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之瑩、歐育芸/台北市報導】張美玲在五個月大時罹患小兒麻痺,必須利用拐杖行動,接觸伊甸基金會後才開始使用輪椅代步。即使身體的不便阻擋了日常生活行動,她仍繼續進修,參加由伊甸基金會開設的國際貿易與商用英文課程。近幾年因身體退化,雙手逐漸失去力氣,因此交通工具從三輪摩托車改為基金會提供的復康巴士。伊甸基金會致力推動無障礙生活,希望透過輔具的協助及無障礙環境的改善,讓身障者及年長者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棄一般升學管道 為搭電梯上下學
張美玲,在五個月大的時候罹患了小兒麻痺症。因為身體的不方便,在選擇學校時,將是否有電梯可以使用作為優先考量。她原想選擇一般高中就讀,並且繼續升學,卻因身體的不方便 ,選擇就讀育達商職-台北市唯一一間有電梯的學校。當時雖然有電梯能夠搭乘,但卻因為管制而不能隨時使用。因此在上下學時,都要事先跟學校的校工報備,說明上下學的時間,請他幫忙開電。
張美玲十分感謝校工,就讀育達的三年他每天都準時的為她打開電梯。有時放學同學們要掃地,校工還會到她的教室門口,幫她揹書包、陪她搭電梯,一路至校門口,甚至還幫她叫計程車。
從育達商職畢業後,她雖想繼續升學,但礙於行動不便,且當時的學校並不注重無障礙環境的設置,只好打消升學的念頭。但她也很快的在會計師事務所找到工作,開始進入職場。
因病接觸伊甸 找回快樂人生
進入職場後的隔年因為嚴重的脊椎側彎而開刀治療,在家休息了長達兩、三年的時間,也辭去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那段期間她足不出戶,與社會脫節,變得有點自閉,時常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張美玲兩個要好的小學同學認為她身體康復到能夠適時外出,不應再待在家中,因此幫她報名伊甸基金會舉辦的冰雪營,並鼓勵她參加。就這樣,張美玲開始接觸伊甸基金會。
她開始定期參加每週六日的伊甸時間和週末成長營,加上本身是基督徒,也參與伊甸宗教部所舉辦的活動及唱詩班。在這些活動中認識了許多朋友,慢慢的,張美玲不再像之前那樣的害羞和自閉,家人看到她的轉變,也都十全力支持。之後,張美玲開始在伊甸基金會擔任志工,也參與一些基金會開設的課程。因高中時唸商科,她也利用伊甸的資源,參加國際貿易與商用英文課程,繼續充實自我。
在一次活動中,基金會邀請專家來教授有關盲人點字的知識,張美玲因此學習到如何利用點字來幫助視障者學習。於是,她幫忙製作點字書和為視障者報讀,讓他們可以藉此閱讀書籍和詩歌。不僅視障朋友獲得協助,張美玲也認為在伊甸有被接納和被肯定的感覺。之後伊甸恰巧有個總機小姐的職缺,張美玲才正式成為伊甸的員工。一開始的工作內容多是接聽電話和行政業務,後來基金會得知她高中讀商科,才讓她開始處理財務工作。
身體逐年退化 行動日益困難
張美玲平常的交通工具為三輪摩托車,上下車都要用雙手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將身體撐上去,但因為退化的緣故,雙手不再像從前那麼有力氣。有次她騎車出門加油,在家門前就費了比以往更大的力氣才能上車,等到加完油後要離開時,卻發現不論自己費了多大的力氣都上不了車。直到幫她加油的小姐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協助,她才順利上車。
張美玲了解到因為身體逐年退化,常需要他人幫助才能順利移動,為了不造成其他人的麻煩,她開始乘坐計程車,現在則是利用伊甸提供的復康巴士做為代步工具。
無障礙生活 需要你我共同協助
張美玲在求學階段都是利用拐杖行動,非常不方便,當時還不認識輔具,在接觸伊甸基金會後才開始使用輪椅做為行動工具。像張美玲這樣的個案不是唯一,在臺灣還有許多身心障礙的朋友需要去協助和關懷。每個人都會隨年紀增加,行動變得緩慢、身體逐漸失去力量;而身心障礙者也會因年紀增長,身體出現退化的狀況。不管是身障者還是年長者,都會需要利用輔具讓日常生活維持便利。
無障礙生活環境需要輔具的支持和環境本身的改善才能達成,像是輪椅使用者若有物品掉落,就能利用長柄取物夾拿取。馬桶邊的扶手、浴缸旁的防滑墊等,都是輔具運用在生活上的例子,也這就是伊甸一直在倡導的無障礙生活環境。除此之外,伊甸基金會在二o一三年與台灣福康輔具租賃公司共同成立輔具服務中心,希望提供完整的租賃、維修及相關諮詢服務,讓年長者、身障者與一般民眾可以從中得到協助。
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處長林文賓表示,即便政策完備、也有足夠預算,但只要個人沒有意識到我們都該擁有無障礙環境的權益時,推動無障礙理念將更加困難。他也呼籲,隨著年紀的增長,每個人的身體都會逐漸退化,因此幫助現在的他,就是照顧未來的你。
延伸閱讀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伊甸、福康打造輔具租賃得來速
體驗復健輔具 高齡失能者自己來
張美玲雖受限於身體的不方便,但仍繼續充實自我,不向命運低頭。 |
棄一般升學管道 為搭電梯上下學
張美玲,在五個月大的時候罹患了小兒麻痺症。因為身體的不方便,在選擇學校時,將是否有電梯可以使用作為優先考量。她原想選擇一般高中就讀,並且繼續升學,卻因身體的不方便 ,選擇就讀育達商職-台北市唯一一間有電梯的學校。當時雖然有電梯能夠搭乘,但卻因為管制而不能隨時使用。因此在上下學時,都要事先跟學校的校工報備,說明上下學的時間,請他幫忙開電。
張美玲十分感謝校工,就讀育達的三年他每天都準時的為她打開電梯。有時放學同學們要掃地,校工還會到她的教室門口,幫她揹書包、陪她搭電梯,一路至校門口,甚至還幫她叫計程車。
從育達商職畢業後,她雖想繼續升學,但礙於行動不便,且當時的學校並不注重無障礙環境的設置,只好打消升學的念頭。但她也很快的在會計師事務所找到工作,開始進入職場。
因病接觸伊甸 找回快樂人生
進入職場後的隔年因為嚴重的脊椎側彎而開刀治療,在家休息了長達兩、三年的時間,也辭去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那段期間她足不出戶,與社會脫節,變得有點自閉,時常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張美玲兩個要好的小學同學認為她身體康復到能夠適時外出,不應再待在家中,因此幫她報名伊甸基金會舉辦的冰雪營,並鼓勵她參加。就這樣,張美玲開始接觸伊甸基金會。
她開始定期參加每週六日的伊甸時間和週末成長營,加上本身是基督徒,也參與伊甸宗教部所舉辦的活動及唱詩班。在這些活動中認識了許多朋友,慢慢的,張美玲不再像之前那樣的害羞和自閉,家人看到她的轉變,也都十全力支持。之後,張美玲開始在伊甸基金會擔任志工,也參與一些基金會開設的課程。因高中時唸商科,她也利用伊甸的資源,參加國際貿易與商用英文課程,繼續充實自我。
在一次活動中,基金會邀請專家來教授有關盲人點字的知識,張美玲因此學習到如何利用點字來幫助視障者學習。於是,她幫忙製作點字書和為視障者報讀,讓他們可以藉此閱讀書籍和詩歌。不僅視障朋友獲得協助,張美玲也認為在伊甸有被接納和被肯定的感覺。之後伊甸恰巧有個總機小姐的職缺,張美玲才正式成為伊甸的員工。一開始的工作內容多是接聽電話和行政業務,後來基金會得知她高中讀商科,才讓她開始處理財務工作。
身體逐年退化 行動日益困難
張美玲平常的交通工具為三輪摩托車,上下車都要用雙手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將身體撐上去,但因為退化的緣故,雙手不再像從前那麼有力氣。有次她騎車出門加油,在家門前就費了比以往更大的力氣才能上車,等到加完油後要離開時,卻發現不論自己費了多大的力氣都上不了車。直到幫她加油的小姐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協助,她才順利上車。
張美玲了解到因為身體逐年退化,常需要他人幫助才能順利移動,為了不造成其他人的麻煩,她開始乘坐計程車,現在則是利用伊甸提供的復康巴士做為代步工具。
無障礙生活 需要你我共同協助
張美玲在求學階段都是利用拐杖行動,非常不方便,當時還不認識輔具,在接觸伊甸基金會後才開始使用輪椅做為行動工具。像張美玲這樣的個案不是唯一,在臺灣還有許多身心障礙的朋友需要去協助和關懷。每個人都會隨年紀增加,行動變得緩慢、身體逐漸失去力量;而身心障礙者也會因年紀增長,身體出現退化的狀況。不管是身障者還是年長者,都會需要利用輔具讓日常生活維持便利。
無障礙生活環境需要輔具的支持和環境本身的改善才能達成,像是輪椅使用者若有物品掉落,就能利用長柄取物夾拿取。馬桶邊的扶手、浴缸旁的防滑墊等,都是輔具運用在生活上的例子,也這就是伊甸一直在倡導的無障礙生活環境。除此之外,伊甸基金會在二o一三年與台灣福康輔具租賃公司共同成立輔具服務中心,希望提供完整的租賃、維修及相關諮詢服務,讓年長者、身障者與一般民眾可以從中得到協助。
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處長林文賓表示,即便政策完備、也有足夠預算,但只要個人沒有意識到我們都該擁有無障礙環境的權益時,推動無障礙理念將更加困難。他也呼籲,隨著年紀的增長,每個人的身體都會逐漸退化,因此幫助現在的他,就是照顧未來的你。
延伸閱讀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伊甸、福康打造輔具租賃得來速
體驗復健輔具 高齡失能者自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