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力新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部落一條心 幼兒照顧沒煩惱

$
0
0
【記者盧莉雅、劉曉潔/新竹縣報導】亞弼達利,一位來自新竹尖石的泰雅青年,在一次返鄉時她觀察到,部落的孩子們並沒有受到完善的教育,大多都跟著父母到山地幫忙,因此她希望部落幼兒擁有完整的照顧,她放棄了在都市穩定的工作,返鄉回部落幫忙,建立幼兒照顧中心,期望能讓孩子們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也讓部落的婦女們不用每天勞於接送的奔波,更不斷的替部落爭取權益,維護家園。


 
        


新竹尖石鄉 教育資源缺乏

尖石鄉在新竹的山上,因為山路蜿蜒,部落之間的距離也非常遙遠,泰雅族的孩子們要上公立幼稚園,每天都要花上一兩個小時的車程,但是若遇上農務繁忙的季節,部落的婦女根本沒有空暇接送孩子,因此大部分的家長多半會放棄幼兒教育,自己帶著孩子到果園工作。

為 此,二○○四年身為至善基金會新竹工作站主任的亞弼達利呼籲全台關心偏遠部落的朋友,只要每個月捐六百元,就能夠支持部落幼兒照顧的工作,也能創造部落婦 女的就業機會。二○○五年,至善基金會終於成立了幼兒照顧中心,讓部落的孩子們不用再跟著父母上山,可以得到妥善的照顧,而這一切都還只是個開始。


幼兒照顧中心 聯合畢業典禮


泰雅族飛鼠 放棄都市生活


亞 弼達利漢名林佳婕,她來自新竹縣尖石鄉鎮西堡的部落,因為想回到部落幫忙,便拿掉自己的漢名取名叫亞弼,亞弼在泰雅語是飛鼠的意思,因為她覺得自己就像是 飛鼠一般,每天穿梭在各個部落,這的命名打破了部落延續母親姓氏的傳統,但是她用自己的能力向族人與父親證明,最終獲得肯定。

國 中畢業後的亞弼自己來到台北念書,她選擇神學院的社工科系,因此參與過許多原住民權益的活動,也看到許多原住民的問題,不論是失業、離婚、酗酒等等,她開 始思考,倘若原鄉的問題可以解決,或許能減少原住民在都市不被接受的狀況,因此十三年前她放棄在台北婦女團體,每個月薪水有三萬五千元的社工職位,基於對 部落的使命感,她毅然決然回到部落服務。

回到部落 自我成長也改善環境

對亞弼而言,最重要的是學習部落文化與在地知識,她自己因為過慣了都市生活,認為速食就是方便美味,回鄉自己下田耕作後,才了解原來自己種出來的菜是如此鮮甜,因此她回到部落後,跟著家人一起復耕小米,找回傳統作物和祭儀的關係,重新踏上祖先的路。

回 到部落之後,亞弼也發揮社工系的專長,協助部展與整建,參與部落運動,更帶頭反對興建高台水庫。高台水庫是政府為了延長石門水庫的使用壽命,計畫在大漢溪 上游興建的水庫,但是泰雅族田埔、養老等部落將會遭到淹沒或沖刷,面臨滅村危機,因此他們組成一個馬里光、基那吉反興建高台水庫部落聯盟,向政府表達反對 的心聲,這也是高台水庫目前尚未動工的原因。

反對高台水庫 誓死保護家園
幼兒照顧中心 分擔族人的壓力

亞弼在二○○四年的艾利風災的重建工作中,與至善基金會透過政府的多元就業方案,協助部落的婦女們做手工藝品,當時的手工藝教室就設在養老部落停車場的簡易車棚裡,小孩就在一旁看大人們工作、聽故事,才慢慢衍生出幼兒照顧中心。

目前在馬里光、泰岡、養老等部落,都設有幼兒照顧中心,照顧四十位孩子,雖然政府在幾所小學也設有公立幼稚園,但有些部落的位置實在太偏遠,因此基金會才會在偏遠部落另外又成立了幼兒照顧中心,滿足族人的需求。

幼兒照顧中心招收的幼兒年紀是二到六歲,每周上五天課,希望能朝全母語發展,傳承部落文化,幼兒照顧中心的老師也大多是部落的婦女,早上是老師,下課後是學生的阿姨、嬸嬸,彼此關係緊密,老師也能全盤掌握學生的狀況,幼兒照顧中心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找回部落過去互相照顧的精神,部落的媽媽不僅照顧自己的孩子,也照顧別家的孩子,這樣的互助關係,是公立幼稚園的老師無法提供的。

為部落住民繼續努力

亞弼推動的幼兒照顧中心的工作,雖然解決了部落幼兒照顧的燃眉之急,但常常受限於法令,尤其是土地與空間取得的困難,經常讓大家傷透腦筋,最大的隱憂,還是政府計畫興建高台水庫的滅村危機,因此他們也為了家園繼續努力。

尖石鄉的部落近年來自我認同也逐漸提升,並 致力於發展以部落為主體的產業與生態旅遊,為了讓部落青年回流部落,亞弼將部落的美、文化賦與更多的生命力,他們目前在鎮西堡等六個部落,推動數位網夢部 落人才培訓計畫,包括推廣無毒農業、整合農產品行銷等,希望促進產業發展,也吸引更多的部落青年一同參與部落營造,推動部落的發展。


延伸閱讀

原住民教育資源網

女飛鼠號召原夢青年返鄉

新竹尖石鄉秀巒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