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力新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黎明庇護工場 培養身障者自立

$
0
0
【記者楊雅筑、吳斯穎/花蓮縣報導】智能障礙的張燕玲,今年四十八歲,於二OO九年經由介紹而進入庇護場工作,原本對於情緒控管較差的她,人際關係不好,進入庇護場接受日常生活規範的訓練以及西點老師專業技術的指導後,目前已經能夠獨立製作西點。與從前相較之下也更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庇護場內的其他同工也能夠非常自然的互動,甚至非常有禮貌,能夠主動向外人打招呼並與他人正常互動。

      


手心不是向上 而是向下指導

黎明庇護工場的成立,起初在一九八五年由黎明教養院的傳教士收養了一群身障的孩子,而後指導並給予技術,希望能夠讓身障的孩子走出去、接觸社會,給予他們支持、成就感與夢想,培育他們將來能夠進入職場中生活。黎明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透過營運讓有領取身心障礙手冊的身心障礙者重建環境、心理、社會功能,藉由培育教導,讓他們擁有自立的能力,在各領域中找到不同的就業機會。

「我們稱他們為同工,同樣一起工作的夥伴」庇護工場經理連美澤說。庇護工場的就業服務員以及老師不把身心障礙者當學生看,也不把他當成另外一類的人,與我們一般人相同。就服員平時給予同工支持、技術上的指導,除了專業技術的學習外,也安排同工們上多樣化的通識課程,包含基礎的生活訓練以及食品衛生安全宣導。連經理也表示,庇護工場也有許多在指導後成功到社會工作的案例,這些都是他們自己花心血、流汗去賺來的一分一毫,是非常美的一件事。

庇護工場員工正在製作牛軋餅。

一步步輔導 造就品質

庇護工場在一開始教導同工時,比較會碰到身障者不願意接受訓練以及固執於自己心裡的想法,總是照著自己的想法行動,但在就服員不斷提醒、為同工心裡輔導之後,隨著時間的累積,同工們也逐漸步上軌道,漸漸地能夠獨立製作。除了製作西點外,也包含包裝、摺紙等不同工作職位,連經理表示,將不同的同工放在不同位置,讓他們能夠在自己有興趣、有能力的職位當中快樂的工作,培養自己的個人工作能力。

庇護工場內所販賣的產品相當多樣化,於一O一年、一O二年皆獲得國家品質獎,產品的內容備受外界肯定,除了有牛軋餅、蜂蜜酥條外,庇護工場更有客製化的服務,除了在重要節日推出外型特別精緻的禮盒。「分不出來是同工做的,還是老師做的」,許多民眾皆如此反應,連經理表示同工們在教育訓練之下,了解完整製作的SOP流程,各個位置都有不同的同工負責,藉由這些程序確保了產品的品質,也讓同工們發揮各自的專長,在指導過後藉由自己的力量製作生產。

經理連美澤希望能發揚手心向下的精神。

融入社會 逐漸進步

就服員鄭佩欣說,一開始智能障礙的張燕玲到庇護工場工作時,情緒比較不穩定,由於先前她曾經做過送貨員的工作,認為自己於職場上的經驗豐富,因此會主導庇護工場內員工的工作,主導性比較強,造成與同儕之間的相處不融洽,而在就服員循序漸進的對張燕玲進行心理諮商以及講解主導性會造成他人心裡何種影響後,現在的她與同儕的關係相處相當融洽,成為庇護場內的開心果。「在庇護工場內工作,每天都很快樂。」張燕玲高興地說。鄭佩欣也表示,教導身心障礙者需要非常大的包容以及耐心,平常需要輔導各個同工的心理狀況,並做紀錄,尋找請緒不穩的原因並給予不同的方式解決。

此外,同工們也透過在外販售西點,學習如何與客人應對、融入人群,並走入社會。張燕玲說老師總是這樣提醒她「對著客人要有笑容與禮貌,不能擺臭臉給別人看。」,一開始她在外販售時非常害怕,都躲在老師身後,但後來在老師的指導之下便能夠正常的與客人應對,微笑地告知客人產品的價錢,甚至連介紹產品,都已經難不倒她了。藉由庇護工場的這些指導,張燕玲對人也開始不害怕也不陌生,從進入庇護工場到現在,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連美澤經理說,庇護工場就是給予同工們在進入社會的職場前一個銜接的橋樑,預備他們的技能,像是張燕玲這樣的同工就是不斷的在進步,庇護工場就是希望給予他們一項技術並讓他們擁有成就感,有尊嚴的生活於社會之中。對於未來的目標,期許庇護工場將來能夠擁有自己的一間工場,讓同工有一個自己的發展空間。

員工張燕玲熱愛自己的工作。


延伸閱讀

黎明庇護工場

花蓮牛軋餅﹝糖﹞專業生產庇護工場

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

黎明教養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