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力新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致康園 腦麻病童新去處

$
0
0
【記者姚聖杰、盧蔚淇/上海市報導】是怎樣的堅持,才能讓一位腦性麻痺患者花數十年研究腦性麻痺復健方法?是怎樣的大愛,才能讓一個人賣掉家中祖產去做慈善?一手創立致康園的呂舜玲也許能給我們一個不同的答案。

致康園是專為腦性麻痺兒童提供康復訓練及住宿服務的社會福利機構,創辦人呂舜玲研發了獨特的推拿及引導式教育相結合的復健方法。在多年的實踐後,致康園將其運用到腦性麻痺兒童的復健中,至今幫助了許多的腦性麻痺兒童走向社會,獨立生活。最近更募集許多青年學生志工,力圖幫助腦性麻痺兒童擺脫自卑,融入群體生活。

      


自學 呂氏推拿法誕生

多數腦性麻痺患者因為出生前大腦就受到了損傷,所以出生後產生肢體障礙,嚴重的話甚至會對智力產生影響。今年已經八十歲的呂舜玲,出生時因為窒息導致腦部受到了損傷。她的家人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是腦性麻痺這樣的疾病,只是對於她九歲仍無法坐起來感到奇怪。直到她十八歲那一年,被確診為腦性麻痺後,她的父親才把她從上海帶去香港看病,儘管如此,輾轉了好幾個醫師仍無法治療好呂舜玲的病。

但是,求醫期間,呂舜玲發現中醫的推拿術對於她的病症有很好的緩解效果,便動起了利用中醫推拿來復建的念頭,她不停地拜訪按摩師,從中學習並摸索出一套對於腦性麻痺患者有緩解效果的推拿手法,取名為「呂氏推拿法」。回到上海後,她開始免費幫助一些腦性麻痺患者做推拿,不方便出門的,她就騎著三輪車上門服務。她的推拿方法 幫助了許多被腦性麻痺病症折磨的病患,有一位本來不能下床的女患者,在接受推拿後身體狀況良好,並已為人母。

志願者教病童 漢語拼音
賣祖產做慈善

起初,呂舜玲只在家裡進行做推拿 ,但是僅用家中空閒的兩張床來幫助別人難免顯得捉襟見肘。一九九三年初的一篇新聞報導:一對夫妻生育了一個腦性麻痺患童,可是父親不堪忍受高額的治療費用而離家出走。這則新聞給了呂舜玲很大的衝擊,她聯繫報社讓那位媽媽帶小孩過來找她推拿。這件事之後,呂舜玲就一直考慮著如何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

家境小康的呂舜玲,父親是一位商人,還給她留了兩棟洋房養老,在資金不足的時候,她就把腦筋動到了這兩棟房屋上面。二○○三年,她賣掉了其中的一棟,自己買了一層小公寓,剩下的錢全部用來創建致康園。二○○九年,致康園遭遇到了財務困難,她把另外一棟房屋變賣,資金全部投資進去。

在致康園服務的志願者領隊 Panda說,致康園是呂舜玲阿婆一手創建起來的,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依然是資金。畢竟致康園是非營利性的機構,也不接受其他的捐款,所以致康園也不能擴大規模。

新方式 學生志工參與

致康園創立之後就開始和志願者團隊接觸來幫助這些病童融入社會,包括專業的青年志願者團隊「同心圓」和「益群人」。這些專業的團隊成員,都是經過良好的志願者訓練才過來的青年人,他們的志願者活動主要是教導病童一些文化課以及陪他們玩。

從去年開始,致康園在原有的志願者團隊基礎上,加入了許多從上海市各個中學募集而來的學生志工。他們主要是陪腦麻孩童一同玩樂,並且適當地教導他們一些知識,讓他們能夠在復健取得一定成效後,能夠更快融入社會。

「其實本來園方並不贊同讓學生志工加入」志願者領隊Panda略有些感慨。「因為病童接受的教育需要一些很強硬的矯正,而學生志工可能不理解這一點。」腦麻兒童在肢體控制上存在缺陷,如果一開始就學習了錯誤的動作,很難矯正,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所以園方在教育和復健中,可能會有嚴格規範的行為。Panda表示,學生志工在參與的時候,容易對孩童產生寵溺的情緒。剛開始進行這項計畫時,也有學生因為園方老師強硬地對待病童,而與園方產生了衝突。引導式復建,需要以強制的方式來矯正腦麻兒童的一些不當行為,而這些行為對之後的復健成效會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後來我們都會對學生志願者進行大量的培訓,讓他們理解園方的方式以及他們應該要做些什麼。」

學生志願者的加入,使得平常缺乏快樂的腦麻兒童能有一個接觸外面世界的機會,對於他們康復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園方也表示,非常歡迎這些學生志願者的到來,也希望社會能對腦性麻痺病童多一些關愛。


延伸閱讀

致康園網站

同心圓志願者聯盟

牽手上海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