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嘉勤、計雯婉/花蓮縣報導】花蓮縣的玉里舊名為“璞石閣”,這個地方留有一個民間技藝——植物染布。丘創用先生是一位對傳統技藝傳承有負擔的老師,他於一九九九年創立了「璞石藝術坊」。在這裡人們可以參加「染布研習班」學習傳統染布技能。最特別的是一種以植物的根、莖、葉為原始材料的環保染布技藝。
璞石印染館的緣起
「璞石印染館」是在二〇一〇年增設的印染工坊,之所以命名為「璞石」是因為玉里舊稱「璞石閣」,同時也寄希望於此,將玉里傳統的技藝傳承下去,讓這種民間印染技藝被更多人看到和學習。
染印坊創立是先有技術才有後來的工坊的。工坊指導老師張文暐與林敏雀伉儷,鑽研印染藝術多年。兩位老師所在的國小當時就有蠟染和絞染的教室,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學藝環境。一九九九年兩位國小老師退休,他們空懷一身印染技藝卻無法傳承,覺得可惜,又希望將玉里的染印技術傳承下去,便開設了一個小工作坊。 直到二〇〇七年,玉里鎮長偶然發現鎮里有兩位印染人才。於是鎮公所投資建立「璞石印染館」。隨後各種印染的成果展也逐漸舉辦起來,慢慢地打響了印染坊的知名度,「璞石印染館」才有辦法用小小的力量帶出大大的布藝創作世界。
然而「璞石印染館」的經營並不容易,由於印染前期工程繁雜,而印染坊一共才九位志工支持運營,人力不足,所以每個禮拜二到禮拜五都會有鎮公所安排替代役幫忙,週末安排志工來導覽。一旦要開設製作班,一定要滿十人後才可以預約,這都成為了現階段印染坊開設的困難。
植物染環保無污染 廢料再利用
要經營好這樣一個印染坊著實不易,但「璞石印染館」的一大特色:植物染,卻為它打響了名號。和現代工業印染不同,植物染布絕對原始天然,就連染布的原材料都是廢物利用。也許很多人會納悶:洋蔥皮和掉落的樹木枝幹,這些看起來毫無用處的東西竟可以拿來染布?工作坊的周慧敏老師表示:這些以植物為原材料的染料藉由石灰等「媒染劑」,能夠染出自然淡雅的布料。植物染是人類古老的染布技術,色彩也豐富多彩。而且相較於化學染料,植物染具有天然健康、防蟲抗菌作用。
植物染染出來的顏色多為紅褐色、黃色、淡綠或者咖啡色,這些染布多用作絲巾或者窗簾。這些染色技法使得原本單一色系的植物染布多了不同的花樣。
研習班的志工同學說:「當地人知道這裡有個染布坊會用到植物廢料,有的人用那個洋葱酥都會記得把廢料留下來送到這裡,希望能廢物利用。」植物染布天然環保,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最原始的染布技藝。
走著傳統的路 拓出新的成就
傳統的印染工坊一般只有單一的印染技術,而「璞石印染館」有全面印染的教授,劃分細緻,不僅關注染材的部份,更注重後面的工藝,如合成染技和絞染的細分,相比其他染印坊更多元。
印染坊周秀金老師表示:「印染坊的作品不是關鍵,而是技術的教導和傳承,留給創作者更多發揮的空間。」為了將印染技術帶入鄉民間,「璞石印染坊」更是每年舉辦「客家天窗節」和「桐花日」,通過這些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印染技藝的魅力。同時印染坊還開設了「璞石染布研習班」,上到阿婆,下到學生都熱衷於參與印染技術的學習。目前班級穩定學員有三十人左右。研習班的邱老師表示「很多學員上了一期又上一期,她們做出自己的染布作品都很有成就感,很多喜歡布藝印染的人都可以借此提升自己的文化鑒賞能力。」
周秀金老師表示:希望印染坊可以持續下去,現在人力資源是最大的問題,不然也就只能有心無力。
工坊創作理念雖然有尊崇傳統技藝的延續,但對於印染藝術的基本態度是在創作暨傳統又現代的產品,寧可因創新失敗再改進,而不偏於仿古守舊的安逸,技術上傾力將絞染、蠟染、型染、版畫、手繪....等技法融合運用,憑藉這種信念,在創作上走一條異於其他工坊的道路。
延伸閱讀
玉里璞石藝術館Facebook-舞石弄染
創意植物染布diy
璞石藝術館
璞石印染館的緣起
「璞石印染館」是在二〇一〇年增設的印染工坊,之所以命名為「璞石」是因為玉里舊稱「璞石閣」,同時也寄希望於此,將玉里傳統的技藝傳承下去,讓這種民間印染技藝被更多人看到和學習。
圖為福木、七里香等植物染出來的圍巾。 |
然而「璞石印染館」的經營並不容易,由於印染前期工程繁雜,而印染坊一共才九位志工支持運營,人力不足,所以每個禮拜二到禮拜五都會有鎮公所安排替代役幫忙,週末安排志工來導覽。一旦要開設製作班,一定要滿十人後才可以預約,這都成為了現階段印染坊開設的困難。
老師們展示館內的染布畫作。 |
植物染環保無污染 廢料再利用
要經營好這樣一個印染坊著實不易,但「璞石印染館」的一大特色:植物染,卻為它打響了名號。和現代工業印染不同,植物染布絕對原始天然,就連染布的原材料都是廢物利用。也許很多人會納悶:洋蔥皮和掉落的樹木枝幹,這些看起來毫無用處的東西竟可以拿來染布?工作坊的周慧敏老師表示:這些以植物為原材料的染料藉由石灰等「媒染劑」,能夠染出自然淡雅的布料。植物染是人類古老的染布技術,色彩也豐富多彩。而且相較於化學染料,植物染具有天然健康、防蟲抗菌作用。
植物染染出來的顏色多為紅褐色、黃色、淡綠或者咖啡色,這些染布多用作絲巾或者窗簾。這些染色技法使得原本單一色系的植物染布多了不同的花樣。
研習班的志工同學說:「當地人知道這裡有個染布坊會用到植物廢料,有的人用那個洋葱酥都會記得把廢料留下來送到這裡,希望能廢物利用。」植物染布天然環保,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最原始的染布技藝。
走著傳統的路 拓出新的成就
傳統的印染工坊一般只有單一的印染技術,而「璞石印染館」有全面印染的教授,劃分細緻,不僅關注染材的部份,更注重後面的工藝,如合成染技和絞染的細分,相比其他染印坊更多元。
印染坊周秀金老師表示:「印染坊的作品不是關鍵,而是技術的教導和傳承,留給創作者更多發揮的空間。」為了將印染技術帶入鄉民間,「璞石印染坊」更是每年舉辦「客家天窗節」和「桐花日」,通過這些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印染技藝的魅力。同時印染坊還開設了「璞石染布研習班」,上到阿婆,下到學生都熱衷於參與印染技術的學習。目前班級穩定學員有三十人左右。研習班的邱老師表示「很多學員上了一期又上一期,她們做出自己的染布作品都很有成就感,很多喜歡布藝印染的人都可以借此提升自己的文化鑒賞能力。」
周秀金老師表示:希望印染坊可以持續下去,現在人力資源是最大的問題,不然也就只能有心無力。
工坊創作理念雖然有尊崇傳統技藝的延續,但對於印染藝術的基本態度是在創作暨傳統又現代的產品,寧可因創新失敗再改進,而不偏於仿古守舊的安逸,技術上傾力將絞染、蠟染、型染、版畫、手繪....等技法融合運用,憑藉這種信念,在創作上走一條異於其他工坊的道路。
延伸閱讀
玉里璞石藝術館Facebook-舞石弄染
創意植物染布diy
璞石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