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婷華、謝佩珊/台北市報導】觀賞戲劇演出時,「聲光效果」時常是影響著我們對一齣戲的理解與喜愛程度。然而,當耳朵對「聲音」的接收不再清晰時,又該如何完整地欣賞演出,甚至對於戲劇內容產生共鳴呢?專門推廣一人一故事的「知了劇團」注意到了聽障朋友的需求,為了讓他們也能恣意享受戲劇,因此每個主題的演出,都會專門安排一場手語翻譯與同步中文字幕的場次,希望藉此打造無障礙藝術空間,讓更多的聽障朋友願意走進劇場輕鬆看戲。
一人一故事 與民眾相互分享感動
「一人一故事劇場」,是一種即興的民眾互動式劇場,著重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交流。其演出並無預定劇本,是透過台下觀眾分享自身的經驗與故事,並由台上的演員即時運用簡單且有系統的表演詮釋,將此事對於說故事者的意義與感受呈現出來。這是一種人人皆可參與創作的劇場空間,不分老少與貧富,因此在一場演出裡,可以欣賞到來自不同身分背景下的人們的故事,並藉此思考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與說故事者、表演者以及自我建立三方對話。
於二○○七年創立的知了劇團,即是受此表演模式所啟發。劇團目前人數一共十五人,由團長蘇慶元所帶領。談到團名的由來,團員陳書悉說,「知了」就是蟬;它必須在地底下沉睡數年之久,才能破土而出,展現生命的精華;此外,蟬具有群鳴的習性,一呼百諾,而後回歸靜默。以「知了」為團名,正是期許劇團能夠為觀眾在「一人一故事」裡的相聚而就緒,為故事的呼應而努力,並為情感的共鳴而相互砥礪。
以聽障角度出發 演出「心」視野
除了在表演時安排手語翻譯與同步中文字幕外,知了劇團逐漸以聽障朋友為主角,聆聽並演出他們的生命故事。目前劇團中有兩位聽障演員,綽號小郭的郭肇盛及黃群芬;小郭說:「會加入劇團其實是因為之前參加一人一故事的工作坊,被工作坊裡的聽障朋友拉進來的。」小郭和群芬,都是因為參加知了劇團為聽障朋友舉辦的工作坊,剛好當時劇團正招募新成員,兩位至此與一人一故事劇場結下不解之緣,並參與「聽障藝術無障礙」的推動。
推廣以「聽障藝術無障礙」為主題的工作坊並不如過去舉辦的工作坊一般順利;群芬對此提出自身經驗以及其他聽障人士的看法,包括:採取收費方式,可能讓聽障朋友認為不如參加政府舉辦的免費活動;或者他們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受,會感到不自在;最重要的是,在說故事及表演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溝通,使聽障朋友感到卻步。小郭補充:「聽障朋友有一個很大的、很吃虧的地方,就是他們如果不講話,從外表上看起來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人,社會會就覺得他們好像沒有任何有困難的地方,而沒有去幫助他們。」
經過一連串為聽障人士舉辦的活動後,小郭以觀眾的身分,加上長期與劇團成員相處的角度提出回饋,表示剛開始,團員們可能對聽障朋友並不十分了解、甚至有刻板印象,而這也代表著一般人的態度;但現在小郭感受到他們的突破,藉由傾聽與思考聽障朋友的故事,慢慢了解他們,這也反映在劇團對演出及工作坊等的規劃上,更加為聽障人士著想。
表演獲得回饋 思考劇團未來定位
劇團成員玉如說,從事一人一故事的表演同時,自己也有收穫;例如在聆聽民眾的故事後,學會如何抓住核心,再透過演繹展現。團長蘇慶元則補充,雖然團員每個人對一則故事的看法會隨著自身經歷略有差異,但透過相處、溝通後,都漸漸都能抓住共同核心概念,默契也與日俱增,這是團員們明顯的進步。
另一位團員志軒表示,目前知了劇團在思考的是,是否在表演中設定一個立場、一種觀念,傳達給觀眾;亦或是不給予觀眾一個肯定的答案,讓彼此都有反思的空間,這是劇團尚在磨合的部分,也是團員與民眾溝通、激盪的過程;而在這路途中,彼此都能有所收穫。印證對劇團名稱「知了」的期待,藉由對自我深層不斷地思考,最後昇華,並且帶動更多民眾說出自己的故事,進而改變自己、改變社會。
一人一故事 與民眾相互分享感動
「一人一故事劇場」,是一種即興的民眾互動式劇場,著重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交流。其演出並無預定劇本,是透過台下觀眾分享自身的經驗與故事,並由台上的演員即時運用簡單且有系統的表演詮釋,將此事對於說故事者的意義與感受呈現出來。這是一種人人皆可參與創作的劇場空間,不分老少與貧富,因此在一場演出裡,可以欣賞到來自不同身分背景下的人們的故事,並藉此思考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與說故事者、表演者以及自我建立三方對話。
於二○○七年創立的知了劇團,即是受此表演模式所啟發。劇團目前人數一共十五人,由團長蘇慶元所帶領。談到團名的由來,團員陳書悉說,「知了」就是蟬;它必須在地底下沉睡數年之久,才能破土而出,展現生命的精華;此外,蟬具有群鳴的習性,一呼百諾,而後回歸靜默。以「知了」為團名,正是期許劇團能夠為觀眾在「一人一故事」裡的相聚而就緒,為故事的呼應而努力,並為情感的共鳴而相互砥礪。
以聽障角度出發 演出「心」視野
除了在表演時安排手語翻譯與同步中文字幕外,知了劇團逐漸以聽障朋友為主角,聆聽並演出他們的生命故事。目前劇團中有兩位聽障演員,綽號小郭的郭肇盛及黃群芬;小郭說:「會加入劇團其實是因為之前參加一人一故事的工作坊,被工作坊裡的聽障朋友拉進來的。」小郭和群芬,都是因為參加知了劇團為聽障朋友舉辦的工作坊,剛好當時劇團正招募新成員,兩位至此與一人一故事劇場結下不解之緣,並參與「聽障藝術無障礙」的推動。
知了劇團表演照片 |
推廣以「聽障藝術無障礙」為主題的工作坊並不如過去舉辦的工作坊一般順利;群芬對此提出自身經驗以及其他聽障人士的看法,包括:採取收費方式,可能讓聽障朋友認為不如參加政府舉辦的免費活動;或者他們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受,會感到不自在;最重要的是,在說故事及表演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溝通,使聽障朋友感到卻步。小郭補充:「聽障朋友有一個很大的、很吃虧的地方,就是他們如果不講話,從外表上看起來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人,社會會就覺得他們好像沒有任何有困難的地方,而沒有去幫助他們。」
經過一連串為聽障人士舉辦的活動後,小郭以觀眾的身分,加上長期與劇團成員相處的角度提出回饋,表示剛開始,團員們可能對聽障朋友並不十分了解、甚至有刻板印象,而這也代表著一般人的態度;但現在小郭感受到他們的突破,藉由傾聽與思考聽障朋友的故事,慢慢了解他們,這也反映在劇團對演出及工作坊等的規劃上,更加為聽障人士著想。
表演獲得回饋 思考劇團未來定位
劇團成員玉如說,從事一人一故事的表演同時,自己也有收穫;例如在聆聽民眾的故事後,學會如何抓住核心,再透過演繹展現。團長蘇慶元則補充,雖然團員每個人對一則故事的看法會隨著自身經歷略有差異,但透過相處、溝通後,都漸漸都能抓住共同核心概念,默契也與日俱增,這是團員們明顯的進步。
另一位團員志軒表示,目前知了劇團在思考的是,是否在表演中設定一個立場、一種觀念,傳達給觀眾;亦或是不給予觀眾一個肯定的答案,讓彼此都有反思的空間,這是劇團尚在磨合的部分,也是團員與民眾溝通、激盪的過程;而在這路途中,彼此都能有所收穫。印證對劇團名稱「知了」的期待,藉由對自我深層不斷地思考,最後昇華,並且帶動更多民眾說出自己的故事,進而改變自己、改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