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斯穎、黃涵逸/台北市報導】由一群年輕人籌組而成的「穀雨社」,社員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科系,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關心台灣農鄉相關議題。透過書本累積農業知識,並進入農村,親身參與體驗農務,二○○九年至今,他們陸續進入鄉村體驗、訪調,苗栗灣寶、新竹二重埔、彰化二林、台中東勢等地方都有穀雨社的足跡。他們與農友聊天,了解當地人文歷史及生活背景,並參與農村議題的社會行動,希望能更深入理解台灣農鄉的困境,讓更多人開始關心農業議題。
台大穀雨社 一群關心農鄉的青年
二○○八年底,立法院一讀通過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引發出許多爭議,其中包括大規模開發會破壞台灣農村文化、使得財團有利可圖藉機炒地皮,或是剝奪農民自由處分財產的權利等。一群關心台灣農鄉議題的學生,在二○○九年選擇以讀書會的方式,透過閱讀、討論,或是邀請具有田野經驗的農業實踐者或相關科系教授分享,開始建立起農鄉相關的知識基礎。由於想更進一步理解農鄉的生活脈絡,他們藉由身體與土地的接觸,從校園進入田野,此時讀書會轉型為「農村實踐小組」,持續在農村進行訪調。為了取得更多的資源,小組在二○一一年正式成立社團,穀雨社就此誕生。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指的是在清明節後的時節,雨水豐沛,幼穗茁壯的日子。雖然穀雨社的成員不一定是農家子弟,卻都對農民的辛勞有深深的體會。目前就讀台大土木系的陳慈愔說,剛開始會接觸到穀雨社是因為姊姊的關係,因為姊姊從還是讀書會時就參與其中,受到姊姊的影響,她也慢慢關心起台灣的農業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決定參加社團,與大家一起討論和分享,參加實作的活動,累積農業基本的知識,並親自體驗農事勞動的辛苦。穀雨社成員陳怡君說,參加社團的人不一定都是台大的學生,只要關心農業議題,想為台灣的農業進一份心力的人,他們都非常歡迎。
用閱讀獲取知識 以行動支持農鄉
台大榖雨社在社課時間會聘請老師來做專題演講或分享,社員間也會互相討論農業議題,藉由自行研讀、討論和請老師分享的方式,讓社員能夠更加了解並關注台灣的農業環境。除了在知識上的不斷累積,榖雨社也關心許多社會議題,有時更投入參與。以國光石化事件為例,當時打算在彰化地區展開的石化工業投資案,卻因為環保問題引起環保界和政治界的風波,穀雨社的學生認為,假若堅持在當地興建石化工廠不僅會破壞當地養蚵經濟也會讓國際級的濕地消失,此外也會造成土地和食物的汙染。
因此許多穀雨社社員以實際的行動來支持反國光石化,二○一○年七月,社員特別走訪彰化芳苑與大城溼地並與當地青年組成「全國青年反國光石化聯盟」實際參加抗爭活動,包括包圍彰化縣政府遞交反國光石化陳情書,並號召北部青年朋友一起搭車到彰化,支持走上街頭的人,並與漁民站在一起,帶領大家實地走訪國光石化位於彰化的預定地。二○一○年十一月,成員也投入「全國反國光石化大遊行」的行動籌備工作中,透過討論、釐清地方歷史脈絡、製作文宣,並開了一個又一個的會議,希望能對反國光石化議題付諸實際的支持行動。大家也開始串聯彼此的力量,在各自的校園內推動反國光石化的議題。
關懷農鄉的營隊 自我經驗的轉移
台大穀雨社有了更多的嘗試,包括了與其他團體合作舉辦彎腰生活節,從一年一次到現在以日趨成熟,改成每個月舉辦一次彎腰農夫市集,榖雨社作為一個交流的平台,有更多機會參與農夫市集的運作。浩然基金會彎腰市集負責人蘇之涵表示,台大榖雨社的學生也會到彎藥市集擺攤,參與活動內容的討論與規劃。此外,榖雨社也協助「夏耘」農村草根調查營隊,榖雨社社員當領隊,帶領同學實際下鄉,走入傳統的農耕世界,真正體驗農人的生活。調查營隊共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時安排農業相關課程,讓參加的同學可以更熟悉台灣農業的實際情況。進入第二階段後,便真的走入鄉村,又稱為「進鄉」,展開為期一個多月的鄉間訪調,整整一期稻作時間,從育苗、收割到販賣通通參與。第三階段則是分享心得,互相交流在這次的營隊,得到的收穫或是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從二○一二年開始,透過世新大學的蔡培慧老師的介紹,榖雨社於文山社區大學開設「農業你我他」的課程,這項活動可作為榖雨社對農業議題理解後的一種經驗轉移,也是一個讓榖雨社重新複習所學的機會,藉由課程的安排,不只讓自己印象加深,也讓更多人知道農業與我們的關係是如此緊密。課程內容的設計主要是轉化社團的經驗,期望讓社大學員從勞動實作、生產消費與食品體系等多種角度來認識農業。
陳怡君說,雖然不是每個加入社團的人最後一定都會走上相關的職涯發展,因為經濟考量和家庭因素,或許不能把這個當成志業,但至少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理解台灣農業社會的困境以及一些很難一夕改變的困難,並時時刻刻關注農業議題。
延伸閱讀
台灣農村陣線聯盟
台大榖雨社
彎腰農夫市集
台大穀雨社 一群關心農鄉的青年
二○○八年底,立法院一讀通過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引發出許多爭議,其中包括大規模開發會破壞台灣農村文化、使得財團有利可圖藉機炒地皮,或是剝奪農民自由處分財產的權利等。一群關心台灣農鄉議題的學生,在二○○九年選擇以讀書會的方式,透過閱讀、討論,或是邀請具有田野經驗的農業實踐者或相關科系教授分享,開始建立起農鄉相關的知識基礎。由於想更進一步理解農鄉的生活脈絡,他們藉由身體與土地的接觸,從校園進入田野,此時讀書會轉型為「農村實踐小組」,持續在農村進行訪調。為了取得更多的資源,小組在二○一一年正式成立社團,穀雨社就此誕生。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指的是在清明節後的時節,雨水豐沛,幼穗茁壯的日子。雖然穀雨社的成員不一定是農家子弟,卻都對農民的辛勞有深深的體會。目前就讀台大土木系的陳慈愔說,剛開始會接觸到穀雨社是因為姊姊的關係,因為姊姊從還是讀書會時就參與其中,受到姊姊的影響,她也慢慢關心起台灣的農業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決定參加社團,與大家一起討論和分享,參加實作的活動,累積農業基本的知識,並親自體驗農事勞動的辛苦。穀雨社成員陳怡君說,參加社團的人不一定都是台大的學生,只要關心農業議題,想為台灣的農業進一份心力的人,他們都非常歡迎。
用閱讀獲取知識 以行動支持農鄉
台大榖雨社在社課時間會聘請老師來做專題演講或分享,社員間也會互相討論農業議題,藉由自行研讀、討論和請老師分享的方式,讓社員能夠更加了解並關注台灣的農業環境。除了在知識上的不斷累積,榖雨社也關心許多社會議題,有時更投入參與。以國光石化事件為例,當時打算在彰化地區展開的石化工業投資案,卻因為環保問題引起環保界和政治界的風波,穀雨社的學生認為,假若堅持在當地興建石化工廠不僅會破壞當地養蚵經濟也會讓國際級的濕地消失,此外也會造成土地和食物的汙染。
因此許多穀雨社社員以實際的行動來支持反國光石化,二○一○年七月,社員特別走訪彰化芳苑與大城溼地並與當地青年組成「全國青年反國光石化聯盟」實際參加抗爭活動,包括包圍彰化縣政府遞交反國光石化陳情書,並號召北部青年朋友一起搭車到彰化,支持走上街頭的人,並與漁民站在一起,帶領大家實地走訪國光石化位於彰化的預定地。二○一○年十一月,成員也投入「全國反國光石化大遊行」的行動籌備工作中,透過討論、釐清地方歷史脈絡、製作文宣,並開了一個又一個的會議,希望能對反國光石化議題付諸實際的支持行動。大家也開始串聯彼此的力量,在各自的校園內推動反國光石化的議題。
關懷農鄉的營隊 自我經驗的轉移
台大穀雨社有了更多的嘗試,包括了與其他團體合作舉辦彎腰生活節,從一年一次到現在以日趨成熟,改成每個月舉辦一次彎腰農夫市集,榖雨社作為一個交流的平台,有更多機會參與農夫市集的運作。浩然基金會彎腰市集負責人蘇之涵表示,台大榖雨社的學生也會到彎藥市集擺攤,參與活動內容的討論與規劃。此外,榖雨社也協助「夏耘」農村草根調查營隊,榖雨社社員當領隊,帶領同學實際下鄉,走入傳統的農耕世界,真正體驗農人的生活。調查營隊共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時安排農業相關課程,讓參加的同學可以更熟悉台灣農業的實際情況。進入第二階段後,便真的走入鄉村,又稱為「進鄉」,展開為期一個多月的鄉間訪調,整整一期稻作時間,從育苗、收割到販賣通通參與。第三階段則是分享心得,互相交流在這次的營隊,得到的收穫或是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從二○一二年開始,透過世新大學的蔡培慧老師的介紹,榖雨社於文山社區大學開設「農業你我他」的課程,這項活動可作為榖雨社對農業議題理解後的一種經驗轉移,也是一個讓榖雨社重新複習所學的機會,藉由課程的安排,不只讓自己印象加深,也讓更多人知道農業與我們的關係是如此緊密。課程內容的設計主要是轉化社團的經驗,期望讓社大學員從勞動實作、生產消費與食品體系等多種角度來認識農業。
陳怡君說,雖然不是每個加入社團的人最後一定都會走上相關的職涯發展,因為經濟考量和家庭因素,或許不能把這個當成志業,但至少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理解台灣農業社會的困境以及一些很難一夕改變的困難,並時時刻刻關注農業議題。
延伸閱讀
台灣農村陣線聯盟
台大榖雨社
彎腰農夫市集