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力新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少年浮士德》 籲少年別碰毒

$
0
0
【記者徐政璿、呂紹鋒/台北市報導】有鑑於青少年吸毒事件層出不窮,紙風車劇團製作了《少年浮士德》舞台劇,把吸毒議題包裝成戲劇,將青少年因面對課業、人際關係等壓力而吸毒的問題搬上舞台,劇中也穿插介紹毒品的小單元,除了藉此讓大家了解毒品的面貌,也提醒所有青少年杜絕毒品。


「浮士德」 比喻青年
「浮士德」是歌德筆下的悲劇人物,他是一名科學家,同時也知曉巫術,為了追求無限的知識,用靈魂和惡魔交易,雖得到了快樂、巫術和知識,但最後被惡魔帶進地獄,無法脫身。毒品就像惡魔,藉由這樣的一個典故,以戲劇方式告訴學生毒品的危害。

《少年浮士德》中,主角小德是被老師忽視、受同學排擠霸凌的國中生,他渴望朋友也期待關愛。於是,他愈來愈不開心,後來他被佯裝關懷的魔鬼盯上,魔鬼以金錢、毒品誘惑小德,讓小德依賴毒品產生的快感。吸毒之後的小德的,生活圈逐漸轉向聲色場所,與班上同學疏離。透過寫實的劇情,搭配時下流行的騎馬舞、電玩遊戲等話題,加上扮裝與偶戲等手法,描繪青少年面對人際壓力時的徬徨。

小德遭遇的問題正是現在青少年所面臨的困境,青少年時期是認知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段時期容易常會有課業壓力、人際互動不良情形,他們選擇用毒品讓自己逃離現實,並陷入毒品所帶來的麻痺快感,劇中小德就是藉著毒品逃離現實生活中,與班上同學互動不良所產生的壓力。

「不能面對壓力,逃避,才是懦弱的行為」,當這句話從好朋友的口中激烈地說出,才讓吸毒的小德頓時羞慚不已,小德體會到自己與魔鬼交易,是個出賣自己的錯誤選擇。

紙風車劇團將會把這齣戲帶到校園,希望透過校園建立防毒的防火牆,任建誠表示,雖然這次吸毒議題比較嚴正,有些觀眾會覺得無聊,但「希望到學校演出的時候,能跟青少年建立更多的互動。」


向專家吸取經驗
團員們在劇本發展之初,先上網去蒐集一些毒品的故事,並進行研究跟分析,「印出來這麼厚一本」,任建誠表示雖然分析資料很厚,但實際上能用的就是那五行,大家就去大量閱讀。

在排練的過程當中,紙風車邀請很多法務部的人士、社會局內青少年的觀護人、毒品的專家、專門查走私販毒的警官來觀看整齣戲的彩排,然後在針對彩排所呈現出來的內容,以及專家們所實際接觸狀況以及經驗、之後,再去做調整。

劇團原本認為會吸毒的都是問題學生,在看過研究報告與吸取多方經驗後,發現台灣的青少年吸毒問題不只發生在邊緣問題學生,有些國中生因遭遇挫折或缺乏學習成就,徬徨時刻若有同儕慫恿,很容易碰染毒品。

對任建誠來說,這齣戲有個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青少年看了一定要很喜歡,然後在戲劇過程中,能夠從心裡頭接受吸毒的議題。在創作時,他們也請教了教育心理學博士吳靜吉關於一些青少年行為特質 ,在經過討論後,他們認為同儕的力量在青少年時期很重要,因此就把同儕之間互相影響的劇碼融入劇情,讓這齣戲能更貼近上青少年的生活面貌。

觀眾對這齣戲則是頻頻讚賞,趙小姐表示,這齣戲表現的很活潑,「因為我們常看新聞報紙啊,就是毒品真的已經下降到國中了,所以我覺得這個宣導很棒很棒」。

紙風車劇團希望把這齣戲帶到每一個校園與鄉鎮裡,讓學生與師長們可以共同參與。從十二月份起,他們要從高雄的英明國中與陽明國中出發,目標在五年內走遍全台國中校園 。





延伸閱讀

北市校園毒品濫用逐年增 八成四濫用K他命

「賣毒 吸毒免錢」 學生一個拉一個

校園販毒集團不是電影情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