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力新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老棉成燈籠 延續傳統不忘創新

$
0
0
【記者徐千雯、林冠瑩/台北市報導】過去,燈籠和台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不論是廟宇或是家裡的廳堂都可以見到它,但隨著時代的變化,燈籠漸漸地式微,步入夕陽產業,不過仍有人在這個領域默默耕耘。「老棉成」,一個位在迪化街的百年燈籠老店,至今已經傳到第三代,除了繼續製造傳統的燈籠外,也努力開發新樣式,讓燈籠能更貼近大眾,並且迎合現代人的需求提供客製化的服務,希望能透過創新延續這項傳統的產業。

        




接手老棉成  參與燈籠的演變

現在的老棉成是由第三代張美美所經營,其實過去的老棉成是販售金紙,張美美說,祖父做過打棉被,也有當過賣竹器小販,後來在迪化街的廟會旁邊看到金紙這個行業,就決定自己開一個小工廠。然而因為金紙慢慢地機械化,又加上都市化的改變,所以到了父親那代時,就毅然決然地轉行,而會選擇改做燈籠是因為廟宇中常常會需要。做燈籠加工的技術都是從父親那邊學來的,從小就一直看著爸爸加工燈籠,自然而然也就學會了,大約在二、三十歲的時候,因為父親的過世,接手了這個行業。

老棉成老闆娘張美美與竹製的燈籠骨架

張美美表示,燈籠也是有演變的,最早期的燈籠非常費工,骨架幾乎都是用手工編織的竹子做的,之後還要糊紙、上色、題字、防水,整個工作是很複雜的。但是五十幾年前,燈籠的市場需求大,編織的人沒有辦法應付大量的訂單,再加上竹編的骨架有很多缺點,材質較容易隨著時間腐化、被蟲蛀,製作好形狀了卻很難定型,這讓他們很困擾。因為製作燈籠的人很少,費時又費工,老棉成一度因為找不到廠商合作而失傳,剛好之後在哥哥去高雄鳳山當兵時,意外發現一家製作紙雨傘的工廠,恰巧工廠當時也面臨轉型,便跟他們合作,以雨傘的概念製作燈籠骨架,選用的材料為金屬,變得耐用許多。

結合流行元素 燈籠樣式的轉變

談到燈籠的轉變,張美美說,除了製作材料的不同外,樣式上變化也很大,過去的燈籠很單純,主要用在廟會,也有少數的廣告燈,但是都較簡樸,而現在的燈籠較為多元化也比較花俏。老棉成主要的客戶是一些廟宇,廟會所需要用的燈籠是屬於很傳統的,因此較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做起來也非常得心應手,不過為了吸引其他散客,她會想許多不同的點子,例如將燈籠與客家花布做結合,也得到許多好評。

張美美將客家花布與燈籠做結合
而製作燈籠的靈感來源,張美美說,其實都是來自於新聞或是從生活週遭中觀察到的事物,像是之前的哆啦A夢展,吸引許多民眾,就讓她有了做哆啦A夢造型的燈籠的想法,沒想到受到很多客人歡迎,爸爸媽媽或是一些爺爺奶奶們看到卡通造型的燈籠,都會很開心,也比較有興趣,想買回家給小孩孫子玩,這也讓她體會到了卡通的迷人之處。不過張美美也因此體認到流行是不斷地在變動,去年暢銷的樣式今年不一定會熱賣,而這樣的不確定讓她感到很恐慌,但張美美還是持續在研發新作品,例如憤怒鳥或黃色小鴨等最近流行的事物,她說:「只要有做到大家都喜歡的新品,就很有成就感。」客人徐癸泉說,現在這種燈籠真的不多見了,能將傳統結合現代潮流真的滿好的。

景氣不佳 購買率下滑

老棉成一路走過來都十分順遂,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張美美表示,可能是因為接手的時候,爸爸已經把客戶穩定好,都有固定的客源。不過近幾年,因為景氣較為低迷,除了主要廟會的需求外,其他訂單比過去減少很多,若要吸引散客來增加銷售,又因為流行變化的速度很快,得一直持續創作新的作品,然而構想出一件作品是非常困難的,再加上若要製作更特別的樣式,費時費工,成本上也較高,若將這些反應在價錢上又會讓客人的購買意願降低,張美美說:「畢竟燈籠只是裝飾品,不是生活必需品。」
但是相較過去,現在的燈籠用途也較多元了,會有許多因應節慶來訂購燈籠的顧客,例如新年、元宵等節日,買來裝飾家裡或活動展場。客人余漢強說,自己是開豆漿店的,想買些燈籠裝飾,營造復古的感覺,覺得手工製作的比較漂亮,所以特地前來挑選採買。張美美也說,前陣子還有客人看到這種傳統氣息的裝飾品,眼睛一亮,想拿來裝飾在國外開的餐廳佈置,於是要求訂做,而這種可以自行決定大小、樣式、顏色等的客製化服務,也吸引了許多客人來電訂製,多少增加了一些客源。

擔心無人接手  參與活動願傳承

現在每年雖然有固定的廟會訂單,但景氣影響,其他的訂單已明顯比過去少很多,來店裡逛的客人也多是散客,不是真正有意願購買的人,因此對於將來老棉成的走向,張美美無奈地說:「不太敢想未來。」另外,自己的孩子現在都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太大的意願想要接手,所以不會強迫他們接手,畢竟做燈籠這行,收入不穩定又沒有固定的假日。

即便如此,從言語中還是能感受到張美美的不捨,畢竟從小跟著老棉成一起成長,製做燈籠已經成為她生活中的一部份,若之後因無人接手而不了了之,是很可惜的。近年來,她也不斷地參與政府所舉辦的文化傳承活動,例如文化部的大稻埕生活展,盡其所能展示出各式各樣的燈籠,並訴說燈籠的發展及演變故事。張美美表示,未來將會創新更多不同款式的燈籠,也希望能藉由參加更多的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到燈籠的美,讓燈籠文化能夠繼續在後代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

老棉成

國語日報-燈籠點燃光明與希望

快速製作燈籠的方法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