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唐夢維、潘映寒/台北市報導】陳光輝,一九九六年生於高雄縣,是布農族原住民,先天失明。大學時就讀文化大學國樂系,主修中國笛,期間參加許多比賽,獲選笛子組新秀及台灣音樂比賽笛子組冠軍,更在二○○三年在國家音樂廳完成首場陳光輝笛子獨奏會。但是擁有這麼多輝煌經歷的陳光輝,沒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到處接表演。過著有表演有收入沒表演沒收入的日子。他有一個在愛盲基金會工作的朋友看到他這樣的情況,向基金會提出創立一個盲人樂團的提案,在經過快兩年的籌畫,終於在二○○七年正式成立愛盲樂團。現在陳光輝擁有全職的薪水,穩定的工作,並且是愛盲樂團的團長。
天分與演奏技巧 與眼睛無關
愛盲基金會成立於一九一一年,是國內第一個主要為視覺障礙朋友提供全面性服務,與前瞻性規劃的基金會。從事音樂工作是許多受過專業訓練的視障音樂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目標,但是以台灣現況而言,在音樂科班畢業的視障朋友很多,能單靠音樂工作撐起家庭生計的人口卻相當稀少。很多視障者在音樂的天分上其實都很高,技術也很精湛,但是出了社會卻難以找到樂團加入。
有鑒於此,愛盲基金會於二○○七年成立愛盲樂團。愛盲樂團是一個中西樂器混合的室內樂團。由八位音樂科系出身、演出經驗豐富的視障者所組成。為了讓團員能夠有更精湛的演出及增進演奏實力,基金會聘請資深音樂人陳揚擔任藝術總監。陳揚從創團就開始教導他們至今已經有六年半了,他說團員們非常聰明。他認為視障者在音樂上面與一般人是一樣的,不管是在天賦上或是演奏技巧上,只要他們經過相當充分的練習與訓練,就能達到專業的水準。
中式加西式 創造樂團特色
團員大多都是畢業於文化大學,陳光輝說他當初是尋找與自己同大學前後幾期畢業的畢業生,想把大家都聚集在一起,這樣不只可以幫助一個人,而是幫助到好幾個家庭。他說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他希望能夠透過愛盲樂團讓大眾知道,他們在音樂的天賦上面是不輸給別人的,視障並不是他們的阻礙,他也希望能讓更多的視障者能夠勇敢地站出來。
陳光輝說當初他們剛創團時其實內心有些擔心,因為不知道老師要教導他們什麼,也不知道他們的音樂風格要走什麼路線。盲人樂團其實很多,而以他們想要創造出不一樣的風格。最後他們選擇了中西樂器合併,中式樂器有二胡、古箏及中國笛,西洋樂器有貝斯、吉他以及鋼琴,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音樂。而在課程方面則是每週一、五為練習時間,練習內容包括節奏練習與樂器合奏。節奏練習是大家用身邊的物品打所演奏樂曲的節奏,像是以寶特瓶瓶蓋敲打瓶口、以手或是鑰匙打擊桌面等等。通常先由一個人開頭,其他人跟著打,有時團員還會頑皮地用咳嗽的聲音當作節奏。練習時老師會在安定的拍子中突然變速,考驗團員的反應能力。陳揚說這是在訓練團員的聽力及節奏的穩定性,可以讓頭腦更清晰,有助於接下來的樂曲練習。
點字樂譜少 取得不易
團員許清閔說在學習方面他們其實與一般人無異,而且他們若是練習一首曲子,是記一輩子的。但是最困難的一點是樂譜的取得,在台灣很少有人在翻譯點字樂譜,所以他們只能用聽的來學習樂曲,但是不一定是準確的,而且如果音樂是由多個樂器演奏的,更是難以去判斷是什麼音調。
陳光輝說他們至今已經演奏超過兩百首以上,曲目類型涵蓋廣泛,也曾和田馥甄、董運昌等藝人合作過。對於愛盲樂團的未來,他希望將來能夠有更多的表演機會,提升愛盲樂團知名度,激勵更多視障人士。許清閔表示愛盲樂團能夠走出台灣,讓世界認識臺灣音樂,讓本土音樂傳揚世界。
延伸閱讀
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
愛盲樂團
愛盲樂團FB
天分與演奏技巧 與眼睛無關
愛盲基金會成立於一九一一年,是國內第一個主要為視覺障礙朋友提供全面性服務,與前瞻性規劃的基金會。從事音樂工作是許多受過專業訓練的視障音樂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目標,但是以台灣現況而言,在音樂科班畢業的視障朋友很多,能單靠音樂工作撐起家庭生計的人口卻相當稀少。很多視障者在音樂的天分上其實都很高,技術也很精湛,但是出了社會卻難以找到樂團加入。
有鑒於此,愛盲基金會於二○○七年成立愛盲樂團。愛盲樂團是一個中西樂器混合的室內樂團。由八位音樂科系出身、演出經驗豐富的視障者所組成。為了讓團員能夠有更精湛的演出及增進演奏實力,基金會聘請資深音樂人陳揚擔任藝術總監。陳揚從創團就開始教導他們至今已經有六年半了,他說團員們非常聰明。他認為視障者在音樂上面與一般人是一樣的,不管是在天賦上或是演奏技巧上,只要他們經過相當充分的練習與訓練,就能達到專業的水準。
愛盲樂團團員合照(本照片由愛盲基金會提供) |
中式加西式 創造樂團特色
團員大多都是畢業於文化大學,陳光輝說他當初是尋找與自己同大學前後幾期畢業的畢業生,想把大家都聚集在一起,這樣不只可以幫助一個人,而是幫助到好幾個家庭。他說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他希望能夠透過愛盲樂團讓大眾知道,他們在音樂的天賦上面是不輸給別人的,視障並不是他們的阻礙,他也希望能讓更多的視障者能夠勇敢地站出來。
陳光輝說當初他們剛創團時其實內心有些擔心,因為不知道老師要教導他們什麼,也不知道他們的音樂風格要走什麼路線。盲人樂團其實很多,而以他們想要創造出不一樣的風格。最後他們選擇了中西樂器合併,中式樂器有二胡、古箏及中國笛,西洋樂器有貝斯、吉他以及鋼琴,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音樂。而在課程方面則是每週一、五為練習時間,練習內容包括節奏練習與樂器合奏。節奏練習是大家用身邊的物品打所演奏樂曲的節奏,像是以寶特瓶瓶蓋敲打瓶口、以手或是鑰匙打擊桌面等等。通常先由一個人開頭,其他人跟著打,有時團員還會頑皮地用咳嗽的聲音當作節奏。練習時老師會在安定的拍子中突然變速,考驗團員的反應能力。陳揚說這是在訓練團員的聽力及節奏的穩定性,可以讓頭腦更清晰,有助於接下來的樂曲練習。
點字樂譜少 取得不易
團員許清閔說在學習方面他們其實與一般人無異,而且他們若是練習一首曲子,是記一輩子的。但是最困難的一點是樂譜的取得,在台灣很少有人在翻譯點字樂譜,所以他們只能用聽的來學習樂曲,但是不一定是準確的,而且如果音樂是由多個樂器演奏的,更是難以去判斷是什麼音調。
陳光輝說他們至今已經演奏超過兩百首以上,曲目類型涵蓋廣泛,也曾和田馥甄、董運昌等藝人合作過。對於愛盲樂團的未來,他希望將來能夠有更多的表演機會,提升愛盲樂團知名度,激勵更多視障人士。許清閔表示愛盲樂團能夠走出台灣,讓世界認識臺灣音樂,讓本土音樂傳揚世界。
延伸閱讀
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
愛盲樂團
愛盲樂團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