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竹涓、張俐禎/高雄市報導】來自高雄醫學大學北印度志工團的團員蕭博文,一手拿著牙齒模型,一手拿著牙刷,對著一雙雙睜大的眼睛,耐心的示範正確的刷牙方式。台下來自孟買貧民窟小學的七、八十位學童,就這樣跟著蕭博文,躍躍欲試的揮動他們的雙手,一左一右、一上一下,開始認真的「刷牙」!
第七度前往 依舊準備多達九個月
秉持著一份熱情和愛心,高雄醫學大學學生在二OO五年成立無疆界學生工作隊,並在二OO七年正式成為《北印度志工團》。二O一四年暑假,高醫大北印度志工團和國立中山大學合作,第七度前往北印度進行國際志工服務,教授當地學童衛生、環保、科學、文化四大類課程。從志工初步甄選、計畫書撰寫、參與培訓課程、物資募集一路到團員結合各自專長,激盪出不同的想法與規劃出各類課程,前後花了多達九個月的籌備期。
計畫書撰寫、團員討論以及行前培訓課程屬於最重要的階段。透過團員間的不斷討論,最終確定以衛生、文化、科學、環保四大類為課程主軸。確立課程架構後,便著手設計相關流程以及教材。另外,在行前培訓課程中,也請到幾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分享、示範他們的教學,讓團員有些初步的基本概念。
化繁為簡 發揮各自所長
洪崇仁、廖元璐、潘奕樺、蕭博文、李易臻、蔡淳禎、黃靖弘七位團員分別來自藥學系、牙醫系、醫學系,以及管理領域。他們各自發揮所長,運用本身所學的專業,教授學童水痘、霍亂、廟宇文化、紅樹林保育、垃圾分類等課程。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三年級的蕭博文負責教導當地學童傷口護理、傷口包紮、傷寒相關醫學課程,也帶領學童進行實際演練操作。他認為,最重要的不是急於將所有東西一股腦全部塞給學童,而是讓他們「真正學會」。他們需要的不見得很多,但老師需要運用教學技巧和「化繁為簡」的功力,簡單、明瞭的清楚教導當地學童,並適時配合教材與測驗,讓學童吸收更快,也留下更持久的印象。例如介紹疾病時,會以遇到疾病時該怎麼處理、面對為主,而複雜的疾病成因會先經過教學老師簡單整理過後,以學童的角度出發,再清楚傳達給他們知道。同時也會利用前、後測問卷,測驗學童吸收多少。
打破語言障礙 展現熱情與積極
在印度當地,大部分學童只會印度文,只有少部分英文程度較好,或年紀稍大的學童能完全了解志工團所說的英文。幸好,在當地非政府組織老師的翻譯下,課程都能順利進行。
「即便語言不是很通,還是看得出他們非常熱情,想要靠近你。」蕭博文說。他表示,特別是孟買的學童,非常踴躍參與課程,積極度十足。有個名叫Tibali的女學童,就非常活潑聰明,時常發言問問題。
透過非政府組織 更深入當地
在前往齋浦爾、烏岱普爾、孟買前,志工團都需先與當地的非政府組織頻繁聯繫。透過不斷與當地非政府組織接觸、溝通,才能了解到當地目前真正缺乏的是什麼,需要的又是什麼。齋浦爾的SIDART非政府組織,著重於改善貧富差距以及婦女平權;烏岱普爾的ALFA,以人文教育為目標,促進種族和諧;孟買的Down to Earth非政府組織,致力改善環境衛生及貧窮問題。不同的地方組織,隨著地區不同,都有著各自想要改善的目標與未來的發展方向。透過他們,志工團才能設計出真正符合當地需要的課程內容,而他們也會在志工團遇到困難時,盡力給予協助。
當地非政府組織在出發前對志工團團長洪崇仁說:「只要帶著筆和你們的教材就可以來了,一毛錢也不用帶。」。因此,他很感謝當地非政府組織願意給予他們的協助和支持。
蕭博文表示,在當地的非政府組織會看到許多年紀與他相仿的人,令他很震驚,也很感動。例如在印度種姓制度的社會下,許多從貧民窟長大的小孩好不容易學業、事業有成,可以擺脫階級的束縛,卻還是願意選擇回來幫忙,或是自己創立新的非政府組織,回饋當地。
水痘契機 免於未知的恐懼
洪崇仁首次出北印度團是二O一三年暑假。回台灣後,他生了場嚴重的水痘,內心難免感到些許不安與害怕。當時的他,赫然想起當地小朋友在最後的回饋單寫下希望能學習關於「水痘」的相關知識,於是他下定決心,二O一四年暑假要再度前往北印度服務。
洪崇仁表示,當地學童對許多疾病幾乎沒有什麼概念,若是沒有人教他們,當他們哪一天碰上這些疾病時,必定會感到恐懼與不安。因此,幫助他們「免於未知的恐懼」的念頭,是洪崇仁再度出團的最大動力與信念。
透過回饋單 規劃往後每一年
多年來,志工團都會藉由回收回饋單,了解當地小朋友的學習心得,以及他們想要學的是什麼,做為下一年課程規劃的重要參考指標。例如蛇毒、水痘、傷口包紮等課程,都是透過回饋單,才添加在二O一四年的課程當中。
洪崇仁表示,透過長期服務同一個地方,才能依據回饋單內容慢慢調整到最適合當地的教學,延續性的服務,才能真正幫助他們。
延伸閱讀
高雄醫學大學北印度團
高雄醫學大學北印度志工團與中山大學獲得二O一四多益獎學金
尋印,I Need to Do It Again 高醫北印度服務計畫
第七度前往 依舊準備多達九個月
秉持著一份熱情和愛心,高雄醫學大學學生在二OO五年成立無疆界學生工作隊,並在二OO七年正式成為《北印度志工團》。二O一四年暑假,高醫大北印度志工團和國立中山大學合作,第七度前往北印度進行國際志工服務,教授當地學童衛生、環保、科學、文化四大類課程。從志工初步甄選、計畫書撰寫、參與培訓課程、物資募集一路到團員結合各自專長,激盪出不同的想法與規劃出各類課程,前後花了多達九個月的籌備期。
計畫書撰寫、團員討論以及行前培訓課程屬於最重要的階段。透過團員間的不斷討論,最終確定以衛生、文化、科學、環保四大類為課程主軸。確立課程架構後,便著手設計相關流程以及教材。另外,在行前培訓課程中,也請到幾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分享、示範他們的教學,讓團員有些初步的基本概念。
化繁為簡 發揮各自所長
洪崇仁、廖元璐、潘奕樺、蕭博文、李易臻、蔡淳禎、黃靖弘七位團員分別來自藥學系、牙醫系、醫學系,以及管理領域。他們各自發揮所長,運用本身所學的專業,教授學童水痘、霍亂、廟宇文化、紅樹林保育、垃圾分類等課程。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三年級的蕭博文負責教導當地學童傷口護理、傷口包紮、傷寒相關醫學課程,也帶領學童進行實際演練操作。他認為,最重要的不是急於將所有東西一股腦全部塞給學童,而是讓他們「真正學會」。他們需要的不見得很多,但老師需要運用教學技巧和「化繁為簡」的功力,簡單、明瞭的清楚教導當地學童,並適時配合教材與測驗,讓學童吸收更快,也留下更持久的印象。例如介紹疾病時,會以遇到疾病時該怎麼處理、面對為主,而複雜的疾病成因會先經過教學老師簡單整理過後,以學童的角度出發,再清楚傳達給他們知道。同時也會利用前、後測問卷,測驗學童吸收多少。
北印度志工團與當地學童合照(高醫大北印度志工團提供)。 |
北印度志工團團員在當地進行教學(高醫大北印度志工團提供)。 |
打破語言障礙 展現熱情與積極
在印度當地,大部分學童只會印度文,只有少部分英文程度較好,或年紀稍大的學童能完全了解志工團所說的英文。幸好,在當地非政府組織老師的翻譯下,課程都能順利進行。
「即便語言不是很通,還是看得出他們非常熱情,想要靠近你。」蕭博文說。他表示,特別是孟買的學童,非常踴躍參與課程,積極度十足。有個名叫Tibali的女學童,就非常活潑聰明,時常發言問問題。
透過非政府組織 更深入當地
在前往齋浦爾、烏岱普爾、孟買前,志工團都需先與當地的非政府組織頻繁聯繫。透過不斷與當地非政府組織接觸、溝通,才能了解到當地目前真正缺乏的是什麼,需要的又是什麼。齋浦爾的SIDART非政府組織,著重於改善貧富差距以及婦女平權;烏岱普爾的ALFA,以人文教育為目標,促進種族和諧;孟買的Down to Earth非政府組織,致力改善環境衛生及貧窮問題。不同的地方組織,隨著地區不同,都有著各自想要改善的目標與未來的發展方向。透過他們,志工團才能設計出真正符合當地需要的課程內容,而他們也會在志工團遇到困難時,盡力給予協助。
當地非政府組織在出發前對志工團團長洪崇仁說:「只要帶著筆和你們的教材就可以來了,一毛錢也不用帶。」。因此,他很感謝當地非政府組織願意給予他們的協助和支持。
蕭博文表示,在當地的非政府組織會看到許多年紀與他相仿的人,令他很震驚,也很感動。例如在印度種姓制度的社會下,許多從貧民窟長大的小孩好不容易學業、事業有成,可以擺脫階級的束縛,卻還是願意選擇回來幫忙,或是自己創立新的非政府組織,回饋當地。
水痘契機 免於未知的恐懼
洪崇仁首次出北印度團是二O一三年暑假。回台灣後,他生了場嚴重的水痘,內心難免感到些許不安與害怕。當時的他,赫然想起當地小朋友在最後的回饋單寫下希望能學習關於「水痘」的相關知識,於是他下定決心,二O一四年暑假要再度前往北印度服務。
洪崇仁表示,當地學童對許多疾病幾乎沒有什麼概念,若是沒有人教他們,當他們哪一天碰上這些疾病時,必定會感到恐懼與不安。因此,幫助他們「免於未知的恐懼」的念頭,是洪崇仁再度出團的最大動力與信念。
二O一四年北印度團團長洪崇仁。 |
透過回饋單 規劃往後每一年
多年來,志工團都會藉由回收回饋單,了解當地小朋友的學習心得,以及他們想要學的是什麼,做為下一年課程規劃的重要參考指標。例如蛇毒、水痘、傷口包紮等課程,都是透過回饋單,才添加在二O一四年的課程當中。
洪崇仁表示,透過長期服務同一個地方,才能依據回饋單內容慢慢調整到最適合當地的教學,延續性的服務,才能真正幫助他們。
延伸閱讀
高雄醫學大學北印度團
高雄醫學大學北印度志工團與中山大學獲得二O一四多益獎學金
尋印,I Need to Do It Again 高醫北印度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