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力新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哲學星期五 對話弱勢議題

$
0
0
【記者張欣傑/新北採訪】每逢星期五的夜晚,結束忙錄的一週,總是想找間餐廳或電影院和三五好友放鬆一下,但在台北市紹興北街的慕哲咖啡館卻正聚集了一群民眾,討論著非主流媒體所聚焦的議題,例如探討貝多芬的音樂,以及近來年中國出版的問題,都是「哲學星期五」所關注的焦點,小小的咖啡館地下室,就這樣沸揚了起來。

「哲學星期五」成立於二○一○年八月十三日,名稱構思是來自於法國哲學家馬賽爾每週五下午在家中舉辦討論,規則是不能「引經據典」,避免造成別人的知識障礙。

這個活動的推動人正是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沈清楷,當年在比利時留學回國後,他加入了青平台基金會並擔任會務總監,「哲學星期五」在當時只是個實驗性質的活動,而這個計畫並沒有資金協助,最初的構想很簡單的只是希望聚集一些對議題有興趣的人士,以最自然原始的聊天方式,一同討論非主流的議題,後來參予的人數增多,組織也逐漸有了規模,舉凡主持人、攝影、記錄、剪接、會計等工作全由十餘位志工負責,有的人本來只是聽眾的,後來也自願來幫忙,「哲學星期五」靠著這些志工自發性的援助下,漸進式的獨立成為一個固定的集會。

沈清楷說,哲學星期五不找政治人物來講,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一同來為弱勢發聲,
所以討論的主題也會避免是主流議題,以弱勢議題的角度切入。

談起如何決定每次討論的議題與策劃,沈清楷說,哲學星期五不找政治人物來講,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一同來為弱勢發聲,所以討論的主題也會避免是主流議題,以弱勢議題的角度切入,探討一些重要的人物或價值,在現代卻是被忽略遺忘的,例如談論中國統治下的宗教自由與公民權利,以及探討詩人與政治之間的關係,而因為自己本身擁有哲學的背景,希望能將一些哲學想像性的概念帶入討論當中,但為了避免過於學院化,會以最親和平述的方式讓參與討論的人都能夠了解,因為他強調高深的學問反而卻越虛假,模糊了議題的焦點。

特別的是,在每次演講活動開始前,主持人都會要求觀眾做簡短的自我介紹,剛開始參與人數較少時會讓每個人輪流講自己的想法,但隨著人數逐漸增多,每個人只能做十秒的自我介紹,沈清楷說,自我介紹目的是能夠讓講者了解聽眾的背景,也讓講者了解在場的人士是來自於不同的專長背景,而不是一群烏合之眾,藉此也可以抑制主講者過於高傲,才能讓活動是一場「論壇」,而非「演講」。

在每次演講活動開始前,主持人都會要求觀眾做簡短的自我介紹,
能夠讓講者了解聽眾的背景,了解在場的人士來自於不同的專長背景。
雖然討論的議題非主流,但有些議題還是會以不同的角度切入,並且緊扣時事,有些也會對執政者的政策提出質疑,例如探討多元成家以及有關死刑的議題,加上咖啡館是由民進黨立委,同時也是青平台董事的鄭麗君所經營,不免會讓人產生政治標籤,對此沈清楷倒是看的很開,他說被貼標籤是無法避免的,但鄭麗君只是免費提供場地舉辦活動,本身並不參與其中計畫與討論,而且做久了大家就會了解到,議題並非只能粗糙的分成藍綠,政治也已融入我們生活當中難以被分割,但「哲學星期五」只是想讓多元的論點得以拿出來被大家一起討論,從中並非企圖建構權威,而是讓問題經過每次的群體討論逐漸清晰化。
  
沈清楷說,在一些較偏遠的地區,每逢星期五晚上總是萬人空巷,為了增加當地人對於社會議題討論的關心,也為了增加「哲學星期五」的靈活性,目前在東華大學、雲科大都有不定期的哲學星期五或哲學『非』星期五活動,而在二○一三年在高雄、台中、台南以「獨立運作,相互合作」的模式與在地團體合作,讓活動更具靈活性、在地性。這份能量正悄悄的在醞釀,影響幾次極具意義的社會活動,例如在討論反媒體壟斷的議題時,邀請馮光遠、奉君山­來參予,他們除了在第一時間給予關注、聲援外,也邀請他們來「事後關心」,並向學生們­致敬。同時也邀請到林飛帆、陳為廷、洪崇晏三位學生與大家聊聊,讓經常被忽略的弱勢聲音被聽見,使得議題能夠以多元角度的觀點整理出脈絡,這一直是「哲學星期五」所堅持的初衷。
 

延伸閱讀

哲學星期五

哲學星期五:開拓咖啡沙龍裡的公民課

青平台:發現改變的力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