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馨、馬向恩/新竹縣報導】大山北月位於新竹市橫山鄉大山背,在二O一四年五月三日正式開幕,由兩個年輕人莊凱詠、吳宜靜打造作為策展空間和休閒餐飲,兩人希望以這個地方作為起點,改造、整理當地環境,並且和台三線上的當地特產和農產品結合,復甦在地經濟,讓更多人看到大山背的美好。
研究所的一堂課 觸發夢想
兩年前,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一年級的學生莊凱詠,上了關於服務設計的課程之後,教授希望學生「不只要解決企業問題,更要解決在地社區的問題」,讓學生組隊安排沿著新竹縣台三線做在地計畫。起初經過好一陣子的自行探索、考察,莊凱詠的團隊一同選定大山背這個地方,因為當初考察時發現當地開了滿山的櫻花樹,非常的漂亮,但是並沒有遊客,感到非常可惜。再進一步地做考察,原來橫山鄉大山背以古道聞名,但因為環境髒亂、沒有好好整理,落葉和滿山垃圾堆積,許多古道都已廢棄,降低了遊客觀光的意願,而在地經濟也跟著低迷,漸趨沒落。
清大學生團隊除了在地的考察,還做了居民的訪問和討論,發現還有許多的問題,包括在地的旅遊資訊不夠充分被揭露,導致在地的特產、商家沒有一個有效的宣傳通路。腦力激盪之後,他們推出了「換想大山背」淨山換麵包活動,網路上揪團來大山背這個地方撿落葉、掃垃圾,而參與者藉由在大山背的淨山活動後可以換取當地特產--手工窯烤麵包,麵包是來自當地特產大嬸婆手工窯烤麵包商贊助,可以跟在地的產業結合,又可以還給在地居民一個良好、舒適的環境,遊客更可以享受在地的美麗風景、自然資源。然而在二O一三年,學期的結束,這個計畫也跟著告終,但夢想的種子才正要開始成長茁壯。
大山北月 辛苦的開始
當初因為課程,莊凱詠對大山背這個地方有了足夠的認識,也成為了創業的起點,對於當地的問題有了基本了解,莊凱詠和女友吳宜靜,兩位年輕人便決定著手做在地的產業營造,剛好當時新竹市橫山鄉豐鄉國小舊址正在招標,懷抱夢想的兩人,因此決定租下這塊空間作為創業的起點,把原本是豐鄉國小的舊址重新改造,打造餐廳、策展空間和結合森林步道的休憩地,讓更多遊客可以駐足休息,也帶動了在地經濟。他們希望將當初為在地營造的熱情延續,莊凱詠笑著說「當時雖然有想過要創業,但沒有想到這麼早」,因為當時莊凱詠還是研究所二年級的學生,不僅要創業還要兼顧課業,蠟燭兩頭燒十分疲憊。莊凱詠回憶當初剛創業時,和吳宜靜一起辛苦存錢,再加上向教授、親朋好友借錢才籌得一百萬的創業基金,也才有了現在的大山北月。
承租下這塊空間後,才開始真正的辛苦。長年未使用的小學堆滿了雜物,兩人一一搬出後,還得將全部牆壁重新粉刷,桌椅也要重新上漆,光是整理就花了不少時間,但也慶幸有一群朋友相互支持幫忙,兩人也才撐了過來。
「大山北月」為新竹市橫山鄉「大山背」拆解而成,其中「背」字拆成「北」和「月」,四個字各給人不同的想像空間。創辦人莊凱詠說,希望透過改名的方式,讓大家改變對大山背既定的環境髒亂的印象,想告訴大家「我們不一樣了」。
融合在地特產 帶動經濟效益
莊凱詠和吳宜靜兩人不忘初衷,決定將大山北月定位成休閒餐飲和策展空間,期望以這個作為社區改造的起點。當初發現,遊客因為上山沒有東西吃,常常會自己帶食物上來,往往都會製造一些垃圾,但如果沒有準備食物,在山區又沒有東西可以買來吃,於是兩人決定開設餐廳,希望解決環境問題,又能提供遊客的衣食需求。大山北月的食材以位在台三線上的在地特產為主,包括橫山的窯烤麵包、峨眉東山美人茶、北埔擂茶、竹東麻糬,希望透過餐點融合在地特產,讓每一位客人更能感受當地的美好,也希望帶動當地經濟。
莊凱詠說到,兩人其實完全不熟廚藝,一切重頭開始學起,就是不停的練習、練習、再練習,對於在地食材的揀選到食物味道的開發,都要花上好長一段時間。而最讓他們開心的是,曾有一位五星級師傅吃完他們的冰淇淋結合涼麵的創意餐點後,大力讚賞,也因此給兩人更多的信心和勇氣,為在地帶來不一樣的奇蹟。在地大嬸婆窯烤麵包老闆娘林宣說:「很感激他們付出,為地方注入新活力」。
策展空間 醞釀教育文化
莊凱詠、吳宜靜兩人發現,除了在地經濟問題外,當地的教育資源也很匱乏,莊凱詠說:「像是高中的考試,都市的小孩隨便都是PR值八十、九十起跳,但鄉下小孩可能不管怎麼努力,只有三十、四十。」偏鄉小孩無法達到城市的教育水平,因此兩人和清大天文社舉辦科學小菁英營隊,讓小孩子不只來到大山北月體驗大自然的美好,更能從中培養科學知識。
大山北月也舉辦一系列活動,像是露天電影院、揉茶活動、淨山等,持續透過這樣的活動,讓橫山鄉的美好,一點一滴被看到,而目前兩人也在規畫大山北月的空教室作為固定展覽區,讓橫山鄉文化得以被保存。
保存國小文化 珍藏童年回憶
大山北月,成立初衷除了社區改造外,也希望提供珍藏童年的地方,讓每個來到這裡的遊客從中找到童年的回憶笑容,找到童年天真勇敢的自我,不僅保留原豐鄉國小的課桌椅做為餐桌椅,連牆上都掛著大大的黑板,菜單也精心設計成考卷的樣式,種種巧思讓遊客不斷回味當年國小的童年記憶。
莊凱詠說「服務就是我們的精神」,這樣的信念從研究所支撐他到現在創業實現夢想,透過一次次的練習、體驗、失敗,而有了現在的大山北月,兩人持續努力改變社區,要讓大家都看見橫山鄉的美好。
延伸閱讀
大山北月官網
大山北月相關報導
橫山鄉步道
研究所的一堂課 觸發夢想
兩年前,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一年級的學生莊凱詠,上了關於服務設計的課程之後,教授希望學生「不只要解決企業問題,更要解決在地社區的問題」,讓學生組隊安排沿著新竹縣台三線做在地計畫。起初經過好一陣子的自行探索、考察,莊凱詠的團隊一同選定大山背這個地方,因為當初考察時發現當地開了滿山的櫻花樹,非常的漂亮,但是並沒有遊客,感到非常可惜。再進一步地做考察,原來橫山鄉大山背以古道聞名,但因為環境髒亂、沒有好好整理,落葉和滿山垃圾堆積,許多古道都已廢棄,降低了遊客觀光的意願,而在地經濟也跟著低迷,漸趨沒落。
清大學生團隊除了在地的考察,還做了居民的訪問和討論,發現還有許多的問題,包括在地的旅遊資訊不夠充分被揭露,導致在地的特產、商家沒有一個有效的宣傳通路。腦力激盪之後,他們推出了「換想大山背」淨山換麵包活動,網路上揪團來大山背這個地方撿落葉、掃垃圾,而參與者藉由在大山背的淨山活動後可以換取當地特產--手工窯烤麵包,麵包是來自當地特產大嬸婆手工窯烤麵包商贊助,可以跟在地的產業結合,又可以還給在地居民一個良好、舒適的環境,遊客更可以享受在地的美麗風景、自然資源。然而在二O一三年,學期的結束,這個計畫也跟著告終,但夢想的種子才正要開始成長茁壯。
大山北月創辦人莊凱詠(左)、吳宜靜(右)。 |
大山北月 辛苦的開始
當初因為課程,莊凱詠對大山背這個地方有了足夠的認識,也成為了創業的起點,對於當地的問題有了基本了解,莊凱詠和女友吳宜靜,兩位年輕人便決定著手做在地的產業營造,剛好當時新竹市橫山鄉豐鄉國小舊址正在招標,懷抱夢想的兩人,因此決定租下這塊空間作為創業的起點,把原本是豐鄉國小的舊址重新改造,打造餐廳、策展空間和結合森林步道的休憩地,讓更多遊客可以駐足休息,也帶動了在地經濟。他們希望將當初為在地營造的熱情延續,莊凱詠笑著說「當時雖然有想過要創業,但沒有想到這麼早」,因為當時莊凱詠還是研究所二年級的學生,不僅要創業還要兼顧課業,蠟燭兩頭燒十分疲憊。莊凱詠回憶當初剛創業時,和吳宜靜一起辛苦存錢,再加上向教授、親朋好友借錢才籌得一百萬的創業基金,也才有了現在的大山北月。
大山北月今昔對比,上圖為原豐鄉國小面貌,下圖為大山北月風貌。 |
承租下這塊空間後,才開始真正的辛苦。長年未使用的小學堆滿了雜物,兩人一一搬出後,還得將全部牆壁重新粉刷,桌椅也要重新上漆,光是整理就花了不少時間,但也慶幸有一群朋友相互支持幫忙,兩人也才撐了過來。
「大山北月」為新竹市橫山鄉「大山背」拆解而成,其中「背」字拆成「北」和「月」,四個字各給人不同的想像空間。創辦人莊凱詠說,希望透過改名的方式,讓大家改變對大山背既定的環境髒亂的印象,想告訴大家「我們不一樣了」。
假日時間許多遊客到大山北月休憩。 |
利用創意將桌椅漆成不同顏色,做成文創產品別有一番風趣。 |
融合在地特產 帶動經濟效益
莊凱詠和吳宜靜兩人不忘初衷,決定將大山北月定位成休閒餐飲和策展空間,期望以這個作為社區改造的起點。當初發現,遊客因為上山沒有東西吃,常常會自己帶食物上來,往往都會製造一些垃圾,但如果沒有準備食物,在山區又沒有東西可以買來吃,於是兩人決定開設餐廳,希望解決環境問題,又能提供遊客的衣食需求。大山北月的食材以位在台三線上的在地特產為主,包括橫山的窯烤麵包、峨眉東山美人茶、北埔擂茶、竹東麻糬,希望透過餐點融合在地特產,讓每一位客人更能感受當地的美好,也希望帶動當地經濟。
莊凱詠說到,兩人其實完全不熟廚藝,一切重頭開始學起,就是不停的練習、練習、再練習,對於在地食材的揀選到食物味道的開發,都要花上好長一段時間。而最讓他們開心的是,曾有一位五星級師傅吃完他們的冰淇淋結合涼麵的創意餐點後,大力讚賞,也因此給兩人更多的信心和勇氣,為在地帶來不一樣的奇蹟。在地大嬸婆窯烤麵包老闆娘林宣說:「很感激他們付出,為地方注入新活力」。
大山北月的食材融合台三線當地特產之一,大嬸婆手工窯烤麵包。 |
策展空間 醞釀教育文化
莊凱詠、吳宜靜兩人發現,除了在地經濟問題外,當地的教育資源也很匱乏,莊凱詠說:「像是高中的考試,都市的小孩隨便都是PR值八十、九十起跳,但鄉下小孩可能不管怎麼努力,只有三十、四十。」偏鄉小孩無法達到城市的教育水平,因此兩人和清大天文社舉辦科學小菁英營隊,讓小孩子不只來到大山北月體驗大自然的美好,更能從中培養科學知識。
大山北月也舉辦一系列活動,像是露天電影院、揉茶活動、淨山等,持續透過這樣的活動,讓橫山鄉的美好,一點一滴被看到,而目前兩人也在規畫大山北月的空教室作為固定展覽區,讓橫山鄉文化得以被保存。
保存國小文化 珍藏童年回憶
大山北月,成立初衷除了社區改造外,也希望提供珍藏童年的地方,讓每個來到這裡的遊客從中找到童年的回憶笑容,找到童年天真勇敢的自我,不僅保留原豐鄉國小的課桌椅做為餐桌椅,連牆上都掛著大大的黑板,菜單也精心設計成考卷的樣式,種種巧思讓遊客不斷回味當年國小的童年記憶。
莊凱詠說「服務就是我們的精神」,這樣的信念從研究所支撐他到現在創業實現夢想,透過一次次的練習、體驗、失敗,而有了現在的大山北月,兩人持續努力改變社區,要讓大家都看見橫山鄉的美好。
延伸閱讀
大山北月官網
大山北月相關報導
橫山鄉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