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動遊戲檢測學習者是否理解課程內容,同時增加學習趣味性。 圖為職場秘招「禮」應外合數位課程的實際畫面。(台灣知識庫提供) |
數位課程 十年前才出現的行業
數位內容應用服務部門,是台灣知識庫底下產品技專案事業群的其中之一部門。專門提供學校、公部門與私人企業線上學習的數位課程。此部門在二○○○年成立,台灣知識庫早有經營大碩、數位學堂等補教事業已三十餘年。然而考慮到未來的社會少子化、科技進步以及網路發達等趨勢,台灣知識庫董事長邱昌其決定投入數位學習課程的發展,因應將來多元的學習方式。目前部門已拓展至海外,成為台灣製作數位課程重要的公司之一。
什麼是數位課程?
數位課程即是以所有數位媒體,像是電視、電腦、廣播、網路等進行學習的課程。早期的例如空中大學,網路雖然不發達,但用電視做非同步教學,也算是數位教學。和傳統上課方式不同,數位課程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由使用者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讓學習與課程變得個人化。
但由於數位課程是老師和學生各在不同空間中進行教學,老師難以和學生進行互動,所以學生可能容易分心。當學生有課程上的疑問時,老師也無法立即給予回饋,學生可能需要透過客服信箱來提問問題。
書本上的知識如何轉譯成生動的數位課程?
首先,有課程需求的公司會指定內容專家,若沒有指定,台灣知識庫則會主動邀請內容專家。內容專家,通常是學界、業界有名的老師,並在其專業知識上,協助設計師完成數位課程設計。
例如民法的數位課程,就會邀請專長教民法的老師,老師也會建議數位課程的架構、分幾個章節、每次課程的時數應為多久等。
有了初步的課程構想,就可以開始寫腳本、分鏡表。不僅要決定畫面內容,對學習性的課程而言,更要注意旁白或是動畫人物的對話,因為這通常是課程中知識傳遞的部分。所以以民法課程而言,動畫人物的對白,就會包含民法的學理。
課程內容完成後,必須經過層層的審核。從公司內部的資深同仁開始,到內容專家審核,確認教材正確性,最後交給客戶審查,才算通過。之後,請美工人員完成腳本上的設計,再經歷一次與課程腳本同樣嚴謹的審核過程,課程就算完成。
用故事包裝課程 數位學習變有趣
教學設計處主任鄧維湘說,以前的數位科技較不發達,數位課程只能讓學習者盯著電腦看,純粹只有語音與文字,像有聲書一樣,只是將文字換個載具。然而現在的數位課程美工也會越來越精細賞心悅目,互動變多也越來越活潑有生動性。
例如有些數位課程就被包裝成節目。鄧維湘說,像是新聞稿寫作的課程,就把它包成新聞節目,讓學員有互動的感覺、有故事性與動態趣味性。課程還會設計防呆機制,學員在上完一段課程後,會有三分鐘的休息時間。數位課程就會安排學員做眼球運動,或是瑜珈防止學員上課時睡著。這些都是為了引起使用者的學習動機,讓使用者在家也願意主動學習的設計。
現在的課程已變得更生動、有趣,因此如何增加課程的流暢度與動線的編排,成為數位課程最需要被解決的課題。鄧維湘說,有時候課程的引導設計不佳時,會使學習者覺得很混亂。例如頁面中同時提示學習者點下一頁,以及完成目前頁面的互動。
另外,依照課程的不同,每個課程都有屬於各個學門自己的學習方式。例如法律有法律的學習方式、美術類有美術類的學習方式。依不同科目屬性安排課程引導,每一次設計對教學設計師來說都是挑戰。
「這是設計所有課程都會遇到的共通問題。」鄧維湘說,「是永無止境的障礙,因為一開始我們都會用自己的習慣去設計這個課程」,但使用者的角度會和設計者不一樣。所以設計完之後,設計師會將作品給其他同事試用。或是有些客戶會要求設計師在課程成品完成後,將課程給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試用。如果他們懂得如何操作,代表這門課程的設計是流暢通順的。
教學設計師必備態度 熱忱與耐心
除此之外,教學設計師遇到最大的挑戰,就是內容轉化。以自身經驗為例,鄧維湘說,之前在做法律相關課程時,就需要花時間去閱讀、研究,並與老師討論,假日時更是栽進書堆裡研究法條。因此,對教育教學、科技有熱忱,並且有耐心,是成為教學設計師需要具備的態度。
在數位內容應用服務部門中,教學設計師通常是傳播、教育或語文科系背景的人居多。但只要有文字能力、邏輯性,就可以成為教學設計師。
延伸閱讀
TKB-台灣知識庫
台北E大
勞動力發展數位平台
數位內容應用服務部門,是台灣知識庫底下產品技專案事業群的其中之一部門。專門提供學校、公部門與私人企業線上學習的數位課程。此部門在二○○○年成立,台灣知識庫早有經營大碩、數位學堂等補教事業已三十餘年。然而考慮到未來的社會少子化、科技進步以及網路發達等趨勢,台灣知識庫董事長邱昌其決定投入數位學習課程的發展,因應將來多元的學習方式。目前部門已拓展至海外,成為台灣製作數位課程重要的公司之一。
什麼是數位課程?
數位課程即是以所有數位媒體,像是電視、電腦、廣播、網路等進行學習的課程。早期的例如空中大學,網路雖然不發達,但用電視做非同步教學,也算是數位教學。和傳統上課方式不同,數位課程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由使用者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讓學習與課程變得個人化。
但由於數位課程是老師和學生各在不同空間中進行教學,老師難以和學生進行互動,所以學生可能容易分心。當學生有課程上的疑問時,老師也無法立即給予回饋,學生可能需要透過客服信箱來提問問題。
書本上的知識如何轉譯成生動的數位課程?
首先,有課程需求的公司會指定內容專家,若沒有指定,台灣知識庫則會主動邀請內容專家。內容專家,通常是學界、業界有名的老師,並在其專業知識上,協助設計師完成數位課程設計。
例如民法的數位課程,就會邀請專長教民法的老師,老師也會建議數位課程的架構、分幾個章節、每次課程的時數應為多久等。
有了初步的課程構想,就可以開始寫腳本、分鏡表。不僅要決定畫面內容,對學習性的課程而言,更要注意旁白或是動畫人物的對話,因為這通常是課程中知識傳遞的部分。所以以民法課程而言,動畫人物的對白,就會包含民法的學理。
課程內容完成後,必須經過層層的審核。從公司內部的資深同仁開始,到內容專家審核,確認教材正確性,最後交給客戶審查,才算通過。之後,請美工人員完成腳本上的設計,再經歷一次與課程腳本同樣嚴謹的審核過程,課程就算完成。
用故事包裝課程 數位學習變有趣
教學設計處主任鄧維湘說,以前的數位科技較不發達,數位課程只能讓學習者盯著電腦看,純粹只有語音與文字,像有聲書一樣,只是將文字換個載具。然而現在的數位課程美工也會越來越精細賞心悅目,互動變多也越來越活潑有生動性。
例如有些數位課程就被包裝成節目。鄧維湘說,像是新聞稿寫作的課程,就把它包成新聞節目,讓學員有互動的感覺、有故事性與動態趣味性。課程還會設計防呆機制,學員在上完一段課程後,會有三分鐘的休息時間。數位課程就會安排學員做眼球運動,或是瑜珈防止學員上課時睡著。這些都是為了引起使用者的學習動機,讓使用者在家也願意主動學習的設計。
華語文學習應用程式:漢字好好玩。讓學生學習漢字不再枯燥乏味,並發現漢字的奧妙。(台灣知識庫提供) |
課程流暢度 永無止境的障礙
現在的課程已變得更生動、有趣,因此如何增加課程的流暢度與動線的編排,成為數位課程最需要被解決的課題。鄧維湘說,有時候課程的引導設計不佳時,會使學習者覺得很混亂。例如頁面中同時提示學習者點下一頁,以及完成目前頁面的互動。
另外,依照課程的不同,每個課程都有屬於各個學門自己的學習方式。例如法律有法律的學習方式、美術類有美術類的學習方式。依不同科目屬性安排課程引導,每一次設計對教學設計師來說都是挑戰。
「這是設計所有課程都會遇到的共通問題。」鄧維湘說,「是永無止境的障礙,因為一開始我們都會用自己的習慣去設計這個課程」,但使用者的角度會和設計者不一樣。所以設計完之後,設計師會將作品給其他同事試用。或是有些客戶會要求設計師在課程成品完成後,將課程給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試用。如果他們懂得如何操作,代表這門課程的設計是流暢通順的。
教學設計師必備態度 熱忱與耐心
除此之外,教學設計師遇到最大的挑戰,就是內容轉化。以自身經驗為例,鄧維湘說,之前在做法律相關課程時,就需要花時間去閱讀、研究,並與老師討論,假日時更是栽進書堆裡研究法條。因此,對教育教學、科技有熱忱,並且有耐心,是成為教學設計師需要具備的態度。
在數位內容應用服務部門中,教學設計師通常是傳播、教育或語文科系背景的人居多。但只要有文字能力、邏輯性,就可以成為教學設計師。
隨科技換載具 數位課程再進步
台灣知識庫導入除了可使教育訓練型態更多元化, 更可支援企業的營運,針對不同企業體的需求與狀況, 提供不同的全方位專業數位學習顧問服務。 |
數位課程從以前到現在,畫面變得更精細、互動性也越來越好。課程規劃師程靖純說,提高使用者學習效率,讓使用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是目前數位課程最需要改進的部分。
因此隨著科技不斷的進步,課程設計團隊也會嘗試將數位課程放在不同的載具上使用。目前數位內容應用服務部門就將數位學習的觸角,延伸至手機APP軟體上。程靖純說,Google眼鏡出來後,我們可以思考能不能利用這樣的技術、這樣的載具來改善數位課程,這是未來會再精進的。
因此隨著科技不斷的進步,課程設計團隊也會嘗試將數位課程放在不同的載具上使用。目前數位內容應用服務部門就將數位學習的觸角,延伸至手機APP軟體上。程靖純說,Google眼鏡出來後,我們可以思考能不能利用這樣的技術、這樣的載具來改善數位課程,這是未來會再精進的。
TKB-台灣知識庫
台北E大
勞動力發展數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