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佩珊、楊婷華╱台北市報導】「我們的夢想是否可以出發,在我們的心裡,永遠都可以飛;像雪白的雲朵,掛在天空,永不掉落」,熾熱的豔陽下,傳來陣陣鏗鏘有力的字句,這是台東鐵花村二十位原住民孩子的聲音;他們在「臺灣被壓迫者劇場推展中心」的協助下,透過戲劇,發掘了自己極少察覺的內心以及對未來的期望;藉由彼此分享煩惱、回憶往昔經歷的過程中,逐步發現自己受到的「壓力」,可能來自父母的期待,或是對未來的迷惘等;進而思考如何改變,為壓力找一個出口。
藉遊戲練習 喚醒自我意識
被壓迫者劇場的先驅為巴西的劇作家奧古斯圖.波瓦(Augusto Boal),他強調以「劇場遊戲」的方式,協助一般民眾參與融入,經過一段時間的肢體探索與即興練習後,讓他們用日常生活的故事或具有議題性的話題作為主軸,編劇並親自參演一齣戲劇。
「臺灣被壓迫者劇場推展中心」(Centre of Theatre of the Oppressed, Taiwan),簡稱TO中心,現任執行長萬佩萱於二○○三年時在北京無意間接觸到被壓迫者劇場,並參與了種子師資的培訓,這是她首次接觸到被壓迫者劇場,並且對劇場工作坊過程中的民主、開放對話理念感同身受;產生興趣後,萬佩萱在北京大學攻讀完教育碩士學位後,便決定將被壓迫者劇場帶回台灣、投入弱勢社群中,讓人們在戲劇工作坊找回自己的聲音,期間也到中國內陸和台灣偏鄉舉辦多場戲劇工作坊和種子師資培訓;更於二○○九年創立TO中心,並與國外TO相關組織以及國際非營利機構進行雙向交流、連結與合作。
跳脫劇場思維 戲劇作為發聲工具
TO中心負責人郭江龍說,中心成立的宗旨是希望透過戲劇,讓弱勢者,例如:青少年、原住民、新移民配偶、勞工、婦女等可以有發聲的管道。他表示:「我們不是一個『劇場』,不會在固定的地點演出」,相反的,TO中心會到各地舉辦工作坊,讓報名者成為演員,劇情針對人們關心的議題,並在社群聚會的任何空間,如公園、操場、稻穀場、教室…進行演出。對他們來說,戲演得好不好是其次,「戲劇」只是一個工具,透過演戲使弱勢者自己察覺受到了壓迫,並將感受、情緒以及故事外顯,使其他人能夠感同身受。
而帶領這些民眾演員覺察自我的重要任務,則由種子師資擔任。作為種子師資,必須意識到自己並非權威者,而是引導者,在引導的過程中,要抱持著「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主體」的想法,而不以一個既定標準去侷限民眾想法的表達。
關懷在地青年 未來關注同志議題
TO中心於二○一二年十二月啟動「偏鄉青少年夢想的豐收計畫」,在台東鐵花村展開第一階段「夢想戲劇工作坊」活動,一共有八十四位青少年參加。最初先由種子師資向青少年提問,例如:「你們的青春是什麼樣的?」,引導他們回想自己對生活是否有不滿意之處、為何不滿意、形成壓力的來源等等,藉由意見的表達,使青少年能拋開心理上的束縛,進行遊戲。遊戲目的在於解放身體、並且使感官更敏銳,進而提升想像力及創造力。
除了引導孩子們找尋其內心苦悶的來源,並思考自己未來的夢想;TO中心也將八十四本青少年書寫下的想法集結成的「夢想筆記本」,根據其內容編輯成劇本。在分享的過程中,其中一位少女林昱如說,從小看著自己長大的阿公,年紀已經很大了,但因為父母都要上班無暇照顧,只好將阿公送往養老院,在她參加排練期間,˙阿公已經過世,令她非常難過;劇本中也將此故事收錄,使民眾在觀賞戲劇同時自問,可以為家庭作何付出。
TO中心除了將「夢想筆記本」展出外,也由工作坊中自願報名的二十位都蘭國中、泰源國中和池上國中生作為演員及合唱團,歷經兩個月密集演員訓練、合唱練習,在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代表八十四位「夢想戲劇工作坊」青少年在鐵花村舞台上演出「夢想的豐收」,用表演開啟了與師生、親子和同儕間的對話,實踐了針對台東在地青少年的「發聲計畫」,進一步引導觀眾透過戲劇與藝術活動,和青少年的心聲做連結。
TO中心除了在全台各地舉辦工作坊,也與各國際組織積極合作,他們表示,透過與各個團體合作、交流,可以激發不同的想法,並且不斷檢視自己對被壓迫者劇場的感想及作法。而在協助弱勢者傾聽自己時,TO中心的種子師資及志工們同時可以獲得感動及回饋,在交流過程中,弱勢者們也成為了他們學習的對象。從二○○三年到現在,TO中心關注的對象從青少年、婦女、新移民等逐漸擴大;未來,他們計畫朝同志議題作努力,用戲劇對話,真誠的面對自己和他人,同時TO中心也預備針對心理諮商師、社工和非營利組織工作者進行種子師資培訓,讓被壓迫者劇場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協助個案面對創傷、困境生出改變的力量,落實TO是陪伴與培力的教育工具。
延伸閱讀:
動見体 M.O.V.E. Theatre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藉遊戲練習 喚醒自我意識
被壓迫者劇場的先驅為巴西的劇作家奧古斯圖.波瓦(Augusto Boal),他強調以「劇場遊戲」的方式,協助一般民眾參與融入,經過一段時間的肢體探索與即興練習後,讓他們用日常生活的故事或具有議題性的話題作為主軸,編劇並親自參演一齣戲劇。
「臺灣被壓迫者劇場推展中心」(Centre of Theatre of the Oppressed, Taiwan),簡稱TO中心,現任執行長萬佩萱於二○○三年時在北京無意間接觸到被壓迫者劇場,並參與了種子師資的培訓,這是她首次接觸到被壓迫者劇場,並且對劇場工作坊過程中的民主、開放對話理念感同身受;產生興趣後,萬佩萱在北京大學攻讀完教育碩士學位後,便決定將被壓迫者劇場帶回台灣、投入弱勢社群中,讓人們在戲劇工作坊找回自己的聲音,期間也到中國內陸和台灣偏鄉舉辦多場戲劇工作坊和種子師資培訓;更於二○○九年創立TO中心,並與國外TO相關組織以及國際非營利機構進行雙向交流、連結與合作。
鐵花村的原民孩子們正進行著「夢想的豐收」展演。(圖片由TO中心提供) |
跳脫劇場思維 戲劇作為發聲工具
TO中心負責人郭江龍說,中心成立的宗旨是希望透過戲劇,讓弱勢者,例如:青少年、原住民、新移民配偶、勞工、婦女等可以有發聲的管道。他表示:「我們不是一個『劇場』,不會在固定的地點演出」,相反的,TO中心會到各地舉辦工作坊,讓報名者成為演員,劇情針對人們關心的議題,並在社群聚會的任何空間,如公園、操場、稻穀場、教室…進行演出。對他們來說,戲演得好不好是其次,「戲劇」只是一個工具,透過演戲使弱勢者自己察覺受到了壓迫,並將感受、情緒以及故事外顯,使其他人能夠感同身受。
而帶領這些民眾演員覺察自我的重要任務,則由種子師資擔任。作為種子師資,必須意識到自己並非權威者,而是引導者,在引導的過程中,要抱持著「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主體」的想法,而不以一個既定標準去侷限民眾想法的表達。
關懷在地青年 未來關注同志議題
TO中心於二○一二年十二月啟動「偏鄉青少年夢想的豐收計畫」,在台東鐵花村展開第一階段「夢想戲劇工作坊」活動,一共有八十四位青少年參加。最初先由種子師資向青少年提問,例如:「你們的青春是什麼樣的?」,引導他們回想自己對生活是否有不滿意之處、為何不滿意、形成壓力的來源等等,藉由意見的表達,使青少年能拋開心理上的束縛,進行遊戲。遊戲目的在於解放身體、並且使感官更敏銳,進而提升想像力及創造力。
除了引導孩子們找尋其內心苦悶的來源,並思考自己未來的夢想;TO中心也將八十四本青少年書寫下的想法集結成的「夢想筆記本」,根據其內容編輯成劇本。在分享的過程中,其中一位少女林昱如說,從小看著自己長大的阿公,年紀已經很大了,但因為父母都要上班無暇照顧,只好將阿公送往養老院,在她參加排練期間,˙阿公已經過世,令她非常難過;劇本中也將此故事收錄,使民眾在觀賞戲劇同時自問,可以為家庭作何付出。
TO中心除了將「夢想筆記本」展出外,也由工作坊中自願報名的二十位都蘭國中、泰源國中和池上國中生作為演員及合唱團,歷經兩個月密集演員訓練、合唱練習,在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代表八十四位「夢想戲劇工作坊」青少年在鐵花村舞台上演出「夢想的豐收」,用表演開啟了與師生、親子和同儕間的對話,實踐了針對台東在地青少年的「發聲計畫」,進一步引導觀眾透過戲劇與藝術活動,和青少年的心聲做連結。
TO中心除了在全台各地舉辦工作坊,也與各國際組織積極合作,他們表示,透過與各個團體合作、交流,可以激發不同的想法,並且不斷檢視自己對被壓迫者劇場的感想及作法。而在協助弱勢者傾聽自己時,TO中心的種子師資及志工們同時可以獲得感動及回饋,在交流過程中,弱勢者們也成為了他們學習的對象。從二○○三年到現在,TO中心關注的對象從青少年、婦女、新移民等逐漸擴大;未來,他們計畫朝同志議題作努力,用戲劇對話,真誠的面對自己和他人,同時TO中心也預備針對心理諮商師、社工和非營利組織工作者進行種子師資培訓,讓被壓迫者劇場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協助個案面對創傷、困境生出改變的力量,落實TO是陪伴與培力的教育工具。
延伸閱讀:
動見体 M.O.V.E. Theatre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