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侯惠萱、陳靖宜/新北市報導】林慧貞,大學剛畢業的新鮮人,沒進過大眾媒體,在獨立媒體的前輩指導下,和《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汪文豪的調查報導「米粉沒有米」,獲得二O一三年卓越新聞調查報導獎。林慧貞對於自己有許多期待,希望藉由自己對農業環境議題的熱忱,可以讓更多人關注這類議題,讓這些人的聲音可以被聽見。
台灣世界盃棒球 燃起她的體育夢
二OO一年棒球世界盃首次在台灣舉辦,林慧貞就此種下對體育的熱情,從棒球開始接觸到籃球、網球,熱愛體育到還打工存錢,就只為了到英國、澳洲看網球比賽,因此她高中便決定,她要成為一個體育記者,可以近距離接觸到她所憧憬的的裁判及選手。大學時,便開始為成為體育記者做準備,接了校園的體育記者,還幫忙運動行銷公司寫戰報,寫一些觀戰手冊、比賽花絮。
一直到大三在《破報》實習後,才開始有了改變。在破報實習時,剛好碰到農民為了爭糧食主權,在二O一一年七月十六日上凱道遊行抗議,要求政府修改《土地徵收條例》。她在採訪過程中,看到許多赤腳的農民,他們有些人都不知道記者會是什麼,也不知道該向記者說什麼,只是一直握者她的手,一直說他們想要種田,還不停地向她道謝,好像她是可以改變他們一生的人,也不禁讓她想起在台南生活的爺爺、奶奶。她本來不覺得記者是可以改變社會的人,但這次採訪經驗過後,他開始相信,或許可以藉由報導,讓其它人注意到這些農民。
在破報實習 牽起與農業的緣分
在《破報》實習快結束時,還必須寫實習專題,才算實習結束,她選擇了「溪州護水運動」為題,報導了彰化縣農民,為了配合六輕工業用水,本來就有限水限制,但在二O一一年,因為台灣春雨創下七十六年來最低紀錄,使農民耕種用水根本不夠。她開始意識到「原來社會不像我們看到得這麼好看」。
在實習期間,她開始對農業、環境新聞產生意識,因此慢慢注意身邊相關的新聞,也不時參加相關的記者會及讀書會,增加對此類議題的知識。還參加了大學的返穀社團,社團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夠返回農業社會的精神,重視稻穀、重視農業,藉由主辦營隊體驗農村生活,讓其他人了解農村的價值,不只是滿足我們飲食需求外,還有教育、文化等價值。
在接觸農業、環境議題新聞後,她發現這類型議題很少人關注,但體育類新聞卻不缺她一個人,所以她便決定將體育當作興趣就好,因此改變了她成為體育記者的志向,決定朝農業線記者發展,讓更多人關注到農業這一類議題。
台灣世界盃棒球 燃起她的體育夢
二OO一年棒球世界盃首次在台灣舉辦,林慧貞就此種下對體育的熱情,從棒球開始接觸到籃球、網球,熱愛體育到還打工存錢,就只為了到英國、澳洲看網球比賽,因此她高中便決定,她要成為一個體育記者,可以近距離接觸到她所憧憬的的裁判及選手。大學時,便開始為成為體育記者做準備,接了校園的體育記者,還幫忙運動行銷公司寫戰報,寫一些觀戰手冊、比賽花絮。
一直到大三在《破報》實習後,才開始有了改變。在破報實習時,剛好碰到農民為了爭糧食主權,在二O一一年七月十六日上凱道遊行抗議,要求政府修改《土地徵收條例》。她在採訪過程中,看到許多赤腳的農民,他們有些人都不知道記者會是什麼,也不知道該向記者說什麼,只是一直握者她的手,一直說他們想要種田,還不停地向她道謝,好像她是可以改變他們一生的人,也不禁讓她想起在台南生活的爺爺、奶奶。她本來不覺得記者是可以改變社會的人,但這次採訪經驗過後,他開始相信,或許可以藉由報導,讓其它人注意到這些農民。
在破報實習 牽起與農業的緣分
在《破報》實習快結束時,還必須寫實習專題,才算實習結束,她選擇了「溪州護水運動」為題,報導了彰化縣農民,為了配合六輕工業用水,本來就有限水限制,但在二O一一年,因為台灣春雨創下七十六年來最低紀錄,使農民耕種用水根本不夠。她開始意識到「原來社會不像我們看到得這麼好看」。
在實習期間,她開始對農業、環境新聞產生意識,因此慢慢注意身邊相關的新聞,也不時參加相關的記者會及讀書會,增加對此類議題的知識。還參加了大學的返穀社團,社團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夠返回農業社會的精神,重視稻穀、重視農業,藉由主辦營隊體驗農村生活,讓其他人了解農村的價值,不只是滿足我們飲食需求外,還有教育、文化等價值。
在接觸農業、環境議題新聞後,她發現這類型議題很少人關注,但體育類新聞卻不缺她一個人,所以她便決定將體育當作興趣就好,因此改變了她成為體育記者的志向,決定朝農業線記者發展,讓更多人關注到農業這一類議題。
林慧貞在採訪過程中 與鄉村田野合影 |
畢業後 成為上下游一員
在二O一三年畢業後,她報名了獨立媒體學院第一期課程學員,藉由課堂上的內容,讓她更加堅定自己成為農業、環境線的記者,課程結束後,還到公視「我們的島」實習,一直到二O一二年十月,得知上下游新聞缺編輯,雖然編輯的職缺並不符合自己的志願,但她還是主動、積極地去詢問這空缺,在內部的安排下後,最後很幸運的成為她想要的記者,便成了《上下游新聞》的一員。
在剛開始工作時,一直都是資深記者汪文豪帶著她一起找線索、跑新聞、介紹一些相關單位人員讓她認識。汪文豪曾任聯合報、天下雜誌記者,累積了將近十年的主流媒體資歷。林慧貞也提到上下游的新聞線索,除了前輩建議外,他們也可以自己尋找線索,他們有一個臉書社團,記者都要在臉書上提報後,提報經過核准後,才開始採訪。在上下游中,她也特別崇拜汪文豪,大家都稱呼他為耆老,除了是新聞界上的前輩外,還有因為他光看提報內容,就可以用不一樣的切點來討論,甚至是看了題材,就會聯想到一系列可以採訪的對象及單位,讓她非常的崇拜,也給予她不少幫助。
「米粉沒有米」喚起大家的消費意識
有一次在和汪文豪一起採訪時,從受訪者口中意外聽到,原來現在的米粉都不是用米做的,都是使用玉米澱粉,讓他們倆非常震撼,因此便決定以「ㄏ粉沒有米」為題材作為調查報導,但在決定調查之前,他們思考了許久,因為這事情已經持續十年之久,加上台灣大部分米粉業者都使用玉米澱粉,因此必須要很小心,不然會動搖整個產業鏈,她說:「我們希望的並不是打擊這行業,而是希望他們更好」。
決定調查後,汪文豪便從二O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到二O一三年一月十四日期間,購買五十二件品牌包裝米粉,送往「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檢驗。林慧貞說「在做調查報導最困難的地方在於,這些調查沒人做過,因此資料會很少,加上要找到對的人幫忙檢驗非常不容易。」她也在此次調查報導中,認識少數幾位以純米製作米粉的業者,她說,純米製作業者,因為費工又費時,他們家中就自成工廠,家人就是員工,且一天幾乎都工作十幾小時,大半時間都被工作佔去,她不懂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堅持,但也被他們的堅持所感動。
「米粉沒有米真相調查」系列報導,除了讓更多人關注到原來米粉是用玉米澱粉做的之外,也讓監察院在二O一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對衛生署提出警示,衛生署便積極回應,會將米粉標準納入衛生法規稽查,會積極標示含米量。而「米粉沒有米真相調查」,也榮獲今年卓越新聞調查報導獎的殊榮。在採訪過程中,林慧貞一直不停強調她自己非常幸運,可以順利的進入《上下游新聞》工作,且做的還是自己喜歡、感興趣的工作,又能在前輩的帶領之下,讓她可以更快適應這工作。她也強調她並不會特別想到主流媒體工作,但也不排斥,重點是那個空間可以符合她對自己的期望,以及有沒有空間讓她發揮,未來更希望可以繼續為小農發聲,讓更多人關注到農業及環境議題。
延伸閱讀
在二O一三年畢業後,她報名了獨立媒體學院第一期課程學員,藉由課堂上的內容,讓她更加堅定自己成為農業、環境線的記者,課程結束後,還到公視「我們的島」實習,一直到二O一二年十月,得知上下游新聞缺編輯,雖然編輯的職缺並不符合自己的志願,但她還是主動、積極地去詢問這空缺,在內部的安排下後,最後很幸運的成為她想要的記者,便成了《上下游新聞》的一員。
在剛開始工作時,一直都是資深記者汪文豪帶著她一起找線索、跑新聞、介紹一些相關單位人員讓她認識。汪文豪曾任聯合報、天下雜誌記者,累積了將近十年的主流媒體資歷。林慧貞也提到上下游的新聞線索,除了前輩建議外,他們也可以自己尋找線索,他們有一個臉書社團,記者都要在臉書上提報後,提報經過核准後,才開始採訪。在上下游中,她也特別崇拜汪文豪,大家都稱呼他為耆老,除了是新聞界上的前輩外,還有因為他光看提報內容,就可以用不一樣的切點來討論,甚至是看了題材,就會聯想到一系列可以採訪的對象及單位,讓她非常的崇拜,也給予她不少幫助。
「米粉沒有米」喚起大家的消費意識
有一次在和汪文豪一起採訪時,從受訪者口中意外聽到,原來現在的米粉都不是用米做的,都是使用玉米澱粉,讓他們倆非常震撼,因此便決定以「ㄏ粉沒有米」為題材作為調查報導,但在決定調查之前,他們思考了許久,因為這事情已經持續十年之久,加上台灣大部分米粉業者都使用玉米澱粉,因此必須要很小心,不然會動搖整個產業鏈,她說:「我們希望的並不是打擊這行業,而是希望他們更好」。
決定調查後,汪文豪便從二O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到二O一三年一月十四日期間,購買五十二件品牌包裝米粉,送往「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檢驗。林慧貞說「在做調查報導最困難的地方在於,這些調查沒人做過,因此資料會很少,加上要找到對的人幫忙檢驗非常不容易。」她也在此次調查報導中,認識少數幾位以純米製作米粉的業者,她說,純米製作業者,因為費工又費時,他們家中就自成工廠,家人就是員工,且一天幾乎都工作十幾小時,大半時間都被工作佔去,她不懂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堅持,但也被他們的堅持所感動。
「米粉沒有米真相調查」系列報導,除了讓更多人關注到原來米粉是用玉米澱粉做的之外,也讓監察院在二O一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對衛生署提出警示,衛生署便積極回應,會將米粉標準納入衛生法規稽查,會積極標示含米量。而「米粉沒有米真相調查」,也榮獲今年卓越新聞調查報導獎的殊榮。在採訪過程中,林慧貞一直不停強調她自己非常幸運,可以順利的進入《上下游新聞》工作,且做的還是自己喜歡、感興趣的工作,又能在前輩的帶領之下,讓她可以更快適應這工作。她也強調她並不會特別想到主流媒體工作,但也不排斥,重點是那個空間可以符合她對自己的期望,以及有沒有空間讓她發揮,未來更希望可以繼續為小農發聲,讓更多人關注到農業及環境議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