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雅柔、陳明安/台北市報導】「唰──唰──唰──」輕輕將手中的圓筒傾斜,一陣清亮的雨聲傾洩而出,「這是來自智利的傳統樂器,是用乾掉的仙人掌把刺反釘回去,再把小石頭倒進去做成的。」眼前侃侃而談的是「繭裹子」商店的共同創辦人,楊士翔。繭裹子是全台灣第一家通過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認證的會員,店內主要販賣來自世界各地的手工藝品、衣服、背包甚至是當地傳統樂器等。他們以環保設計及推廣公平貿易為經營理念,同時也希望帶給消費者商品背後的故事,讓購買行為變得更有溫度。
從環保設計到公平貿易
畢業於建築系的楊士翔、蔡宜穎原先都在大陸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在工作之餘,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開了一家小店,自製手工藝品販賣,後來在因緣際會之下,到上海參加了環保設計展,參展後,兩人發現環保設計領域的發展機會,因而決定辭去事務所的工作,二○一○年回到台灣創立繭裹子。「在繭裹子還沒有接觸公平貿易之前,就是環保。」楊士翔說在一開始他們是圍繞著環保設計的相關商品在發展,而在接觸到公平貿易後,發現公平貿易的核心概念除了環保,更多了用社會性的力量去解決貧窮問題,這樣的理念,讓兩人決定將重心轉移到公平貿易,於是繭裹子開始轉化。
決定要做公平貿易的那一刻起,種種的挑戰就等待著兩人去克服。他們決定以設計師的身分在台灣設計好手工藝品後,再委由國外經WFTO認證的公平貿易生產者製作,而所謂公平貿易生產機構,主要是分布在貧窮線以下的國家,例如:孟加拉、尼泊爾、印尼等等。而生產機構也沒有固定的類型,可能是當地的孤兒院、教會、婦女組織等等。簡單來說,繭裹子設計出一個馬來貘造型的蠟燭,將設計圖交由印度的生產者製造,並給予他們合理的工資,製造出來的成品就在繭裹子內販賣。
最在最初遇到的挑戰便是與生產機構談合作計畫,「我們前半年問了很多國家的生產機構,但是卻都沒有回覆。」楊士翔說,有許多生產機構就連台灣的地理位置都不清楚,更遑論要跟一家來自台灣的公司談合作,但是經過不斷的溝通、協調,從最初只有兩個生產機構願意合作,再透過生產機構間的互相介紹,慢慢的繭裹子才成功與其他機構展開合作關係,而WFTO的認證過程前後也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遞送申請書、稽核、提出報告等複雜的過程中得到世界公平貿易組織的肯定。
商業行為 非商業的運作模式
公平貿易其實並非僅僅是給予生產者一個合理的工資,公平貿易更強調的是貿易背後的社會關懷工作,也因此在WFTO的認證審核過程中,非常注重成員一年至少要進行一次的「產地旅行」,也就是到各產地進行深入且全面的了解生產者背景、環境,同時也要與生產機構討論生產流程、材料與商品設計,「到產地拜訪,我們才能夠蒐集到充分的資料,告訴消費者這些商品背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了解購買商品最後會回饋到哪裡。」甚至,他們會到生產者的家裡了解這些回饋是否真的能夠幫助生產者改善生活。
提及印象最深刻的產地旅行經驗,楊士翔表示,去年九月他們到了產地孟加拉,「雖然我們是去工作,但是我們感受到了最原始、質樸的生活。」一大片一大片的田地,就彷彿四五十年前的台灣,單純而令人著迷,「我覺得那和工作、貿易已經完全沒有關係,那就是一種生活的體驗。」在工作中找到生活的初衷,楊士翔也說:「公平貿易雖然是商業行為,但它卻是非商業的運作。」公平貿易的過程,同時也是生產者與下游商共同交織的歷程,生產者藉由更合理的模式得到賴以維生的薪資,而下游商在貿易之餘,也能在產地旅行中得到都市生活無法渴求的體驗。
從生產者的角度設計商品
許多產地的生產機構原本並不是工廠,可能是孤兒院、老人院、婦女組織甚至是教會,也因此在楊士翔、蔡宜穎兩人了解當地機構的運作模式、生產技術之後,兩人會根據各產地生產者技術能力的不同,或結合當地特色,設計出不同的商品,「像是印度婦女的木刻印技術很成熟,我們就會多讓他們做這樣的商品。」而木刻印技術能應用的商品很廣泛,像是衣服、背包,都可以應用這樣的設計。楊士翔表示,有的時候他們甚至會讓生產者自由發揮,激盪出更多不同的火花。
而在今年五月,繭裹子將會舉辦一場時裝秀,展示來自四個國家十四個公平貿易組織的服飾及飾品,這些設計當中包含有機棉、手織布、植物染、木刻印等深具產地特色的設計,顛覆以往單純以消費者為導向的設計概念,運用不同產地的特色、不同生產者所擅長的技術打造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公平時尚。
在這個崇尚自由貿易的年代,大量獲利、迅速生產的概念充斥著整個社會,而自由貿易這把雙面刃,一邊帶給我們便利、繁榮,而在世界的另一頭卻帶來剝削、廉價勞工、超時工作等問題;相反的公平貿易則重視長久的合作關係、透明化的運作模式,透過社會關懷讓貿易更加平等,不再唯利是圖,而是更有溫度的購買行為,楊士翔表示,繭裹子會繼續堅持下去,用行動帶給台灣社會更永續的公平貿易理念。
延伸閱讀:
繭裹子官網
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
2014繭裹子公平貿易服裝秀
從環保設計到公平貿易
畢業於建築系的楊士翔、蔡宜穎原先都在大陸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在工作之餘,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開了一家小店,自製手工藝品販賣,後來在因緣際會之下,到上海參加了環保設計展,參展後,兩人發現環保設計領域的發展機會,因而決定辭去事務所的工作,二○一○年回到台灣創立繭裹子。「在繭裹子還沒有接觸公平貿易之前,就是環保。」楊士翔說在一開始他們是圍繞著環保設計的相關商品在發展,而在接觸到公平貿易後,發現公平貿易的核心概念除了環保,更多了用社會性的力量去解決貧窮問題,這樣的理念,讓兩人決定將重心轉移到公平貿易,於是繭裹子開始轉化。
決定要做公平貿易的那一刻起,種種的挑戰就等待著兩人去克服。他們決定以設計師的身分在台灣設計好手工藝品後,再委由國外經WFTO認證的公平貿易生產者製作,而所謂公平貿易生產機構,主要是分布在貧窮線以下的國家,例如:孟加拉、尼泊爾、印尼等等。而生產機構也沒有固定的類型,可能是當地的孤兒院、教會、婦女組織等等。簡單來說,繭裹子設計出一個馬來貘造型的蠟燭,將設計圖交由印度的生產者製造,並給予他們合理的工資,製造出來的成品就在繭裹子內販賣。
最在最初遇到的挑戰便是與生產機構談合作計畫,「我們前半年問了很多國家的生產機構,但是卻都沒有回覆。」楊士翔說,有許多生產機構就連台灣的地理位置都不清楚,更遑論要跟一家來自台灣的公司談合作,但是經過不斷的溝通、協調,從最初只有兩個生產機構願意合作,再透過生產機構間的互相介紹,慢慢的繭裹子才成功與其他機構展開合作關係,而WFTO的認證過程前後也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遞送申請書、稽核、提出報告等複雜的過程中得到世界公平貿易組織的肯定。
繭裹子裡的商品,百分之七十是由楊士翔(右)與蔡宜穎(左)親自設計, 打造出具有環保理念的公平貿易商品。 |
商業行為 非商業的運作模式
公平貿易其實並非僅僅是給予生產者一個合理的工資,公平貿易更強調的是貿易背後的社會關懷工作,也因此在WFTO的認證審核過程中,非常注重成員一年至少要進行一次的「產地旅行」,也就是到各產地進行深入且全面的了解生產者背景、環境,同時也要與生產機構討論生產流程、材料與商品設計,「到產地拜訪,我們才能夠蒐集到充分的資料,告訴消費者這些商品背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了解購買商品最後會回饋到哪裡。」甚至,他們會到生產者的家裡了解這些回饋是否真的能夠幫助生產者改善生活。
提及印象最深刻的產地旅行經驗,楊士翔表示,去年九月他們到了產地孟加拉,「雖然我們是去工作,但是我們感受到了最原始、質樸的生活。」一大片一大片的田地,就彷彿四五十年前的台灣,單純而令人著迷,「我覺得那和工作、貿易已經完全沒有關係,那就是一種生活的體驗。」在工作中找到生活的初衷,楊士翔也說:「公平貿易雖然是商業行為,但它卻是非商業的運作。」公平貿易的過程,同時也是生產者與下游商共同交織的歷程,生產者藉由更合理的模式得到賴以維生的薪資,而下游商在貿易之餘,也能在產地旅行中得到都市生活無法渴求的體驗。
從生產者的角度設計商品
許多產地的生產機構原本並不是工廠,可能是孤兒院、老人院、婦女組織甚至是教會,也因此在楊士翔、蔡宜穎兩人了解當地機構的運作模式、生產技術之後,兩人會根據各產地生產者技術能力的不同,或結合當地特色,設計出不同的商品,「像是印度婦女的木刻印技術很成熟,我們就會多讓他們做這樣的商品。」而木刻印技術能應用的商品很廣泛,像是衣服、背包,都可以應用這樣的設計。楊士翔表示,有的時候他們甚至會讓生產者自由發揮,激盪出更多不同的火花。
而在今年五月,繭裹子將會舉辦一場時裝秀,展示來自四個國家十四個公平貿易組織的服飾及飾品,這些設計當中包含有機棉、手織布、植物染、木刻印等深具產地特色的設計,顛覆以往單純以消費者為導向的設計概念,運用不同產地的特色、不同生產者所擅長的技術打造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公平時尚。
在這個崇尚自由貿易的年代,大量獲利、迅速生產的概念充斥著整個社會,而自由貿易這把雙面刃,一邊帶給我們便利、繁榮,而在世界的另一頭卻帶來剝削、廉價勞工、超時工作等問題;相反的公平貿易則重視長久的合作關係、透明化的運作模式,透過社會關懷讓貿易更加平等,不再唯利是圖,而是更有溫度的購買行為,楊士翔表示,繭裹子會繼續堅持下去,用行動帶給台灣社會更永續的公平貿易理念。
延伸閱讀:
繭裹子官網
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
2014繭裹子公平貿易服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