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力新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文面圖騰織成布 發揚泰雅族傳統

$
0
0
【記者廖苡嘉、陳玟如/桃園縣報導】陳志光與簡愛玉為泰雅族夫妻,結婚後承襲部落傳統,在臉上文上彩虹橋圖騰。為了發揚文面文化,研發出具有文面圖騰的布匹。原本對織布一無所知,尋求管道貸款購買織布機、繳學費,學習不同技巧。經過不斷設計與改良,至今已註冊商標,並具有兩項設計專利。




為樂團找特色 開啓織布之路
陳志光從小學習吉他,熱愛音樂。高中時,曾經想組樂團玩音樂,但是自己喜歡的是原住民曲風,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夥伴,這個夢想就一直放在心中。直到與簡愛玉結婚,生了兩子一女,開始培養孩子的音樂才能,並且如願的與妻子、小孩組成樂團,取名為「彩虹精靈樂團」。他們努力練習、積極參加比賽,希望發揚原住民音樂。參加過幾次的原住民音樂大賽,卻感覺這個樂團似乎少了特色。

夫妻兩討論了許久,終於有了頭緒,基於泰雅族的身份,他們決定穿著原住民服飾演奏。然而,如果穿著一般的傳統服飾,又顯得普通,兩人再度陷入苦惱中。經過一陣的思考,終於想到一項最獨一無二的特色,就是「文面」。因為兩人在婚後都有承襲泰雅族傳統文面,希望能夠在衣服上表現文面圖騰,一方面解決樂團特色的問題,一方面發揚文面文化。然而,市面上沒有任何表現文面圖騰的布料,夫婦倆決定親手織布並製做衣服,並在二○一○成立「彩虹精靈工作室」。

簡愛玉到部落找老師學習織布,而陳志光則著手設計圖騰。織布的技術分成「平織」與「挑織」,簡愛玉說,一般而言都是整條布使用同一種織法,即使有兩種混合,也是密度較低的交錯使用。但是他們設計的圖騰較複雜,需要密集的交錯使用,花了一年研究、改良,才完成這樣特殊的布匹。


前瞻性想法 困難重重不放棄
工作室成立之前,陳志光大多靠著採竹筍的零工過活。工作室成立後,陳志光也順利應徵上學校竹木琴老師的工作,生活逐漸穩定。即使一路的過程辛苦,陳志光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他認為不論做什麼事,都不能只看當下,更要重視未來。

經濟問題一直是夫妻倆最大的障礙。起初,兩人的經濟狀況都不是很寬裕,申請創業貸款購買機具。學習技術時,甚至沒有錢買線練習。所以都是讓老師買線給簡愛玉練習,完成的布則歸老師所有。現在貸款尚未還清,他們的收入除了要付貸款外,還有三個小孩學習樂器的學費,一個月就得花上至少兩萬多元。不過,他們還是願意花錢申請專利和商標,保障技術。他們笑說,「那些錢還是先跟大姐借的呢!」雖然現況艱辛,但他們覺得無論在織布或是孩子的教育都不能拘泥於小錢,先學習到技術才能有發展的可能。

此外,從二○一○年至今已經織了八十幾條布,這些布都有建檔在電腦中,包含照片、設計圖還有日期與主題。他們認為,這些檔案不但能記錄過程,更能運用在往後的改良上。


持續創作 延續泰雅文化
通過專利的兩種設計,一種是將文面圖騰設計在布匹上,另一種則是由菱形圖案組成,象徵五族融合的設計。文面圖騰的設計,結合三條、四條、三條的線條排列,與線條中間菱形的祖靈之眼,形成彩虹橋圖騰。在族人的傳統中,文面及代表成年、真誠與一生一世。五族融合的布則是用五種不同的菱形圖案組成,象徵五族融合,又因為正反面的菱形圖案皆不相同,另有十全十美之意。

文面圖騰的設計

五族融合的設計
陳志光與簡愛玉是目前少數保有文面傳統的原住民,許多遊客對於能親眼目睹這樣的傳統讚嘆不已,並表示能將文面設計在布匹上相當具有創意與意義,鼓勵夫妻倆能夠繼續加油,延續台灣原住民文化。目前夫妻倆除了在桃園的原住民文化館擔任駐館藝術家外,陳志光還會到其他學校教小孩打竹木琴,讓收入能更加穩定。預計未來將會創作更多融合原住民文化的布匹,並且推廣「彩虹橋紀念日」等原住民活動。希望可以用特殊服裝增加樂團特色,並靠著樂團名氣帶動夫妻倆的設計,讓更多人認識原住民文化。




延伸閱讀

彩虹精靈樂團部落格

街聲-彩虹精靈樂團

桃園縣原住民文化會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