李凱琳希望能夠繼續在國立體育大學中學習到更多專業的技術和領域知識,透過科學化的訓練課表,讓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面對越來越模糊的世界,李凱琳沒有任何的恐懼,她說:「其實我覺得順其自然就好,看不到也沒關係,只要把握當下,活得開心就好了。」
延伸閱讀
視障女生 憑感覺「打」出金牌
苦練克服眼疾 李凱琳帕運摘銀
李凱琳 2度榮獲總統教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